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正方 (1)
正方 (1)
1. 正方
(一百十三道○諸方之義本條注內已經疏明者此不復贅)
2. 桂枝湯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再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
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白話文:
將桂枝三兩、芍藥三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這五味藥材一起研磨,用七升水以小火煮至三升,去渣後趁溫熱服下一升。服藥後稍微休息,喝一升稀粥來幫助藥力發揮,並用溫熱的被子蓋住,保持身體溫暖約一小時。全身微微出汗,像有汗珠在皮膚表面滾動,效果最佳,但汗水不能像水一樣流淌,否則病症無法完全消除。如果服藥後出汗,病症減輕,可停止服藥,不必服用完藥量。若未出汗,可再次服用,依前法進行。如果仍未出汗,可縮短服藥時間,在半日內服完三劑。若病症嚴重者,可以一日一夜連續服用,觀察病情變化。若服完一劑藥後,病症仍然存在,可以繼續服藥。若仍然不出汗,可服用兩三劑,並忌食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食物。
此方專主衛受風邪之證。以其衛傷。不能外固而自汗。所以用桂枝之辛發其邪。即用芍藥之酸助其陰然一散一收。又須甘草以和其胃。況發汗必須辛甘以行陽。故復以生薑佐桂枝大棗佐甘草也。但方中芍藥不言赤白。聖惠與節庵俱用赤孫尚與叔微俱用白。然赤白補瀉不同仲景云。
病發熱汗出。此為營弱衛強營雖不受邪。終非適平也。故衛強則營弱是知必用白芍藥也。營既弱而不能自固。豈可以赤芍藥瀉之乎。雖然。不可以一律論也。如太陽誤下而傳太陰因而腹滿時痛。則當倍白芍補營血之虛。若夫大實者必加大黃又宜赤芍以瀉實也。至於濕熱素盛之人與夫酒客輩感寒之初身寒惡熱者用桂枝。
白話文:
此方專門針對衛氣受風邪侵襲的症狀。由於衛氣受損,無法抵禦外邪而導致自汗。因此用桂枝的辛溫性質來發散外邪,並用芍藥的酸味來滋養陰氣,一散一收。同時也要用甘草來調和脾胃。
此外,發汗必須用辛甘之味來行陽氣,所以再用生薑佐桂枝,大棗佐甘草。
但方中芍藥並沒有明確說明是赤芍還是白芍。聖惠與節庵都用赤芍,而孫尚與叔微則都用白芍。然而赤芍和白芍的補瀉作用不同,仲景說:
若病發熱汗出,這是營氣虛弱,衛氣強盛的表現。雖然營氣不受邪氣侵襲,但終究不是平衡的狀態。所以衛氣強盛則營氣虛弱,就知道必須用白芍藥。由於營氣虛弱,無法自行固護,怎麼可以用赤芍藥來瀉呢?
雖然如此,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太陽病誤下傳入太陰,導致腹滿時痛,就應該加倍白芍來補益營血的虛損。若病人本身實證明顯,就必須加入大黃,並用赤芍來瀉實。至於濕熱體質的人,以及酒客在感寒初期,出現身寒惡熱的症狀,則可以使用桂枝。
即當加黃芩以勝熱則。不宜白芍以助陰。貴在臨證活法也。○按桂枝入心。血藥也。而仲景用以治風傷衛之證。麻黃走肺氣藥也。而仲景用以治寒傷營之證皆氣病用血藥。血病用氣藥故許學士有脈浮而緩。風傷營浮緊兼澀寒傷衛之誤。殊不知風傷衛則衛受邪衛受邪。則不能內護於營。
故營氣不固而自汗。必以桂枝血藥透達營衛又須芍藥護營固表。營衛和而自汗愈矣寒傷營則營受邪。營受邪。則不能外通於衛故氣鬱而無汗。必以麻黃氣藥開通腠理。又須桂枝實營散邪。汗大泄而鬱熱散矣。
白話文:
當需要降熱時,應該使用黃芩,而不宜用白芍來滋陰。重要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桂枝入心,屬於血藥,但張仲景卻用它來治療風傷衛的症狀。麻黃走肺氣,也是氣藥,但張仲景卻用它來治療寒傷營的症狀。這都是氣病用血藥,血病用氣藥的道理。因此,許學士認為脈浮而緩是風傷營,浮緊兼澀是寒傷衛,就錯了。
事實上,風傷衛是指衛氣受邪,無法保護營氣,導致營氣不固而自汗。所以需要用桂枝這種血藥來通達營衛,並用芍藥來護衛營氣,固表止汗。這樣才能使營衛調和,自汗痊癒。
寒傷營是指營氣受邪,無法外達衛氣,導致氣鬱而無汗。所以需要用麻黃這種氣藥來開通腠理,並用桂枝來實補營氣,散除邪氣。這樣才能使汗液暢通,鬱熱消散。
3.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飴更去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按桂枝方中芍藥桂枝等分。用芍藥佐桂枝以治衛氣。小建中方中加倍芍藥。用桂枝佐芍藥以治營氣。更加膠飴以緩其脾。故名之曰建中則其功用大有不同耳。
白話文: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用酒洗淨),甘草二兩(炙烤),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膠飴一升。以上六味藥材用七升水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加入膠飴,用微火慢慢溶解,溫熱後每次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桂枝湯中芍藥和桂枝的份量相等,芍藥配合桂枝來治療衛氣。小建中湯中芍藥的份量加倍,桂枝配合芍藥來治療營氣,再加入膠飴來緩解脾胃。因此,小建中湯的功用與桂枝湯有很大不同。
4.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二兩),芍藥(三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葛根(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白話文:
將桂枝(兩錢)、芍藥(三錢,用酒洗淨)、甘草(兩錢,炙過)、生薑(三錢,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葛根(四錢)這六味藥材,用水一斗(約十公升)煎煮。先將葛根放入煮至水減少兩升(約兩公升),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直到剩下三升(約三公升)藥汁,過濾掉藥渣,溫溫地服用一升(約一公升)。蓋好被子,稍微發汗即可。
5. 桂枝加桂湯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瘥停時服。
燒針發汗。則損陰血驚動心氣。心氣因驚而虛。則觸動腎氣發為奔豚。先灸核上以散寒。次與桂枝加桂湯以泄奔豚之氣。所加之桂當用肉桂為是。
白話文: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用酒洗淨),甘草二兩(炙烤),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七升水以小火煮到剩下三升,去渣後,根據患者的寒熱程度服用一升。如果服用一次後出汗,病情好轉,可以停藥。
用燒針發汗,會損傷陰血,驚動心氣。心氣因為驚恐而虛弱,就會觸動腎氣,導致奔豚病。應先灸核上穴位,以散寒。然後服用桂枝加桂湯來泄去奔豚之氣。所加的桂枝,應使用肉桂。
6.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
白話文: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用酒洗淨,甘草二兩炙過,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七升水以小火煮至三升,去渣後趁熱服用一升。
7.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大黃(一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用酒洗淨),甘草二錢(炙烤過),生薑三錢(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大黃一錢。
以上六味藥材,用七升水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8.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厚朴(三兩炙),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
太陽病誤下微喘脈促宜用此湯若陽明病誤下微喘胸膈不快者。又屬小陷胸證矣。
白話文: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用酒洗淨,甘草二兩炙烤,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厚朴三兩炙烤,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七升水以小火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待藥汁溫熱後服用一升。若服用一次後出汗,病情好轉,可以停藥;如果病情未好轉,則可以繼續服用。
太陽病誤服瀉藥導致微喘,脈搏急促,宜用此湯。如果陽明病誤服瀉藥導致微喘,胸膈不適,則屬於小陷胸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