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潢

《傷寒溯源集》~ 卷之九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9)

1. 少陰熱證

則為陰邪而見陰證。邪在陽經。即為陽邪而見陽證。以熱邪在膀胱。所謂瘀熱在裡。迫血妄行。故必便血也。此條雖系自陰轉陽。其中風之熱邪。既歸太陽之裡。與太陽熱結膀胱之證治無異。不可仍以少陰為治也。必便血三字。前注傢俱謂必出二陰之竅。恐熱邪雖在膀胱。而血未必從小便出也。

詳見熱結膀胱注中。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邪入少陰而下利。則下焦壅滯而不流行。氣血腐化而為膿血。故可刺之以泄其邪。通行其脈絡。則其病可已。不曰刺何經穴者。蓋刺少陰之井滎輸經合也。其所以不言者。以良工必知之熟矣。故不必贅也。

白話文:

少陰熱證

如果病邪是陰邪,就會出現陰證。如果病邪在陽經,就會出現陽證。例如熱邪在膀胱,也就是所謂的「瘀熱在裡」,會迫使血液亂跑,所以一定會出現便血。這條雖然是從陰轉陽,但風熱邪氣既然歸到太陽的裡部,就和太陽熱邪結在膀胱的治療方法一樣,不能再用少陰病的治療方式。至於「必便血」這三個字,前面的註解都認為,血一定會從二陰(肛門和尿道)出來。恐怕熱邪雖然在膀胱,但血不一定會從小便排出。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熱結膀胱的註解。

少陰病,如果出現腹瀉、大便帶膿血,可以用針刺治療。

病邪侵入少陰而導致腹瀉,是因為下焦阻塞不通暢,氣血腐敗化為膿血。所以可以通過針刺來疏泄邪氣,疏通經脈,這樣病就可以好了。這裡沒有說針刺哪些經絡穴位,是因為應該針刺少陰的井、滎、輸、經、合穴。之所以不說,是因為好的醫生一定都很熟悉了,所以不需要多說。

2. 少陰急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本經感受之寒邪。本無口燥咽乾之見證。即中風陽邪所感。亦無過心煩咽痛不得臥而已。雖有咳而渴嘔之證。是亦虛陽挾邪。循經上逆。故不以寒涼為治。而以豬苓湯引天氣下降。使氣液升降流行。乃其治也。惟素問熱病論云。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然非少陰本經之自感。因一日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四日太陰受之。至五日而始少陰受之。乃陽經傳邪。故有是證。此條得病才二三日。即口燥咽乾而成急下之證者。乃少陰之變。非少陰之常也。況汗下皆屬陰經之禁忌乎。惟兩感於寒者。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

則頭痛口乾而煩滿。古人又不立治法矣。然但口燥咽乾。未必即是急下之證。亦必有胃實之證。實熱之脈。其見證雖屬少陰。而有邪氣復歸陽明。即所謂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為胃家實熱之證據。方可急下而用大承氣湯也。且大承氣為仲景之所慎用。在陽明篇中。

如脾約一證。里無大熱者。即以小承氣湯和之。而不令大泄下矣。其次或以調胃承氣湯和胃。麻仁丸潤燥而已。豈肯以大承氣而急用之於少陰證乎。其故可思也。其所以急下之者。恐入陰之證。陽氣漸亡。胃腑敗損。必至厥躁呃逆。變證蜂起。則無及矣。故不得不急也。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亦少陰之變例也。自利。寒邪在裡也。自利清水。即前篇所謂清水完穀。此則並無完穀而止利清水。其色且純青矣。清水固屬寒邪。而青則又寒色也。故屬少陰。成氏及方注皆以為肝色。誤矣。若證止如此。其為四逆湯證無疑。不謂胃中清水。雖自利而去。其穀食渣滓熱邪。

尚留於胃。所以心下按之必痛。且口中乾燥。則知邪氣雖入少陰。而陽明實熱尚在。非但少陰證也。其熱邪熾盛。迫脅胃中之津液下奔。下焦寒甚。故皆清水而色純青也。即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病機十九條之所謂暴注下迫。皆屬於熱之義也。陽邪暴迫。上則胃中之津液。下則腎家之真陰。

皆可立盡。故當急下之也。

辨誤,成注以自利色青為肝邪乘腎。而以腎蘊實邪為解。其理已屬背謬。劉河間原病式云。仲景法曰。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者。熱在裡也。大承氣湯下之。引此以證小兒熱甚急驚。利多色青。及下利色黑。由火熱過極。反兼水化之義。不知小兒急驚之利。色多青者。乃肝木之邪。

下利色黑者。亦有宿穢蓄血寒邪之不同。非盡熱極反從水化也。況仲景原云。自利清水。色純青。又以心下必痛。口乾燥而知其熱邪在裡。故雖云少陰病。而急用大承氣湯下之。守真不知此義。但以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為熱邪在裡。削去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八字。漫云以大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少陰急下

少陰病,發病二三日,口乾舌燥,應該立即服用大承氣湯瀉下。

少陰經受寒邪侵襲,本不該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如果是中風陽邪所感,也不過是心煩意亂,咽喉疼痛,無法入睡而已,即使有咳嗽、口渴、嘔吐,也是虛陽被邪氣挾持,循經脈上逆所致,因此不用寒涼藥物治療,而是用豬苓湯引導體內陽氣下降,使氣血津液上下流通,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只是《素問‧熱病論》記載:少陰脈絡通連腎臟,又與肺臟相連,並與舌根相繫,所以才會出現口乾舌燥、口渴的症狀。

然而,這不是少陰經自身感受寒邪的正常表現。因為,邪氣是先侵犯巨陽經(第一天),接著是陽明經(第二天),然後是少陽經(第三天),再到太陰經(第四天),到第五天才侵犯少陰經。這是陽經傳邪的過程,所以才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這一條文中所描述的,患者發病才二三日,就出現口乾舌燥,需要立即瀉下的情況,是少陰病的特殊變化,而非少陰病的常態。況且,發汗和瀉下都是陰經的禁忌。只有同時感受兩種寒邪,比如第一天巨陽經和少陰經同時患病,才會出現頭痛、口乾、胸悶等症狀,古代醫家也沒有確定的治療方法。但是,單純的口乾舌燥,未必就需要立即瀉下,必須同時存在胃實、實熱脈等證據,而且症狀雖然屬於少陰病,但邪氣又已經回歸陽明經,也就是所謂的陽明中土,萬物所歸,邪氣不再傳遞,才是胃家實熱的證據,才可以立即瀉下,使用大承氣湯。而且,大承氣湯是張仲景慎用的方劑,在《傷寒論》陽明篇中,像脾約證,裏頭沒有大熱,就用小承氣湯緩和,而不是大瀉;或者用調胃承氣湯和胃,再用麻仁丸潤燥即可,怎麼可能用大承氣湯立即治療少陰病呢?原因值得深思。之所以要立即瀉下,是因為擔心邪氣入陰,陽氣漸漸衰竭,胃腑受損,導致厥逆、呃逆等危重症狀出現,那就悔之晚矣,所以不得不立即治療。

少陰病,自利清澈的液體,顏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舌燥,應該立即服用大承氣湯瀉下。

這也是少陰病的特殊變化。自利,說明寒邪在裏。自利清澈的液體,如同前文所說的清水穀,但這裏並沒有穀物,只是清澈的液體,而且顏色純青。清水本身就屬於寒邪,而青色也是寒邪的顏色,所以屬於少陰病。成無己及其注釋都認為是肝臟的顏色,這是錯誤的。如果症狀僅止於此,那麼就是四逆湯的病證,毫無疑問。雖然自利清澈液體,但穀物渣滓和熱邪仍然停留在胃中,所以按壓心下必痛,而且口中乾燥,說明邪氣雖然進入少陰經,但陽明經的實熱仍然存在,不單單是少陰病證。因為熱邪熾盛,迫使胃中津液下奔,下焦寒甚,所以都是清澈的液體,顏色純青。如同《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病機十九條所說的「暴注下迫」,都屬於熱的範疇。陽邪暴烈地衝擊,上則使胃中津液,下則使腎臟的真陰都可能耗竭,所以必須立即瀉下。

辨誤:成無己的注釋認為自利顏色青是肝邪乘腎,腎臟積聚實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劉河間在《原病式》中說:仲景的療法是:少陰病,下利清澈的液體,顏色純青,說明裏頭有熱,用大承氣湯瀉下。由此可證實小兒熱盛急驚,大便次數多,顏色青,以及大便顏色黑,都是因為火熱過度,反過來又生化出水液的道理。不知道小兒急驚,大便顏色青,是肝木之邪;大便顏色黑,也有宿食、瘀血、寒邪的不同,並非都是熱極反從水化的結果。況且仲景原文說:自利清澈的液體,顏色純青,又說心下必痛,口乾舌燥,說明裏頭有熱邪。所以,雖然是少陰病,但要立即用大承氣湯瀉下。守真不知道這個道理,只說少陰病,自利清澈的液體,顏色純青,是裏頭有熱邪,去掉「心下必痛,口乾燥」八個字,漫不經心地說用大承氣湯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