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震名

《傷寒尋源》~ 下集 (12)

回本書目錄

下集 (12)

1. 茯苓甘草湯

茯苓,桂枝(各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甘草(一兩)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茯苓、桂枝(各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片)、甘草(一兩)

此即桂枝去芍藥大棗而加茯苓。防水漬入胃而預杜其變也。水停心下因致悸。故主茯苓為治水之主藥。甘草載桂枝入心以固陽。生薑佐茯苓溫中心散寒。俾水之停於心下者。得桂姜之辛溫而解。而茯苓乃得建利水之功。

白話文:

它是將桂枝去掉芍藥與大棗,而加入茯苓。防止水分積聚在胃中,提前防治水漬變成他種病症。水停留在心下,就會引起心悸。因此,以茯苓作為治療水停的主要藥物。甘草承載桂枝而入心,用來固護陽氣。生薑佐茯苓,溫暖中心,散寒祛邪。使積聚在心下的水,得到桂枝與生薑的辛溫而得以溶解。這樣,茯苓才能建立利水之功。

五苓散用白朮。理脾氣以輸精。故渴者宜之。此方用桂姜。散水寒而逐飲。故不渴者宜之。

白話文:

五苓散中加入白朮,可以調理脾氣,以便運送水液。所以,口渴的人適合服用。此方中加入肉桂與生薑,可以驅散水寒,排泄飲水。所以,不口渴的人適合服用。

再按此方及五苓散。並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俱相類。五苓散。散太陽之水停。苓桂朮甘湯。泄太陰之水蓄。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防少陰之水逆。此方堵陽明之水漬。數方增減。不過一二味。而主治各別。能解此。自不敢孟浪處方矣。

白話文:

這個和五苓散類似的處方,還有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它們的作用都是補氣、利水、益氣、解表、利尿。五苓散是治療太陽表虛、水停的。苓桂朮甘湯是治療太陰水飲、水停的。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是可以防止少陰陽虛、水逆的,而這個處方是補強陽明虛水。這幾個處方的藥方增減,最多才一兩味藥,但是主要治療的則不同。能瞭解這個理論,就自然不敢隨便開藥方了。

2. 小承氣湯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熬)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白話文:

大黃(四兩):具有瀉熱、通便、消炎、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症、便祕、痢疾、瘡瘍等疾病。

厚朴(二兩炙去皮):具有溫中降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痛腹瀉、咳嗽氣喘等疾病。

枳實(三枚熬):具有破氣、消積、降逆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悶脘腹脹痛、消化不良、呃逆等疾病。

小承氣以大黃為君。微加枳樸以開氣結。不用芒硝迅走下焦。經所謂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也。故曰小。凡矢未定成硬。未可與大承氣者。可先以小承氣試之。腹中轉矢氣者。大便已硬。乃可攻也。不轉矢氣者。但初頭硬。後必溏也。同一承氣而有大小之分者。大承氣枳樸重而益用芒硝以峻攻。

小承氣枳樸輕而不用芒硝以亟下。故里證急者宜大承氣。里證不甚急者宜小承氣。是當細辨。

白話文:

小承氣湯以大黃為君藥。稍加枳樸以疏通氣滯。不使用芒硝迅速攻下腸胃。按照《黃帝內經》所說微和胃氣。不要使它大泄下。所以稱為小承氣湯。凡是便閉尚未形成硬塊。還不能與大承氣湯同服的人。可以先用小承氣湯試用。腹中轉動積滯的氣體的人。大便已經變硬。纔可以攻下。不轉動積滯的氣體的人。只是開始硬。後面一定會溏瀉。同一承氣湯而有大小之分的原因是。大承氣湯枳樸用量重而且加用芒硝以峻攻。

3. 大承氣湯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兩)

白話文:

大黃(四兩,用酒清洗),厚朴(半斤,烤過後去皮),枳實(五枚,烤過),芒硝(三兩)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物,加水一斗。先煮其他兩種藥材,取五升的藥液。去渣。加入大黃。煮取二升的藥液。去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煮一兩沸。分兩次溫熱服用。如果服下後,藥物起效,其餘的就不要服用了。

大承氣開陽明之結。直達下焦。其力猛而效速。故曰大。蓋胃大實。故重任厚朴以破結。而數獨倍於大黃。矢已硬。故雖有枳實以導下。而功必資於芒硝。至其煎法。尤有深義。厚朴枳實之汁。以濃而力銳。大黃芒硝之性。以生而力銳。故分作三次煎。此斬關奪門之將。用此以急下存陰也。

白話文:

大承氣湯是暢通陽明經的積滯,直達下焦。其藥力猛烈,效果迅速,所以稱為「大」。因為胃中有大量實熱,所以特別重視厚朴的作用以破結,而厚朴的用量也比大黃多一倍。腸中有硬結,所以即使有枳實來導下,效果也必須靠芒硝來完成。至於煎煮的方法,更有深層的涵義。厚朴和枳實的藥汁,濃烈而藥力強勁,大黃和芒硝的藥性,則比較溫和而藥力持久。所以分三次煎煮,這是像斬關奪門的猛將一樣,用來緊急瀉下以保護陰分。

大承氣治陽明胃實之主藥。必審明表證盡罷。不惡寒。但惡熱。或潮熱汗出譫語。腹滿痛。或喘冒不能臥。口乾燥。脈滑而實。或澀者。方可用之。下不宜早。早則陽陷。並不宜遲。遲則陰亡。恰好在陽明胃實之界。一下奪而諸病盡解。臨證時不可錯過。

白話文:

大承氣湯是治療陽明胃中實熱的主要藥方。一定要仔細辨別表證是否完全消失。不畏寒,只畏熱。或潮熱汗出,神志昏亂。腹部脹滿疼痛。或喘息冒汗,不能平臥。口乾舌燥。脈搏滑而有力,或澀。此時纔可以用大承氣湯。不宜早服。早服則陽氣下陷。也不宜遲服。遲服則陰氣虧損。恰好在陽明胃實之時服下,一下就能奪取病邪,諸病盡解。臨證時不可錯過。

陽明居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大熱入胃。惟有下奪一法。蓋陽明胃實之證。有從太陽傳入者。有從少陽轉屬者。並有從三陰轉屬者。三陰經中。少陰更有急下之證。此乃傷寒一大歸宿。若應下失下。變證蜂起。津液之亡。可立而待。孟浪不可。因循亦不可。

白話文:

陽明經的病位在中焦土,是萬物營養的歸宿。熱邪無處可傳,大熱入胃,唯有下奪一法。陽明胃實證,有從太陽經傳入的,有從少陽轉屬的,還有從三陰轉屬的。三陰經中,少陰有急下之證,這是傷寒病的重大變化。如果應該治療下痢而沒有治療,各種變證就會一窩蜂地出現。體液很快就會枯竭,是站著就可以等死的。處理這種情況,既不能輕率粗暴,也不能因循守舊。

大承氣證非惟不大便腹滿痛者宜之。即下利之證。亦有宜從下奪者。如經文所指下利不欲食。下利心下硬。下利脈反滑。下利脈遲而滑。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燥者。皆宜大承氣。此通因通用之法。不可不知。

白話文:

大承氣證的應用不僅限於大便腹脹疼痛的人。即使是腹瀉的情況,也有適合使用大承氣湯的時候。例如經書中提到的腹瀉不想吃東西、腹瀉,心下堅硬、腹瀉,脈搏反而滑利、腹瀉,脈搏遲緩而滑利;少陰證自發性腹瀉,大便如清水且顏色純青,心下疼痛,口乾的人,都適合使用大承氣湯。這是通因通用的一種方法,不能不知道。

4. 調胃承氣湯

大黃(三兩清酒浸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半斤)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白話文:

大黃(三兩,先以烈酒浸泡,後颳去表皮):甘草(二兩,用火烤過);芒硝(半斤)。

調胃承氣湯。以甘草緩硝黃下行之性。使留戀中焦胃分。以清熱而導滯。不用枳樸以傷上焦之氣。蓋熱邪聚胃。宜分有形無形。有形者。當破其結而穢方解。無形者。但滌其熱而氣自和。胃宜降則和。故曰調胃。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以甘草緩和了硝石、黃芩的下行之性。讓它們停留於中焦的胃部。以清熱而導除停滯。不用枳實、樸硝來傷上焦的氣,這是因為熱邪停聚在胃中,應分為有形與無形。有形的邪熱,應當打破它結成的一團之後,身體的穢物才能得以解除。無形的邪熱,只要清淨、清除它的熱,氣自然會平和。胃適宜向下行才能和解,所以稱之為調胃。

5. 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芒硝(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白話文:

  •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疼痛、便祕等症。

  • 桂枝(二兩,去皮):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腹痛等症。

  • 大黃(四兩):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降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便祕、黃疸、痢疾等症。

  • 芒硝(二兩):芒硝具有瀉熱通便、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便祕、黃疸、目赤腫痛等症。

  • 甘草(二兩,炙):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此治太陽瘀熱入腑。膀胱蓄血。其人如狂。表已解而但少腹急結。血自下者。主用桃仁以利瘀。承氣以逐實。使血分之結熱。亟從下奪。與三承氣之攻陽明胃實者不同。

白話文:

這個方劑治療太陽的瘀熱進入腑中,膀胱蓄血,人神志不清,表證已經消退,但只有小腹急結。血液從下方流出,主要用桃仁來利尿除瘀,承氣來驅除實證,讓血液中結熱的部位,迅速從下方排出。與三承氣攻陽明胃實的方劑不同。

方主攻裡。而仍用桂枝者。用以分解太陽隨經之熱。喻嘉言曰。正恐餘邪稍有未盡。其血得以留戀不下。析義最精。此先聖處方絲絲入扣處。此與五苓散同為太陽府病立治法。膀胱為太陽之府。熱傷膀胱氣分則蓄溺。當導其熱從小便而解。熱傷膀胱血分則蓄血。當導其熱從大便而解。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針對治療裡熱,但仍然使用桂枝,目的是為了分解太陽經的餘熱。喻嘉言說:「我擔心餘邪還沒有完全清除,血就會滯留不退。」他的解釋非常精確,這正是先聖開立藥方的精妙之處。這個藥方與五苓散都是治療太陽府病的立治法。膀胱是太陽的府臟,熱傷膀胱氣分就會出現小便不利。因此,應當引導熱從小便排出。熱傷膀胱血分就會導致血尿,因此,應當引導熱從大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