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 正方 (5)

回本書目錄

正方 (5)

1. 大柴胡湯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此湯治少陽經邪漸入陽明之腑。或誤下引邪內犯而過經不解之證。故於小柴胡方中。除去人參甘草助陽戀胃之味。而加芍藥枳實大黃之沉降。以滌除熱滯也。與桂枝大黃湯同義。彼以桂枝甘草兼大黃。兩解太陽誤下之邪此以柴胡芩半兼大黃兩解少陽誤下之邪。兩不移易之定法也。

2. 柴胡桂枝湯

柴胡(四兩),桂枝人參黃芩,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生薑(一兩半切),大棗(六枚擘)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3.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4.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芒硝(六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納芒硝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不解更服。

5.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四兩),半夏(二合洗),大黃(二兩),桂枝人參茯苓生薑(切),龍骨(熬),牡蠣鉛丹(一兩水飛),大棗(六枚擘)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

此湯治少陽經邪犯本之證。故於本方中除去甘草黃芩行陽之味而加大黃行陰以下奪其邪兼茯苓以分利小便龍骨牡蠣鉛丹以鎮肝膽之怯。桂枝以通血脈之滯也。與救逆湯同義彼以桂枝龍骨牡蠣蜀漆鎮太陽經火逆之神亂。此以柴胡兼龍骨牡蠣鉛丹鎮少陽經誤下之煩驚。亦不易之定法也。

6. 四逆散

(有加減法見少陰下篇本條下)

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乾),柴胡,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7. 調胃承氣湯

大黃(四兩清酒浸),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承氣者。用以制亢極之氣使之承順而下也。傷寒秘要曰。王海藏論云。仲景承氣湯有大小調胃之殊。今人以三一承氣不分上下緩急用之。豈不失仲景本意。大熱大實。用大承氣。小熱小實。用小承氣。實熱尚在胃中,用調胃承氣以甘草緩其下行而祛胃熱也若病大用小。則邪氣不伏。

病小用大則過傷正氣。病在上而用急下之劑。則上熱不除豈可一概混治哉節庵論小承氣曰。上焦受傷。去芒硝恐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論調胃承氣曰邪在中焦不用枳實厚朴以傷上焦虛無氤氳之元氣然此湯獨可用芒硝以傷下焦乎。吾未聞承氣湯有主上焦者。未聞調胃承氣之證。至於堅而燥也。

仲景調胃承氣湯證。八方中並無乾燥。不過曰胃氣不和。曰胃實。曰腹滿。則知此湯專主表邪悉罷初入腑而欲結之證也。故仲景以調胃承氣收入太陽陽明。而大黃注曰酒浸。是太陽陽明去表未遠其病在上。不當攻下。故宜緩劑以調和之。及至正陽陽明。則皆曰急下之。而大承氣湯大黃注曰。

酒洗是洗輕於浸微升其走下之性以和其中。至於少陽陽明。則去正陽而逼太陰。其分在下。故用小承氣大黃不用酒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