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正方 (8)
正方 (8)
1.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一兩碎),禹餘糧(一斤碎)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配方的意思是:用一份破碎的「赤石脂」和五份破碎的「禹餘糧」。
把這兩個草藥放在一起,加入六杯水來烹調它們。然後把它們煮到剩下二杯水的程度,去掉渣子後分成三次服用。
2. 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乾薑,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水令熟。去滓。溫服七合。納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石脂之澀。以固下焦滑脫。必稍加乾薑粳米。以理中氣之虛。虛能受熱。故雖熱邪下利。不妨仍用乾薑之辛。以佐石脂之澀。湯中用石脂半斤。不為少矣。服時又必加末方寸匕。取留滓。以沽腸胃也。蓋少陰主禁固二便腎水為火所灼。不能濟火。火克大腸金。故下痢便血膿所以用乾薑從治之法猶白通湯之用人尿豬膽彼假其寒。此假其熱耳。
白話文:
藥方
- 赤石脂(一斤一半直接用,一半研磨成粉)
- 乾薑
- 粳米(一升)
使用方法
-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七升水煮至熟透。
- 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七合。
- 服用時加入赤石脂粉一小勺(約一寸匕長)。
- 每日服用三次。
- 若服用一次便痊癒,則停止服用。
藥方解析
赤石脂性澀,可以固攝下焦滑脫。但由於赤石脂性寒,容易傷及脾胃,因此需要加入乾薑和粳米來補益中氣。中氣虛弱則容易受寒,即使是熱邪引起的腹瀉,也可用乾薑的辛溫之性來佐助赤石脂的收澀作用。
藥方中使用半斤赤石脂,並非太多,因為赤石脂的收澀作用需要一定的量才能發揮效力。服用時加入赤石脂粉一小勺,可以留住藥渣,使其附著在腸胃壁,起到更好的固澀效果。
少陰經主司二便,腎水為火所灼,無法制火,火剋制大腸金,所以會出現下痢、便血、膿血等症狀。因此,需要使用乾薑來治療,此法如同白通湯中加入人尿和豬膽,利用其寒性來治病一樣。此方是利用乾薑的熱性來治療。
3. 四逆湯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此湯通治三陰脈沉惡寒手足逆冷之證。故取附子之生者。上行頭頂。外徹肌表。以溫經散寒。乾薑亦用生者。以內溫臟腑。甘草獨用炙者。以外溫營衛。內補中焦也。其云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者。則知平常之人。附子不必全用也。況宋以前人。不善栽培。重半兩者即少。
大者極是難得。所以仲景有一方中用二三枚者。非若近時西川之多重一兩外也。然川中所產求一兩者亦不易得。近世用二三錢一劑。即與仲景時二三枚分三劑。相等耳。○此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之用麻黃髮散經絡之寒邪。熟附溫補少陰之真陽。細辛發越腎肝之陽氣。似異而意實同。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三陰脈沉,手足逆冷的溫陽散寒方劑。方中以生附子、生乾薑溫經散寒,炙甘草補中焦。體質強壯者可加大附子、乾薑的用量。該方與麻黃附子細辛湯相似,都是為了溫陽散寒,只是藥物組合有所不同。
蓋彼以麻黃治表邪。附子溫裡虛。細辛通其陰經之邪。此以附子治表邪。乾薑溫裡虛。甘草和其胃中之陽。嗣真所謂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是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中藥治療疾病的方法。
「蓋彼以麻黃治表邪」:古人用麻黃來治療皮膚表面的病邪(如感冒、風寒等)。「附子溫裡虛」:附子可以暖和身體內部虛弱的地方。「細辛通其陰經之邪」:細辛能夠疏通陰經上的病邪。
而另一種方法則是以附子來治療皮膚表面的病邪,再搭配上乾薑來暖和身體內部虛損的部分;另外還可以用甘草來調節胃中的陽氣。這種療法被稱為“生附配乾薑”,具有補益與發汗的作用。“熟附配麻黃”則是在發汗的同時也有一定的補益作用。
4. 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參(一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將甘草(兩兩,炙烤後使用)、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後切成八片)、人參(一兩)這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升水煮沸,熬煮至剩下約一升二合(約600毫升)時,過濾掉藥渣,分兩次溫熱服用。
5. 茯苓四逆湯
茯苓(六兩),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將茯苓六兩、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炙過)、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這五味藥材,用五升水煮,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溫地服用七合,每天服用三次。
6. 通脈四逆湯
(有加減法見少陰上篇本條下)
甘草(二兩炙),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大者一枚去皮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取甘草二兩炙,乾薑三兩(強健者可取四兩),附子(大者一枚,去皮生用)。將這三味藥材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服兩次。
7.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乾薑(三兩),豬膽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二合。去滓。入膽汁分溫再服。
白話文:
甘草(兩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成八片),乾薑(三兩),豬膽汁(半合)。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三升水先煮甘草、附子、乾薑三味藥。煮到剩下一升二合時,去渣,加入豬膽汁,分次溫服。
8. 白通湯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把蔥白、乾薑和附子放在一起,用三公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公升,去掉渣滓後分成兩次溫熱服用。
9. 白通加豬膽汁湯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
白話文:
將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去皮破成八片)以及人尿(五合)和豬膽汁(一合)這三味藥材,用三升水煮至一升,去渣後,加入豬膽汁和人尿,充分混合均勻。分為兩份,溫熱服用。
10. 附子湯
附子(二枚去皮破八片生),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茯苓(三兩),芍藥(三兩酒洗)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或問附子湯與真武湯。只互換一味。何真武湯主行水收陰。附子湯主回陽峻補耶。蓋真武湯內生薑佐熟附。不過取辛熱之勢。以走散經中之水飲。附子湯中人參助生附。純用其溫補之力。以恢復渙散之真陽。且附子湯中附術皆倍於真武。其分兩亦自不同。所以主治迥異。豈可比例而觀乎。
白話文:
附子去皮切成八片,用兩枚;人參兩兩;白朮四兩;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用酒洗淨。以上五味藥用八升水煮至三升,去渣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有人問附子湯和真武湯只相差一味,為什麼真武湯主治行水收陰,附子湯主治回陽峻補呢?因為真武湯中加入生薑,利用辛熱之性,將經絡中的水飲驅散;而附子湯中的人參助生附,純粹利用溫補的力量,恢復渙散的真陽。此外,附子湯中的附子、白朮用量都比真武湯多,用藥分量也各有不同,所以主治功效截然不同,不能簡單地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