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 正方 (11)

回本書目錄

正方 (11)

1. 黃芩湯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酒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一服。

白話文:

黃芩湯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過),白芍藥二兩(酒洗),大棗十二枚(掰開),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十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一天服用兩次。

2.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酒洗),半夏(半升洗),生薑(三兩半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至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白話文: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三兩、炙甘草二兩、酒洗白芍藥二兩、洗淨半夏半升、切片生薑三兩半、擘開大棗十二枚,以上六味藥材,加水十升,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二次,晚上服用一次。

3. 芍藥甘草湯

白芍藥(四兩酒洗),甘草(四兩炙),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此即桂枝湯去桂枝薑棗也。甘酸合用。專治營中虛熱。以其陰虛陽實。至夜發熱血虛。筋攣頭面赤。色或汗之甚發熱不止。或誤用辛熱擾其營血。不受補益者。並宜用之。真血虛挾熱之神方也。設見脈浮自汗。營衛不和。縱非外感。仍屬桂枝湯證矣。

白話文:

芍藥甘草湯

將四兩以酒洗淨的白芍藥和四兩炙過的甘草,切碎後,加三升水煎煮,煮到剩下一升半,過濾掉藥渣,分溫熱兩次服用。

這個方子就是桂枝湯去掉桂枝、生薑、大棗後的配方。甘草和白芍藥一起使用,專門治療營血不足引起的虛熱。適用於陰虛陽盛,晚上發熱,血虛,筋脈拘攣,頭面發紅,面色潮紅或出汗很多,發熱不止,或者因為誤用辛熱藥物,擾亂營血,導致身體無法吸收營養的情況。這是治療真血不足夾雜虛熱的特效藥方。如果出現脈象浮弱、自汗等症狀,營衛不和,即使不是外感風寒,也屬於桂枝湯的病症。

4. 白虎湯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兩),甘草(三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諺云春不服白虎為瀉肺也。蓋春主陽氣上升。石膏知母苦寒墜下。惡其瀉肺之陽而不得生髮也。此特指春不可用者。恐人誤以治溫病之自汗煩渴也。至於秋冬感冒傷寒反可渾用以傷金水二臟之真氣乎。此湯專主熱病中暍。在氣虛不能蒸發者。則加人參。故張隱菴以為陽明宣劑。

其於濕溫。則加蒼朮。溫瘧則加桂枝。一皆夏日所見之證。故昔人又有秋分後不可妄用白虎之戒。

白話文:

白虎湯

將一斤碎石膏、六兩知母、三兩甘草、六合粳米,加水一斗,煮至米熟,湯熬好後,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杯(約200毫升),一天服用三次。

俗話說春天不宜服用白虎湯,因為它會瀉掉肺氣。這是因為春天主陽氣上升,而石膏、知母性寒苦,會下降陽氣,不利於肺氣的生長。這只是說明春天不宜使用,是擔心有人誤以為可以用它治療溫病的自汗煩渴。至於秋冬感冒或傷寒,反而可以用它,但需注意會損傷腎臟的元氣。此方主要治療熱病中的中暑,如果氣虛導致汗液不能蒸發,則需加入人參。因此,張隱菴認為它是治療陽明病的藥方。

如果遇到濕溫病,則需加入蒼朮;如果是溫瘧,則需加入桂枝。這些都是夏季常見的病症。所以古人也有「秋分後不可濫用白虎湯」的告誡。

5. 白虎加人參湯

石膏(一斤碎),知母(一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白虎加人參湯

將一斤碎石膏、一兩知母、二兩甘草、六合粳米、三兩人參,加水一斗,煮至米熟湯成,過濾掉渣滓,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6. 竹葉石膏湯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碎),半夏(半升洗),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麥門冬(一升去心),粳米(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

材料:竹葉兩把,石膏一斤(打碎),半夏半升(洗淨),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烤),麥門冬一升(去心),粳米半升。

做法: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十升,煮成六升,過濾掉藥渣。加入粳米,煮至米熟,湯熬好後,將米濾掉。溫熱服用,每次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7. 甘草湯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一合。日二服。

白話文:

甘草湯

甘草二兩,用水三升煎煮,煮成一升半,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合,一日服用二次。

8. 桔梗湯

桔梗(一兩),甘草(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桔梗湯

桔梗、甘草各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過濾去渣,分溫服。

9. 文蛤散

文蛤(五兩)

上一味為散。以沸湯和一錢匕服湯用五合。

白話文:

文蛤散

將文蛤五兩研磨成粉末服用。每次用沸水沖服一錢(約3.75克),服用量為五合(約250毫升)。

10. 豬膚湯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豬屬腎。而膚主肺。故取治少陰經中伏邪陰火乘肺。咽痛之證。但當湯泡刮取皮上一層白膩者。為是。若以為撏豬皮外毛根薄膚。則薟劣無力。且與熬香之說不符矣。

白話文:

豬膚湯

用一斤豬皮,加一斗水煮,煮到剩五升,去除渣滓,加入一升白蜜和五合白粉,熬煮到香,混合均勻,溫熱後分成六服服用。

豬肉入腎經,而豬皮主治肺經。因此用此方治療少陰經伏邪陰火乘肺,導致咽喉疼痛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只取豬皮表面刮下來的那層白色油脂使用,如果使用帶毛的豬皮外層薄皮,則藥效差,且與熬煮到香的要求不符。

11. 半夏散及湯

半夏(洗去涎水),桂枝,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白話文:

半夏散及湯

將半夏洗淨涎水,再與桂枝、炙甘草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湯匙,每日三次,溫開水送服。如果無法直接服用粉末,可取水一升,煎煮至沸騰七次,加入兩湯匙藥粉,繼續煎煮三次,然後離火,稍涼後少量多次服用。

12. 苦酒湯

半夏(十四枚洗為粗末),雞子(一枚去衣向上苦酒著雞子和中)

上二味。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鈈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

白話文:

苦酒湯

將十四枚半夏洗淨,切成粗末。取一枚雞蛋,去掉蛋殼,將蛋黃放入苦酒中。

將半夏末也放入苦酒中,用雞蛋殼盛著,放在刀上,用火加熱,煮沸三次。去除藥渣,少量多次含服。如果病症沒有好轉,可以再製作三劑服用。

13. 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此湯本治少陰溫熱之證以其陰邪暴虐傷犯真陰。故二三日以上便見心煩不得臥。所以始病之際。即用芩連□□□藥兼芍藥阿膠雞子黃。以滋養陰血也。然□□□七日後。熱傳少陰。傷其陰血者。亦可取用與□□□實用承氣湯法。雖虛實補瀉懸殊。而祛熱滋陰之意則一耳。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雞蛋黃兩個、阿膠三兩。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五升,先將黃連、黃芩、芍藥三味煎煮,取汁二升,過濾掉藥渣。然後加入阿膠,加熱使其完全溶化。稍涼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服七合(約350毫升),每日服用三次。

此方主要治療少陰溫熱證。此症陰邪暴烈,損傷真陰,因此兩三天後就會出現心煩意亂、夜不能寐的症狀。所以在疾病初期,就要使用黃芩、黃連、(缺失字詞)藥材,配合芍藥、阿膠、雞蛋黃,來滋養陰血。但如果(缺失字詞)七天后,熱邪傳入少陰,進一步損傷陰血,也可以使用此方,配合(缺失字詞)承氣湯的方法。雖然虛實證候及補瀉方法不同,但都是為了祛除熱邪、滋養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