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上五錢,薑、棗煎。

四十五、不臥散

川芎(一兩半),石膏(七錢半),藜蘆(半兩),甘草,人參,細辛(各二錢半)

上為末,口噙水搐鼻,少時飲白湯半碗,汗出而解。一方無人參、細辛。

四十六、川芎湯

川芎,藁本,蒼朮(等分)

上為末,湯調三錢,須臾嘔、汗便解。

四十七、柴胡飲子

柴胡,人參,甘草,大黃,當歸,芍藥

上銼五錢,姜五片,水煎。崔宣武加半夏、五味子、桔梗。

四十八、劉庭瑞方

柴胡,甘草(各二兩),黃芩,當歸,芍藥(各一兩),人參,半夏,大黃(各半兩)

大勞熱,五、七分以為度。

四十九、比金散

荊芥,麻黃,白芷,細辛,何首烏,菊花,防風,石膏,川芎,薄荷,全蠍,草烏

上為末,各等分。每服一錢,煎服,或茶、酒送下。

五十、調胃散

水銀,舶上硫黃

上研至黑、服一錢,米飲下。重者二錢。

五十一、通神散(河間另有六神通解散,於此加麻黃髮汗最佳。《和劑方》中蔥白散,於此去黃芩、滑石,加川芎、白朮、乾葛,亦妙方也。)

蒼朮,石膏(各四兩),甘草,黃芩(各二兩),滑石(六兩)

五十二、益元散(即天水散或名六一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為末,水調或加蜜,或蔥豉湯調。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五十三、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一兩),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一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上銼五錢,姜五片,水煎。

五十四、雙解散

益元散,通聖散(各半兩)

上一兩,薑、蔥、豉,水煎。

五十五、黃連香薷飲

香薷(一兩),厚朴(半兩),白扁豆(二錢半),黃連(三錢)

上銼,五錢,入酒少許,水煎,冷服。

五十六、治腰腳骨節痛不止

用威靈仙煎酒,食前溫服極妙。

五十七、無憂丸,治一切食積、氣積、茶積、酒積、瀉痢、氣蠱、腹脹膨悶、肚腹疼痛。

黑牽牛(一斤取末十三兩),檳榔(好者二兩),豬牙皂角(二兩),三稜(二兩),莪朮(二兩各用好醋浸,濕紙裹煨香熟,取出切碎。)

上同前藥曬乾為末,又用大皂角二兩,煎湯打麵糊為丸。每服二錢半,白湯送下,茶亦可,薑湯下。

五十八、太乙神針

羌活,獨活,黃連(各四兩為末),麝香(二錢),乳香(二錢)

上用三月三日艾(四月八日亦可),曬乾打茸,入前藥末和勻,用好白紙捲包前藥如箸大。治風痹或在腿或在腰、在肱,灸七炷、二七炷、三七炷甚效。

五十九、治風蟲牙疼方

防風(去蘆),草烏(去尖),細辛(去葉),巴豆(去殼油)

白話文:

[方]

用五錢的藥材,加上薑和紅棗一起煎煮。

[四十五、不臥散]

川芎一兩半,石膏七錢半,藜蘆半兩,甘草、人參、細辛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含一口水,將藥粉吸入鼻腔,過一會兒喝半碗白開水,發汗後病就會好。另一個版本沒有人參和細辛。

[四十六、川芎湯]

川芎、藁本、蒼朮,份量相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水調和三錢服用,很快就會嘔吐、出汗,病就好。

[四十七、柴胡飲子]

柴胡、人參、甘草、大黃、當歸、芍藥。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五錢,加五片薑,用水煎煮。崔宣武的方子加了半夏、五味子、桔梗。

[四十八、劉庭瑞方]

柴胡、甘草各二兩,黃芩、當歸、芍藥各一兩,人參、半夏、大黃各半兩。

對於過度勞累導致的發熱,每次服用五到七分。

[四十九、比金散]

荊芥、麻黃、白芷、細辛、何首烏、菊花、防風、石膏、川芎、薄荷、全蠍、草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種藥材等量。每次服用一錢,煎煮後服用,或用茶、酒送服。

[五十、調胃散]

水銀、舶來硫磺。

將以上藥材研磨至黑色,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二錢。

[五十一、通神散](河間另有一個六神通解散,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麻黃效果更好。《和劑方》中的蔥白散,將此方中的黃芩、滑石去除,加入川芎、白朮、乾葛,也是很好的方子。)

蒼朮、石膏各四兩,甘草、黃芩各二兩,滑石六兩。

[五十二、益元散](又名天水散或六一散)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服,或加蜂蜜,或用蔥豉湯調服。又名天水散,也叫六一散。

[五十三、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一兩,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一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五錢,加五片薑,用水煎煮。

[五十四、雙解散]

益元散、通聖散各半兩。

取一兩,加薑、蔥、豆豉,用水煎煮。

[五十五、黃連香薷飲]

香薷一兩,厚朴半兩,白扁豆二錢半,黃連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取五錢,加入少量酒,用水煎煮,冷服。

[五十六、治腰腳骨節痛不止]

用威靈仙煎酒,飯前溫服效果極佳。

[五十七、無憂丸],治療各種飲食積滯、氣滯、茶積、酒積、腹瀉痢疾、氣鼓脹、腹脹悶痛。

黑牽牛(一斤取粉末十三兩),檳榔(好的二兩),豬牙皂角(二兩),三稜(二兩),莪朮(二兩,都用好的醋浸泡,用濕紙包起來煨香,取出切碎。)

將以上藥材與之前曬乾的藥材磨成粉末,再用大皂角二兩煎湯,打成麵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半,用白開水送服,也可以用茶水或薑湯送服。

[五十八、太乙神針]

羌活、獨活、黃連各四兩磨成粉末,麝香二錢,乳香二錢。

將以上藥材與三月三日或四月八日曬乾的艾草絨混合均勻,用好的白紙將藥材包成像筷子大小的形狀。治療風濕痹痛,無論是在腿、腰還是手臂,灸七炷、十四炷、二十一炷效果都很好。

[五十九、治風蟲牙疼方]

防風(去蘆)、草烏(去尖)、細辛(去葉)、巴豆(去殼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