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震名

《傷寒尋源》~ 下集 (8)

回本書目錄

下集 (8)

1. 葛根湯

葛根(四兩),麻黃(二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酒洗),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葛根(160克),麻黃(80克,去節),桂枝(80克,去皮),芍藥(80克,用酒清洗),甘草(80克,炙),生薑(120克,切碎),大棗(12枚,掰開)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此治太陽傷寒。傳入陽明。未離太陽。故以葛根為君。並加麻黃於桂枝中。仍屬太陽與陽明同治。並非陽明經之主方也。故經云。

白話文:

把以上七味藥研成細末。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煮到藥液減少二升,去除浮沫,加入其他中藥,繼續煮,直到藥液剩下三升。過濾藥渣,待藥液溫熱後服用一升。蓋好被子,讓身體微出汗,不要喝粥。其餘調理方法同桂枝湯的調理方法、注意事項相同。此方治療太陽傷寒,傳入陽明,尚未離開太陽,所以以葛根為君藥,並在桂枝湯中加入麻黃,仍屬太陽與陽明合治,並不屬於陽明經的代表方。所以《傷寒論》中說。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此明以有汗無汗。辨邪之或自中風而來。或自傷寒而來。但見陽明一證。即用葛根一味。亟伐陽明之邪。而太陽未盡之邪。仍不離桂枝麻黃。分別風寒主治。其有太陽陽明。

白話文:

太陽病:項背強直,畏寒發汗,惡風怕冷的人。桂枝加葛根湯為主治藥方。太陽病:項背強直,不發汗,惡風怕冷的人。葛根湯為主治藥方。這清楚地表明是否出汗,可以辨別邪氣是來自中風還是傷寒。但見陽明一證,即用葛根一味,迅速攻伐陽明之邪。而太陽未盡之邪,仍不離桂枝麻黃,分別針對風寒為主治。其有太陽陽明。

同時病發。不分先後者。則太陽之邪。合陽明胃中之水穀而下奔。必自下利。仍以葛根湯主治。以葛根湯中自有麻桂。並伐太陽之邪也。今人誤以葛根湯為陽明經藥。大謬。

白話文:

在同一天發病。沒有先後之分。那麼太陽經的邪氣。和陽明胃中的水穀相合,一起向下奔走流動。必然會導致腹瀉。應該服用葛根湯來治療。因為葛根湯中含有麻黃和桂枝。這兩種藥材可以一起祛除太陽經的邪氣。現在有的人誤以為葛根湯是陽明經的藥物。這是完全錯誤的。

2.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湯原方。加半夏半升。洗煎服法同。

白話文:

使用葛根湯的原始配方,添加半夏半升。清洗後煎煮,服用方法相同。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此合病中亦有主風主寒之不同。喻嘉言曰。風者陽也。陽性上行。故合陽明胃中之水飲而上逆。寒者陰也。陰性下行。故合陽明胃中之水穀而下奔。下奔則利。但用葛根。已足解邪而止利上逆則嘔。必加半夏。方能滌飲而止嘔。此以見先聖制方。一藥不苟處。

白話文:

太陽病和陽明病合病的患者,一定會出現腹瀉。用葛根湯來治療。如果不腹瀉,但有嘔吐的症狀,用葛根加半夏湯來治療。在這種合病中,也有針對風邪和寒邪的不同治療方法。喻嘉言說,風是陽邪,陽性向上運行,所以會與陽明胃中的水飲相合,導致水飲上逆。寒是陰邪,陰性向下運行,所以會與陽明胃中的水穀相合,導致水穀下奔。水穀下奔就會腹瀉。如果只用葛根,就足以解邪止瀉。如果嘔吐,就必須加半夏,才能清除水飲並止嘔。從這裡可以看出,先賢制定方劑,一味藥都不會隨意使用。

3. 白虎湯

石膏(二斤碎),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石膏(一公斤)

知母(三百公克)

甘草(一百公克)

粳米(三碗)

經云。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湯主之。按三陽合病。其脈浮大。其證欲眠。而目合則汗。諦實此三陽合病之證。而見腹滿身重者。陽盛於經。裡氣莫支也。口不仁而譫語者。熱淫於內。

白話文:

經典中記載,三陽同時發病,會造成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側臥,嘴巴講不出話,臉色晦暗。不時說胡話、小便失禁,發汗時就會說胡話,腹瀉之後額頭會冒汗。手腳冰冷,如果自發性流汗,用白虎湯治療。三陽合病,其脈象浮大,病徵會想睡覺,閉上眼睛就會冒汗。仔細觀察,這就是三陽合病的病徵。而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是陽氣在經絡中太過旺盛,內在的元氣無法支撐。嘴巴講不出話、說胡話,是熱邪侵犯臟腑。

神識為蒙也。因而濁氣上蒸則面垢。陰津下泄則遺尿。若汗若下。皆足以奪津液而召變。計惟白虎。肅肺金而清胃熱。則表裡之邪自解耳。

白話文:

神識昏沉叫做蒙。由此濁氣上升臉部就會晦暗。陰津往下洩漏就會遺尿。像出汗和下利,都足以奪走津液而招致病變。治療方法只有用白虎湯,肅清肺金之氣並清除胃熱。這樣表裡之邪自然就會消解。

諸書皆謂白虎主治陽明經熱。此三陽合病。而何以獨責陽明。因謂陽明居中土萬物所歸。三陽合邪。故統於陽明主治。愚按方中之用石膏知母。取降肺金清肅之氣。而滋腎水生化之源。水出高源胃土藉資灌溉。兼以甘草粳米。載之逗遛上焦。以生津而化燥則煩熱自蠲。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白話文:

所有的醫書都說,白虎湯主治的是陽明經的熱證。這是三陽合病,為什麼只有陽明經的責任呢?這是因為陽明經是居於中央的土,萬物都要歸於這裡,三陽合起來的邪氣,所以統統要由陽明經來治理。我認為方中的石膏、知母,都是取用它們降肺金的清肅之氣,滋補腎水的生化之源。腎水從高處流到胃土這裡,藉以澆灌它。再加上甘草、粳米,載著它在中焦逗遛,生津化燥,那麼煩熱自然就解除了。所謂治療疾病一定要追究其根本,就是這個道理。

又經云。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按厥之一證。總為入里之候。但有寒熱。之不同。脈微而厥為寒厥。脈滑而厥為熱厥。前因失治而致厥。若既見厥而復失治。則熱邪愈轉愈深。陰津之亡。可立而待。故急用白虎保陰津而驅陽熱。以預弭熱深厥深之變也。

白話文:

傷寒論中又說,傷寒的脈象滑,而且出現了厥證,這說明體內有熱。這時,應使用白虎湯來治療。

厥證總體來說是裡證,但可以分為寒厥和熱厥兩種。脈象微弱並且出現厥證的是寒厥,脈象滑利並且出現厥證的是熱厥。前一種情況是前面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引起的厥證。如果已經出現了厥證,又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那麼熱邪就會越加嚴重。陰津很快就會消耗光,所以必須儘快使用白虎湯來保護陰津,驅除陽熱,以防止出現熱邪加重、厥證加重的變化。

再按大青龍之與白虎同用石膏。而主治各別。青龍主雨。譬如甘霖遍野。而蒸郁自消也。白虎主風。譬如涼飈薦爽。而炎熇若失也。故用青龍以無汗為辨。用白虎以自汗為辨。

白話文:

再以大青龍湯配伍石膏和白虎湯配伍石膏相比,兩者主治的疾病不同。大青龍湯主治風寒表實證,就像甘霖遍佈田野,蒸熱鬱結會自然消失。白虎湯主治溫熱病,就像涼風吹來令人神清氣爽,暑熱彷彿消失了一般。所以,使用大青龍湯以無汗為辨證依據,使用白虎湯以自汗為辨證依據。

4. 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湯原方。加人參三兩。煮服同前法。

白話文:

使用白虎湯的原始配方,加入人參三兩。煎煮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

白虎。西方金神也。主治在肺。並非專屬陽明。茲之加人參者。則治在陽明胃矣。按經文於白虎湯證。並無一言及渴。而加人參方中。或曰口燥渴。或曰大煩渴。或曰渴欲飲水數升。此多得之汗吐下後。內熱未除。胃液垂涸。故加入人參於白虎湯中。是移清金滌熱之功。轉而為益胃滋干之用。庶幾瀉子實而補母虛。兩收其利。

白話文:

白虎湯:西方金神也。主治在肺。並非專屬陽明。這裡加入人參的,則主治在陽明胃了。根據經文關於白虎湯的證據,並沒有提到口渴。而加入人參的方子中,或說口乾口渴,或說煩躁口渴,或說口渴想喝好幾升水。這多半是出汗、嘔吐、腹瀉後,內熱未除,胃液枯竭造成的。所以加入人參到白虎湯中,是把清金滌熱的作用,轉變為益胃滋陰的作用。希望既能瀉子實又能補母虛,兩者兼得。

再按白虎湯證主散邪滌熱。故不宜加入人參。留戀邪氣。此加人參。用以救垂盡之胃氣。故宜人參益胃。而白虎乃得協成其清熱止渴之用。

古聖立方。一藥豈輕加哉。

白話文:

白虎湯主要用來散除邪氣和清熱。因此不宜加入人參,以免人參的溫補作用與白虎湯的清熱作用相抵觸,而無法發揮白虎湯的功效。

如果患者的胃氣已經十分虛弱,瀕臨死亡的邊緣,則可以加入人參來益氣救胃。此時,人參的作用是為了搶救垂危的胃氣,而白虎湯的作用是清熱止渴,兩者可以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療效。

5. 小柴胡湯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半夏(半斤洗),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三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柴胡(250 公克),黃芩(150 公克),人參(150 公克),甘草(150 公克),半夏(250 公克已洗淨),生薑(150 公克已切片),大棗(13 顆已切擘)

此少陽之主方也。按仲景以口苦咽乾目眩。責少陽之為病。而少陽之邪。大都從太陽傳入。此當半里半表之界。邪正分爭。因而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此皆少陽必有之證。邪不在表。不宜汗吐。又不在裡。不宜妄下。獨主小柴胡為和解之劑。但轉入之邪。

白話文:

這是少陽病的主要方劑。根據仲景的說法,口苦、咽喉乾燥、頭暈目眩,說明少陽病發作了。少陽的病邪,大多是從太陽經傳入的。這就處在半表半里的位置,邪正交爭,因此出現忽冷忽熱、胸脅脹滿、默默不想吃飯、心煩想吐等症狀。這些都是少陽病的必有證候。病邪不在表,不宜發汗、吐法;病邪也不在裡,不宜妄用瀉下之法。獨取小柴胡湯為和解之劑。但轉入的病邪。

恆難捉摸。其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皆非少陽必有之證而少陽病見此。另有加減之法。而規矩總不難乎小柴胡湯也。

白話文:

這些症狀總是難以捉摸。有時胸中有煩悶感,但不會嘔吐。有時口渴,有時腹部疼痛。有時脅骨下的部位腫脹堅硬,有時心臟下面悸動不安,或是小便不利。有時不口渴,但身上微微發熱。有時咳嗽。這些都不一定是少陽病的症狀,但如果是在少陽病中出現,就可以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減用藥,總的原則和大方向還是離不開小柴胡湯。

按柴胡感一陽之氣而生。少陽之邪。非此不解。合之甘草以兩和表裡。此為小柴胡湯中不可移掇之藥。生薑兼散太陽之寒。使半表之邪。得從外宣。黃芩兼清陽明之熱。使半里之邪。得從內徹半夏有逐飲之能。取以降逆而止嘔。大棗擅和中之用。取以安土而戢木。用人參者。

白話文:

柴胡具有感受陽氣而生長的特性。少陽病邪,非柴胡不足以解除。合上甘草,用來調和表裡。這味藥在小柴胡湯中是不可更動的。生薑兼有散發太陽表寒的作用。讓半表之邪能夠從外宣發而出。黃芩兼有清解陽明熱邪的作用。讓半里之邪可以從內部透過而解。半夏具有逐飲的功能。應用以治療胃中飲水,以減少胃氣上逆而止嘔。大棗擅長和解中焦的作用。應用以安撫中土而抑制肝木。至於用人參,是因為

非取其補正。以邪在半表半裡之界。預行托住裡氣。使邪不內入也。以此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諸證的對之主方。其加減諸法。並按本方逐條互參於後。本方之用人參。以邪正相爭。故宜輔正。用半夏。以證見嘔滿。故宜止嘔。若但煩而不嘔。不嘔則並無飲邪。

白話文:

不是為了增補和調整,而是因為邪氣處在半表半裡的交界處,所以提前將裡氣扶住,使邪氣不能侵入內部。以此作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症候的主治方劑。其加減諸法,均按照本方條文逐條互相參照於後。本方使用人參,是因為邪正相爭,所以應該輔助人體正氣。使用半夏,是因為症狀是嘔滿,所以應該止嘔。如果只是煩躁而不嘔,不嘔就沒有飲邪。

何須半夏逐飲。不嘔而但煩。則煩非本證心煩喜嘔之煩。而正為熱邪摶結將欲入里之煩。若用人參。不能轉正。反能實邪。禍不小矣。故並去之而加栝蔞實。以栝蔞實能降熱痰而開胸痹也。

白話文:

何必用半夏來治療嘔吐的症狀。不嘔吐但煩躁,那麼煩躁就不是根本的症狀心煩喜嘔的煩躁。而是因為熱邪摶結將要入裏的煩躁。如果使用人參,不能轉正。反而能使邪氣實,禍患不小。所以一併去掉人參,而加入栝蔞實。因為栝蔞實能降熱痰而開胸痹。

半夏辛溫而性燥。寒濕之痰宜之。熱痰則不宜也。若渴則津液已竭。並無痰之可伐矣。本方雖有黃芩甘草大棗。能養正而祛熱。但胃中津液非人參不能鼓舞。故加人參以喚胃氣。而得栝蔞根以生津潤燥。人參仍無實邪之患也。

白話文:

半夏具有辛溫而燥的性質,適用於治療寒濕痰。但若是熱痰,則不宜使用半夏。若有口渴的症狀,就代表體內的津液已經耗竭,因此也就沒有痰可祛除了。雖然本方中含有黃芩、甘草和棗,可以滋養正氣並祛除熱氣,但若要促進胃中津液的生成,非人參不可。因此,方中加入人參,以激發胃氣,並配合栝蔞根,以生津潤燥。人參本身並不會產生實邪的危害。

黃芩苦寒。本文用此以清半里之熱。若腹中痛。則陽邪轉陷太陰。豈能復任黃芩之苦寒乎。不宜黃芩。何以反宜芍藥。以證雖屬太陰。而病因卻是從陽邪陷入。故用此以約脾陰也。太陽病轉屬太陰。但於桂枝中加芍藥。若桂枝加芍藥湯是也。少陽病兼見太陰。即於柴胡湯中加芍藥。

白話文:

黃芩性寒苦。在本文中用它來清除半里(脾胃)的熱邪。如果腹中疼痛,那麼是陽邪轉入太陰所致。怎麼能再用性味苦寒的黃芩呢?這時不宜使用黃芩。為什麼反而宜用芍藥呢?因為證狀雖然屬於太陰,但病因卻是陽邪陷入所致。因此用芍藥來約束脾陰。太陽病轉屬太陰病,但桂枝湯中只加入芍藥,成為桂枝加芍藥湯。少陽病兼見太陰病,就在柴胡湯中加入芍藥。

即本方之加芍藥是也。後人執藥治病。遂謂芍藥能止腹痛。試思太陰寒濕之證。芍藥宜之乎。熱發大實痛之證。芍藥宜之乎。殊不知陽邪陷里。本方中自有柴胡人參生薑半夏。已足以升舉陽氣。而理脾胃之困。但加芍藥以約陰。則邪返於陽而陰亦安。不除痛而痛自止。仍不離和解之法也。

白話文:

所以本方的加芍藥就是這個道理。後人用藥治病,就認為芍藥能止腹痛。試想太陰寒濕的證狀,芍藥合適嗎?因熱引發的疼痛證狀,芍藥合適嗎?卻不知道陽邪陷在裡面,本方中既有柴胡、人參、生薑、半夏這些藥物,已經足夠升舉陽氣,並且調整脾胃的困頓。然而再加芍藥約束陰氣,那麼邪氣就會轉為陽氣,而陰氣也會安穩。並沒有消除腹痛,但是腹痛就自然停止了。依然離不開和解的方法。

本方之用大棗。慮木邪賊土。用以安中也。若脅下痞硬。則邪滯中焦。便不宜大棗之守中矣。脅下屬少陽部位。痞硬則氣血交結。故以牡蠣佐柴胡。一以散氣分之結。一以軟血分之堅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使用大棗,考慮到木邪可能擾亂了脾土,用大棗也可以調節中焦。如果脅下痞硬,則邪氣瘀滯於中焦,就不適合用大棗來守中焦了。脅下屬於少陽部位,痞硬就表示氣血凝結。所以用牡蠣來輔助柴胡,用牡蠣來分散氣分的凝結,用柴胡來軟化血分的凝結。

少陽屬木。木乘土位。則土不能制水。故有心下悸小便不利之證。若用黃芩。是助水邪為瘧矣。小便不利。但當利其小便。本方中已有參甘薑棗之植土。而但當加茯苓之淡滲。以兼導其水也。

白話文:

少陽屬木。木乘土位。那麼土就不能制水了。所以有心下悸動小便不利的症狀。如果使用黃芩,那是幫助水邪形成瘧疾了。小便不利,只要有利小便的方法就行。本方中已經有參、甘草、薑、棗,這四種補土的藥物。而只需要加上茯苓的淡滲作用。以幫助水往下滲出。

渴為邪欲入里之兆。若不渴則無里證可知。外有微熱。則太陽之表證未罷。又可知矣。表邪未解。人參實邪。究宜去之。本方加桂枝。則又易表裡和解之制。而偏乎表以為治也。

白話文:

口渴是邪欲進入體內的徵兆。如果沒有口渴,就沒有內證可知。如果有輕微發燒,那麼太陽表證還沒有結束。這也可以知道了。表邪還沒有解除,人參是實邪,所以應該去掉它。本方加入桂枝,那就又改變了表裡和解的治法,而偏重於表證的治療。

咳屬水邪射肺。人參大棗。究非咳證所宜。生薑散表有餘。溫里不足。故以乾薑易生薑。以散寒而逐水。用五味者。以肺非自病。乃水邪從下而上。因之致咳。故以五味與乾薑同用。一以散水邪。一以收肺逆。與風火淫肺之忌五味不同也。不去黃芩者。留以制相火而存肺陰也。

白話文:

咳嗽是由於水邪侵犯肺部所引起的,人參和大棗這些藥物根本不適合治療咳嗽。生薑只能疏散表邪,不能溫暖裏氣,因此用乾薑代替生薑,以發散寒氣並驅逐水邪。使用五味子是因為肺部本身沒有生病,而是水邪從下而上侵犯肺部,導致咳嗽,所以用五味子與乾薑一起使用,既可以發散水邪,也可以抑制肺部逆氣。這與風火邪氣侵犯肺部時忌用五味子不同。不去掉黃芩,是因為它可以抑制肝火,保全肺陰。

按小柴胡湯之主少陽。乃傷寒一大關鍵。此際出則陽。入則陰。凡陽邪之入陰者。全賴少陽把關守隘。使不得遽入於陰。治之可不慎歟。凡他經所有之證。少陽病皆得兼見。其隨證加減之法。絲絲入扣。頭頭是道。讀仲景書者。當於此處猛下一參。

白話文:

小柴胡湯對少陽病具有關鍵作用。此時,陽進入人體,陰離開人體。所有陽性邪氣進入陰性的,都依靠少陽把關,不讓邪氣突然侵入陰性。治療時豈能不慎重呢?其他經絡的所有症狀,都能合併見於少陽病。相應的加減用藥的方法,絲絲入扣,句句都有道理。學習仲景的著作,應在這裡好好地學習總結。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即是。不必悉具。此非教人以辨證之可從略也。蓋病入少陽。正當陰陽相持之會。此際不出於陽。即入於陰。故一見少陽證。即當用柴胡從少陽領出其邪。使不內入。須知其辨證從寬處。正是其治病吃緊處。且少陽本傳入之邪。多有或然或不然之證。又安能逐證一一見到也。

白話文:

當患者出現傷寒中風的症狀時,只要出現一個柴胡證的症狀即可,不必具備所有的症狀。這並不是說辨證可以簡略進行,而是因為病邪進入少陽經時,正值陰陽交替之際,這時病邪如果不向陽方發展,就會向陰方發展。因此,一旦出現少陽證的症狀,就應該使用柴胡來引領病邪從少陽經外出,防止病邪內入。

需要注意的是,辨證時可以寬鬆一些,但治療時一定要嚴格。少陽經受邪後,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很難一一確診。

再按渴之一證。有出入之不同。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此少陽而兼太陽也。治可從少陽而不從太陽。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治又當從陽明而不從少陽。凡見渴證者宜審。

白話文:

再根據渴證的不同,來進行治療。在發燒四五天之後,仍然有發燒,畏風,頸項僵硬,脅下有飽脹感,手腳溫暖而口渴的患者,這是少陽證合併太陽證。治療應該以少陽證為主,而不應以太陽證為主。服用柴胡湯後口渴的患者,屬於陽明證。治療應該以陽明證為主,而不應以少陽證為主。凡是遇到有口渴的病症,都要仔細地辨別。

少陽之脈責弦。其有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未經吐下而脈沉緊者。但見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諸證。則脈沉緊。正是邪從少陽將欲入里之候。急當用小柴胡從少陽領出其邪。則太陽之邪自解。

白話文:

少陽經的脈搏沉緊有力。如果有太陽病沒有解除,轉變為少陽病,沒有經過吐下治療,脈沉緊,但見肋骨下部硬滿,乾嘔而不能吃東西,忽冷忽熱的各種症狀,那麼脈沉緊,正是邪氣從少陽將要把進入裡面的時候。應該趕快用小柴胡湯從少陽經引出邪氣,那麼太陽經的邪氣就會自然解除。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此邪未結於陽明。但當用小柴胡湯。使上焦得通。津液自下。則胃和而陽明之邪自解。

白話文:

陽明病。肋骨以下的部位堅硬腫脹。不大便,但嘔吐。舌苔白而厚的人。這說明邪氣還沒有在陽明經凝聚。只需要使用小柴胡湯。讓上焦通暢。津液自然往下流動。這樣胃就能和睦,陽明經的邪氣自然就會消散。

婦人熱入血室。是熱邪已乘虛陷入陰分。何以主小柴胡湯少陽之藥。按三陰三陽。少陽為從陽入陰之樞紐。陽經熱邪。已越少陽而陷入陰分。亟當從陰分領出其邪。使還從少陽而出也。

白話文:

婦女熱病侵犯血室,是熱邪已經趁虛進入陰分。為什麼要用以治療少陽病的小柴胡湯呢?

根據三陰三陽的理論,少陽是陽經進入陰經的樞紐。陽經的熱邪已經越過少陽而進入陰分,亟需從陰分引導熱邪而出,使其返回少陽經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