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上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1)

1. 太陽下篇

真陰立盡之象,非藥力所能勝者。必其人小便尚利,陰未盡傷,肺氣不逆,膀胱氣化,腎水不枯,始得行驅陽救陰之法。注家泥於陰陽俱虛竭一語,遂謂小便利者,陰未盡虛,則陽猶可回。是認可治為回陽,大失經旨。不知此證急救其陽,以存陰之一線,尚恐不得,況可回陽以更劫其陰乎?

且頭汗乃陽邪上壅,不下通於陰,所以劑頸以下不能得汗。設見衄血,則邪從衄解,頭間且無汗矣。設有汗,則從汗解,又不衄矣。後條火邪深入必圊血一證,亦謂身體枯燥而不得汗,必致圊血。設有汗,更不圊血矣。豈有得汗而反加衄血、圊血之理哉?又豈有偏身無汗,而頭汗為亡陽之理哉?

太陽病二日煩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火邪入胃十餘日不解,忽振慄自下利者,火邪從大腸下奔。其候本為欲解。然而不得解者,以從腰以下不得汗,邪雖下走終不外走,故不解也。上條從頭以下不得汗,其勢重;此條從腰以下不得汗,其勢較輕。足下惡風者,見陽邪在下也。小便不得,見陽邪閉拒陰竅也。與不得汗正同。

所以大便亦硬。益見前之下利,為火勢急奔,火勢衰滅則利止也。反嘔者,邪欲從上越也;欲失泄者,邪欲從陰出也。皆餘邪未散之徵。胃火既滅,小便當數,復不數,則津液可回。及至津迴腸潤,則久積之大便必盡出。大便出多,則小便之當數者,始數矣。腸胃之間,邪熱既散而不持。

則腰以下之得汗,並可知矣。得汗,則陰分之陽邪盡從汗解;然後身半以下之陰氣得上,而反頭痛;身半以上之陽氣得下,而反足心熱。欲解之候,尚且如此,火邪明虐為何如哉?

太陽病以火薰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清圊同)

火邪入胃。胃中多水液者,必速迫下利;若胃中少津液之人復受火邪,則必加悶亂不寧。由是深入血室而為圊血也。蓋陽邪不解,得以襲入陰中,動其陰血。倘陽邪不盡,其圊血必無止期。故申之曰火邪,示人以治火邪而不治其血也。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迫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陽筋,血難復也。

脈微而數,陰虛多熱之徵也。此而灸之,則虛者益虛,熱者益熱,不至傷殘不止耳。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

奔豚者,腎邪也。北方腎邪,惟桂能伐。所以用桂三倍,加入桂枝湯中,以外解風邪,能泄陰氣也。

白話文:

[太陽下篇]

這是一種真正的陰氣完全耗盡的現象,不是藥物可以輕易解決的。必須是這個人小便還算順暢,代表陰液沒有完全耗損;肺氣沒有逆行,膀胱氣化功能正常,腎水也沒有枯竭,這樣才能夠進行驅散陽邪、救護陰液的方法。注釋的人拘泥於陰陽都虛竭的說法,就認為小便通暢的人,陰液還沒有完全耗盡,陽氣或許還可以恢復。這是把可以治療的情況當成了回陽,嚴重誤解了經文的意思。他們不知道這種情況應該緊急救護陽氣,以此來保存一線陰液,這樣都還怕救不回來,哪裡還能回陽再來損耗陰液呢?

而且頭部出汗是陽邪向上壅塞,無法向下流通到陰液,所以頸部以下的身體無法出汗。如果出現鼻出血,那麼邪氣會從鼻血排出而解,頭部就不會出汗了;如果有汗,那麼邪氣會從汗排出而解,也不會出現鼻出血了。後面條文說火邪深入會導致便血,也是說身體乾燥而沒有汗,就會導致便血。如果有汗,就不會便血了。怎麼會有出了汗反而又加重鼻出血、便血的道理呢?又怎麼會有身體其他部位都沒有汗,只有頭部出汗是陽氣耗散的說法呢?

太陽病第二天出現煩躁,反而用熱熨背部,導致大量出汗,這是火熱進入胃部。胃中的津液耗竭,躁動煩悶一定會出現胡言亂語。十多天後出現發冷顫抖,並開始腹瀉,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所以他的汗是從腰部以下無法出的,想小便卻排不出來,反而出現噁心想吐,小便失禁的感覺,腳底怕冷,大便乾硬,小便本該頻繁卻反而不頻繁。等到大量大便排出後,頭會突然劇烈疼痛,這是因為腳心一定發熱,穀氣向下流動的緣故。

火邪進入胃部十多天沒有解除,突然出現發冷顫抖並且開始腹瀉,這是火邪從大腸向下奔走的現象,本來是將要痊癒的徵兆。然而之所以沒有痊癒,是因為從腰部以下無法出汗,邪氣雖然向下走,但始終無法從體表排出,所以無法痊癒。上一條是從頭部以下無法出汗,情況比較嚴重;這一條是從腰部以下無法出汗,情況比較輕微。腳底怕冷,是看到陽邪在下;小便不通暢,是看到陽邪閉塞了陰竅,與無法出汗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大便也會乾硬,更加證明了之前的腹瀉是火邪急於奔走造成的。當火邪衰弱時,腹瀉就會停止。出現噁心,是邪氣想從上而出;想小便失禁,是邪氣想從陰而出。這些都是殘餘邪氣沒有散盡的徵兆。胃火平息後,小便應該會頻繁,如果又不頻繁,那麼津液就可能恢復了。等到津液恢復,腸道潤滑,那麼之前積存的大便一定會排出。大便排出很多後,小便本來應該頻繁的,才會開始頻繁。腸胃之間的邪熱已經消散而不停留。

那麼腰部以下能夠出汗,也就可以知道了。出了汗,陰分中的陽邪都從汗排出,然後身體下半部的陰氣上升,反而導致頭痛;身體上半部的陽氣下降,反而導致腳心發熱,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尚且如此。火邪明顯肆虐時的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

太陽病用火薰烤卻不能出汗,這個人一定會煩躁不安,病到一定程度而沒有解除,一定會便血,這叫做火邪。(清和圊同)

火邪進入胃部,如果胃中水分多的,一定會快速出現腹瀉。如果胃中津液少的人再受到火邪侵襲,一定會更加悶亂不安。由此會深入血室,導致便血。這是因為陽邪沒有解除,侵襲進入陰血,擾動了陰血。如果陽邪沒有完全清除,便血一定不會停止。所以特別強調是火邪,是要人治療火邪而不是單純治療便血。

脈象微微而數,千萬不能用艾灸,因為火成為邪氣,會導致煩躁逆亂,逼迫虛弱之氣,驅逐實邪,導致血散在脈中。火氣雖然微弱,但內攻的力量很強,會導致骨頭焦枯,陽筋損傷,血液難以恢復。

脈象微弱而且數,是陰虛多熱的徵兆。這種情況還用艾灸,就會導致虛弱的更加虛弱,熱的更加熱,不損傷殘廢是不會停止的。

用燒紅的針刺穴位,讓其出汗。針刺的部位遇到寒冷,會出現像核一樣隆起發紅的現象。一定會引發奔豚病,也就是氣從小腹向上衝到心臟。這時,在隆起的地方艾灸,每處各灸一壯,再服用桂枝加桂湯,還要再加二兩桂枝。

奔豚病是腎邪引起的。北方腎的邪氣只有桂枝能夠剋制,所以用三倍的桂枝。加入桂枝湯中,是為了向外解除風邪,同時也能宣洩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