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 正方 (7)

回本書目錄

正方 (7)

1. 附子瀉心湯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出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

白話文:

大黃(兩錢),黃連、黃芩(各一錢),附子(一枚,炮製去皮,破開後煮取汁)。

將上述四味藥材切碎,其中三味(大黃、黃連、黃芩)一起用麻沸湯(麻醉湯藥)二升浸泡。過一會兒,將藥汁擠出渣滓,加入附子汁,分兩次溫熱服下。

2. 生薑瀉心湯

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乾薑(一兩),半夏(半升洗),黃芩(三兩),黃連(一兩),生薑(四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甘草(三兩,炙過),人參(三兩),乾薑(一兩),半夏(半升,洗淨),黃芩(三兩),黃連(一兩),生薑(四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八味藥材,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六升,去除藥渣。再煎煮,取三升。溫熱服用,每次一升,一天服三次。

3. 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兩),乾薑(三兩),半夏(半升洗),黃芩(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甘草四兩,乾薑三兩,半夏半升(洗淨),黃芩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六味藥材,用一斗水煮,煮到剩六升,去掉藥渣,再煎煮到剩三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4.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乾薑,甘草(炙),人參,黃芩(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按瀉心湯諸方。皆治中風汗下後。表解里未和之證其生薑甘草半夏三瀉心是治痰濕結聚之痞方中用半夏生薑以滌痰飲黃芩黃連以除濕熱。人參甘草以助胃氣乾薑炮黑以滲水濕若但用苦寒治熱。則拒格不入。必得辛熱為之嚮導。是以乾薑半夏在所必需。若痞極硬滿暫去人參。氣壅上升。

白話文:

將半夏(用半升水洗淨)、乾薑、甘草(炙)、人參、黃芩(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掰開)這七種藥材,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六升,去渣後再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根據瀉心湯等藥方,這些藥方都用來治療中風或汗出後,表症消失但裡症未和的病症。其中生薑、甘草、半夏三味藥,主要是治療痰濕結聚導致的痞塊,方中使用半夏和生薑來化痰飲,黃芩和黃連來除濕熱,人參和甘草來助胃氣,乾薑炮黑來滲水濕。如果只用苦寒藥性來治療熱症,藥效就會被阻隔而無法進入身體,必須用辛熱藥性引導。因此,乾薑和半夏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痞塊十分堅硬,可以暫時去掉人參,以免氣機壅滯上升。

生薑勿用痞而不硬仍用人參。此一方出入而有三治也。其大黃附子二瀉心。乃治陰陽偏勝之痞。一以大黃黃連滌胸中素有之濕熱。一加附子兼溫經中驟脫之虛寒也。用沸湯漬絞者。取寒藥之性。不經火而力峻也。其附又必煎汁。取寒熱各行其性耳。仲景立法之妙。無出乎此。

以大黃芩連滌除胃中之邪熱。即以附子溫散凝結之陰寒一舉而寒熱交結之邪盡解。詎知後人曰睹其方而心眩也。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痞症的方子,生薑不能用,但如果痞症不硬,仍然要用人參。這個方子可以根據情況調整,有三個治療方法:

  1. 用大黃和附子瀉心,針對陰陽偏盛導致的痞症。
  2. 用大黃、黃連滌除胸中濕熱。
  3. 用附子溫暖經絡,治療因陽氣不足導致的虛寒。

用沸水浸泡絞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寒藥的藥性,藥效更強。而附子需要煎煮取汁,讓寒熱藥性各自發揮作用。這個方子是張仲景的傑作,真是妙不可言。

用大黃、黃芩、黃連去除胃中邪熱,用附子溫暖散寒,這樣就能解決寒熱交結的病症。不知道後人看到這個方子,是否會感到困惑呢?

注釋

  • 痞症:中醫病證名,指胸脘痞悶、氣機不暢的病症。
  • 陰陽偏勝:中醫理論,指陰陽失衡,一方過盛。
  • 濕熱:中醫病理,指因濕邪和熱邪相結合而引起的病症。
  • 虛寒:中醫病理,指因陽氣不足而引起的病症。
  • 大黃:瀉熱通便,清熱瀉火。
  • 附子:溫陽補腎,回陽救逆。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沸湯漬絞:用沸水浸泡絞汁,是中醫常用的製藥方法。
  • 煎汁:用火煮藥,取藥汁。

5. 黃連湯

黃連,甘草(炙),乾薑,桂枝(各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白話文:

此方劑由黃連、甘草(炙)、乾薑、桂枝、人參、半夏(洗淨)和大棗(擘開)七味藥材組成,各取三兩,人參取二兩,半夏取半升,大棗取十二枚。將所有藥材放入一斗水裡煮,直到剩下六升,去渣後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夜間服用兩次。

6.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半斤),黃芩(二兩),黃連(三兩),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酒服。

白話文:

取葛根半斤、黃芩二兩、黃連三兩、甘草二兩(炙過),加水八升,先煮葛根至減至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兩升,去渣後,分次溫酒服用。

7.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厚朴(半斤去皮炙),生薑(半斤切),甘草(二兩炙),半夏(半升洗),人參(一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取厚朴半斤,去皮後用火炙;生薑半斤,切片;甘草二兩,用火炙;半夏半升,洗淨;人參一兩。

以上五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至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熱後服用一升,每日三次。

8.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將乾薑、黃連、黃芩和人參與等量的水一起烹煮,直到剩下二升後去掉渣滓,然後分成兩個部分,溫熱後再次服用。

9. 吳茱萸湯

吳茱萸(一升洗),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將吳茱萸(一升,洗淨),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四味藥材,用七升水煮至剩下二升,去渣後溫服,每次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10. 旋覆代赭石湯

旋覆花(三兩),代赭石(一兩煆),人參(二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斤洗),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用代赭領。人參甘草下行以鎮胃中之逆氣固已奇矣。更用旋覆領半夏薑棗。而滌膈上之風痰尤不可測。設非此法承領上下。何能轉否為泰於反掌耶。

白話文:

藥方

  • 旋覆花(三兩)
  • 代赭石(一兩,經火燒過)
  • 人參(二兩)
  • 甘草(三兩,經火炙過)
  • 半夏(半斤,洗淨)
  • 生薑(五兩,切片)
  • 大棗(十二枚,掰開)

製法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約十升)煎煮,煮至六升時,去渣,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服三次。

方解

此方以代赭石為主藥,引領人參、甘草下行,以鎮壓胃中逆氣,固護脾胃,效果奇特。更以旋覆花引領半夏、薑、棗,以清除膈上風痰,功效不可估量。如果不是採用這種上下相承的配伍方法,如何能輕易地扭轉乾坤,使病患轉危為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