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卷上 (14)
卷上 (14)
1. 太陽下篇
表邪因誤下,上逆而見微喘,故仍用桂枝解表,加厚朴、杏仁以下其氣。 若下利不止,而加上氣喘急者,乃是上爭下奪,傾危之象,非桂枝所宜也。
○按:寒傷營則喘,風傷衛則咳。 此本風傷衛證,因誤下而引風邪入犯營分,故微喘也。 其寒傷營無汗證,亦有咳者,乃發熱引飲水蓄之故,否則營衛俱傷之證耳。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 脈浮者,必結胸也。 脈緊者,必咽痛。 脈弦者,必兩脅拘急。 脈細數者,頭痛未止。 脈沉緊者,必欲嘔。 脈沉滑者,協熱利。 脈浮滑者,必下血。
脈促,為陽邪上盛,反不結聚於胸,則陽邪未陷,可勃勃從表出矣,故為欲解也。 脈浮者必結胸,即指促脈而申之,見促脈而加之以浮,故必結胸也。 浮字貫下四句:浮而緊,必咽痛;浮而弦,兩脅拘急;浮而細數,必頭痛未止;皆太陽之脈,故主病亦在太陽之本位。 設脈見沉緊,則陽邪已入陰分,但入而未深,仍欲上衝作嘔,其無結胸咽痛等證,從可知矣。 只因論中省用一個促字、三個浮字,後之讀者遂眩,或謂緊者必咽痛,屬少陰,惑之甚矣。 沉滑為陽邪入陰而主下利,浮滑則陽邪正在營分,擾其血而主下血也。 夫太陽誤下之脈,主病皆在陽在表,即有沉緊、沉滑,亦不得以里陰名之也。
○按:脈促不結胸者,為欲解,可知里不受邪矣。 若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微惡寒者,加附子;及後並病例中葛根黃芩黃連湯證,亦是太陽之邪,因誤下而陷於陽明所致。 又厥陰例中,脈促手足厥逆,用灸一法,乃陽邪陷於陰分,則知脈促為陽,邪鬱伏,不與正氣和諧之,故不當與結代渾斟也。
王日休云:太陽病下之,以下八證,其脈促不結胸者,為欲解,不必藥;脈浮者必結胸,桂枝去芍藥湯;脈緊者必咽痛,甘草湯;脈弦者兩脅拘急,小柴胡加桂枝;脈細數者頭痛未止,當歸四逆湯;脈沉緊者必欲嘔,甘草乾薑湯加黃連;脈沉滑者協熱相白頭翁湯;脈浮滑者必下血,芍藥甘草湯加秦皮。
太陽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因致冒。 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後復下之。
冒者,神識不清,似有物矇蔽其外,所以必須得汗自解,未嘗言藥也。 得里未和,視其二便和與否,再分解其邪。 若論用藥,表無過建中,里無過大柴胡、五苓矣。 ○或云:叉手自冒心曰冒,冒為發汗過多,胃中清陽氣傷,故叉手自冒,必補氣,以助其作汗,宜小建中加參耆,頻服乃瘥;若尺中遲弱者,更加熟附子三五分,可見昏冒耳聾,非大劑溫補不能取效也。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主之。
病久不解,不過入陰入陽之二途,脈既陰陽兩停,初無偏勝,可以解矣,猶必先振慄,始得汗出而解,虛可知也。 設不振慄,則邪不能傳之於表,而無從得汗可知也。 然既云陰陽兩停,則在先脈浮沉俱緊盛,今則浮沉俱不緊盛也。 脈既陰陽兩停,其傳表傳裡未可預定,所以惟陽脈微者。
白話文:
太陽下篇
如果表證的邪氣被誤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導致氣機上逆,出現輕微喘息,這時仍應該用桂枝湯來解表,並加入厚朴和杏仁來幫助氣往下走。但如果出現腹瀉不止,同時伴隨氣喘急促,這就屬於上焦和下焦氣機互相爭奪,身體處於危急狀態,不適合再使用桂枝湯了。
一般來說,寒邪侵入營分會導致喘,風邪侵入衛分會導致咳嗽。這個情況原本是風邪侵犯衛分的證狀,但因為誤用攻下,導致風邪進入營分,所以才會出現輕微喘息。寒邪侵入營分,沒有汗的症狀也可能出現咳嗽,那是因為發熱導致飲水積聚的緣故。如果不是這樣,就是營衛兩方面都受到損傷了。
太陽病如果誤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如果脈象出現快速但沒有結胸的狀況,這表示病邪正要解除。如果脈象是浮的,必定會結胸。如果脈象是緊的,必定會咽喉疼痛。如果脈象是弦的,必定會兩脅拘急。如果脈象是細數的,頭痛必定還沒停止。如果脈象是沉緊的,必定會有想嘔吐的感覺。如果脈象是沉滑的,會伴隨熱邪導致腹瀉。如果脈象是浮滑的,必定會出現下血的情況。
脈象快速表示陽邪向上亢盛,反而不是聚集在胸部,這樣陽邪還沒有陷入體內,可以從體表發散出去,所以表示疾病正要好轉。脈象浮的必定會結胸,這是指快速的脈象加上浮的脈象,所以必定會結胸。浮這個字貫穿下面的四句話,脈浮而且緊的必定會咽喉疼痛,脈浮而且弦的,兩脅必定會拘急,脈浮而且細數的,頭痛必定還沒停止,這些都是太陽病的脈象,所以病位也在太陽經的本位。假設脈象出現沉緊,表示陽邪已經進入陰分。
但是進入陰分還不算太深,還是有上衝導致想嘔吐的感覺。這樣就沒有結胸、咽喉痛等症狀,可以從這點判斷出來。只是因為論述中省略了一個「促」字,三個「浮」字,後來的讀者就因此感到迷惑,甚至有人說脈緊的必定咽喉痛,屬於少陰病,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脈沉滑是陽邪進入陰分而導致腹瀉,脈浮滑則是陽邪正停留在營分,擾亂血液而導致下血。太陽病誤用攻下後的脈象和病症,病位都在陽分和體表,即使出現沉緊或沉滑的脈象,也不能把這些當作是裡陰的症狀。
如果脈象是快速但沒有結胸,表示疾病正要解除,可以知道病邪沒有進入體內。如果脈象是快速而且胸悶,應該使用桂枝去芍藥湯。如果微微怕冷,則要加入附子。後面的葛根黃芩黃連湯證也是因為太陽病的邪氣被誤用攻下而陷入陽明經所導致的。另外,厥陰病的案例中,脈象是快速而且手腳冰冷,使用灸法,表示陽邪陷入陰分。由此可知,脈快速代表陽氣,邪氣鬱積不與正氣調和,所以不應該和結代脈混淆。
王日休說,太陽病誤用攻下會出現八種情況,如果脈象是快速但沒有結胸,表示疾病正要解除,不需要用藥。如果脈象是浮的,必定會結胸,使用桂枝去芍藥湯。如果脈象是緊的,必定會咽喉疼痛,使用甘草湯。如果脈象是弦的,兩脅必定會拘急,使用小柴胡湯加桂枝。如果脈象是細數的,頭痛必定還沒停止,使用當歸四逆湯。如果脈象是沉緊的,必定會有想嘔吐的感覺,使用甘草乾薑湯加黃連。如果脈象是沉滑的,會伴隨熱邪導致腹瀉,使用白頭翁湯。如果脈象是浮滑的,必定會出現下血的情況,使用芍藥甘草湯加秦皮。
太陽病先用攻下的方法治療而沒有好轉,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這樣導致表裡都虛弱,病人因此會出現意識模糊的狀況。這種狀況如果流汗後就會自己好轉。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流汗後體表就調和了。如果體內還沒調和,然後再用攻下的方法治療。
意識模糊是指神志不清,好像有東西蒙蔽在外面,所以必須要流汗才會好轉,並沒有提到要用藥。如果體內還沒調和,要觀察大小便是否正常,再進一步分析病邪。如果要用藥,表證沒有比建中湯更好的,裡證沒有比大柴胡湯和五苓散更好的了。有人說,雙手交抱胸前,感覺意識模糊,這就叫做「冒」。冒是因為發汗過多,胃中的清陽之氣受損,所以才會雙手交抱胸前。必須要補氣,幫助身體發汗,適合使用小建中湯加人參和黃耆,頻繁服用就可以痊癒。如果寸口脈微弱,可以加入熟附子三五分。可見,昏迷耳聾等狀況,不用大劑量的溫補藥物是無法見效的。
太陽病還沒解除,脈象陰陽都停止,必定會先發冷顫抖,然後流汗而好轉。如果陽脈微弱,會先流汗而好轉。如果陰脈微弱,會用攻下的方法治療而好轉。如果要用攻下的方法治療,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
疾病久久沒有好轉,不外乎進入陰分或陽分這兩種途徑。脈象已經陰陽兩方都受到影響,沒有哪一方特別強盛,可以讓疾病好轉,所以必須要先發冷顫抖,才能流汗而好轉,可見身體虛弱。如果沒有發冷顫抖,表示邪氣無法傳到體表,就無法流汗而好轉。既然說陰陽都受到影響,表示剛開始脈象浮沉都呈現緊盛,現在則浮沉都不緊盛了。脈象既然陰陽都受到影響,它會傳到體表還是體內是無法預測的。所以,只有陽脈微弱的人,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