張璐

《傷寒纘論》~ 正方 (12)

回本書目錄

正方 (12)

1. 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二兩)

上四味。以水□□□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厥陰熱利下□□□欲飲水者。陰虛生熱也。故宜苦寒之劑治之□□作陽虛而用溫劑也。所以用白頭翁以升。水氣之下。陷秦皮以堅肝腎之滑脫。連柏以泄腸胃之濕熱較少陰證便膿血桃花煎之用乾薑。迥乎角立也。蓋少陰之水氣下奔。雖為熱邪。故可用從治之法。厥陰之風氣。摧拔。木火駸駸。內動是以不可復用辛溫。鼓激其勢也。

白話文:

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兩錢)四味藥,加水煎煮,取二升藥汁,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次服用。

這方藥是用於治療厥陰熱邪引起的腹瀉,患者想喝水,這是陰虛生熱的表現,因此要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不可以因為陽虛而使用溫熱的藥物。所以用白頭翁來提升下降的水氣,用秦皮來鞏固肝腎的滑脫,用黃連和黃柏來洩去腸胃的濕熱。如果病情屬於少陰證,大便帶有膿血,像桃花一樣,就要用乾薑來治療,這兩種情況完全不同。因為少陰證是水氣下奔,雖然有熱邪,但可以用從治的方法治療。而厥陰證是風邪摧傷,木火旺盛,內部動盪,因此不能再用辛溫的藥物來刺激病情。

2. 牡蠣澤瀉散

牡蠣(熬),澤瀉,栝蔞根,蜀漆(洗去腥),葶藶(熬),海藻(洗去咸),商陸根(熬各等)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

白話文:

牡蠣澤瀉散:

將牡蠣(先熬煮)、澤瀉、栝蔞根、蜀漆(洗去腥味)、葶藶(先熬煮)、海藻(洗去鹹味)、商陸根(各先熬煮)等量混合。將七種藥材搗碎過篩,再放入臼中研磨成細粉。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一匙(約方寸匕,古代容量單位),小便通暢後即可停止服用,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