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1)

1. 附子瀉心湯

大黃,黃連,黃芩,附子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此湯主之。心下痞者。邪熱也。惡寒汗出者。陽虛也。以三黃之苦寒。清中濟陰。以附子之辛熱。溫經固陽。寒熱互用。攻補兼施並行。不悖仲景之妙用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附子瀉心湯,由大黃、黃連、黃芩和附子四味藥組成。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的症狀是:病人感到心下(胃脘部位)堵塞不舒服,同時又怕冷、出汗。心下痞悶是體內有邪熱的表現,而怕冷出汗則是因為陽氣虛弱。所以,方子裡用黃連、黃芩、大黃這三味苦寒的藥來清除體內的邪熱,滋養陰液;同時用附子這味辛熱的藥來溫暖經絡、固護陽氣。這樣寒涼和溫熱的藥物一起使用,既能攻邪,又能補虛,體現了張仲景用藥的精妙之處,一點也不矛盾。

2.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黃連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此湯主之。濡者。軟也。結言胸。痞言心下。結言按之硬。痞言按之濡。結言寸脈浮關脈沉。痞不言寸。而但曰關上浮。可以明二病之分矣。經曰。大熱受邪。心病生焉。味苦入心。性寒除熱。大黃黃連之苦寒。以瀉心下之虛熱。但以麻沸湯漬服者。取其清薄而瀉虛熱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大黃黃連瀉心湯,是針對心下部位感到痞塞不舒服的狀況。

這種痞塞的感覺,用手按壓會覺得軟軟的,而且把脈時,關脈的位置會感覺到脈象浮在表面。

這裡解釋一下,所謂「濡」,指的就是軟的意思。所謂的「結」,指的是胸部有硬塊,而「痞」則是指心下部位不舒服。結的狀況是用手按壓會感覺到硬,而痞的狀況則是按下去感覺軟軟的。結的脈象是寸脈浮,關脈沉,而痞的狀況則不談寸脈,只說關脈是浮的。這樣就可以分辨這兩種疾病的不同了。

經典說:「身體承受過度的熱邪,心臟就會生病」。味道苦的藥材可以入心,性寒的藥材可以去除熱。大黃和黃連這兩種藥材的苦寒特性,可以瀉除心下部位的虛熱。之所以用滾燙的開水沖泡後服用,是為了取其藥性的清淡,來瀉除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