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 下集 (6)
下集 (6)
1.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話文:
-
麻黃(四兩,去掉枝節)
-
杏仁(五十顆)
-
甘草(二兩,烤過的)
-
石膏(半斤,用棉布包好)
此即麻黃去桂枝而加石膏也。即用以治發汗及下後。汗出而喘之證。然必審無大熱。方可用之。有大熱者。恐兼里證。無大熱者。明是表邪未徹。留戀在肺。肺主衛。故仍宜麻杏直泄肺邪。去桂枝者辛熱之性。不宜再擾動營血也。加石膏者。降肺金清肅之氣。用以生津而保液也。
白話文:
這就好像麻黃湯去掉了桂枝,但是添加了石膏。這是用來治療發汗和下後的汗出喘息症狀。但一定要注意,患者不能有很大的熱證,否則可能會合併有內部的病證。假如患者沒有大的熱證,很明顯是表邪沒有徹底清除,還殘留在肺部。肺主衛,所以仍然適合用麻杏來直接發散肺邪。去掉桂枝,是因為桂枝的辛熱性質可能會再次擾動營血。添加石膏,可以降肺金、清肅肺氣,用來生津、保全津液。
中風之誤下而喘者。用厚朴杏仁加入桂枝中。傷寒汗及下後而喘者。用石膏加入麻黃湯中。喻嘉言曰。仲景正恐人以傷寒已得汗之證。認為傷風有汗。而誤用桂枝。故特出汗後下後兩條。示以同歸麻黃一治之要。益見營衛攸分。而成法不容混施矣。
程郊倩曰。喘而汗出脈必浮數。可去桂枝之熱。而加石膏之涼亦脈浮數者可發汗之一徵也。
白話文:
對於中風後誤服瀉下藥物而引發喘證的人。要使用厚朴、杏仁加入桂枝中一起服用。如果傷寒後發汗及瀉下後出現喘證的人。要使用石膏加入麻黃湯中一起服用。喻嘉言說。仲景先生特別擔心人們把傷寒已經發汗的證狀。誤認為傷風發汗。而誤用桂枝。所以特別列出汗後下後兩條。表明了都要歸納到麻黃一法來治療。更加證明瞭營衛有各自的功能。而治療方法不能混用。
2. 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五十粒去皮尖),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
白話文:
-
麻黃(六兩,去除節):麻黃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發汗、平喘、利尿的功效。
-
桂枝(二兩,去除樹皮):桂枝是桂樹的枝條,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甘草(二兩,炙):甘草是一種豆科植物,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的功效。
-
杏仁(五十粒,去除皮和尖):杏仁是杏樹的果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
生薑(三兩,切片):生薑是一種薑科植物,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大棗(十二枚,掰開):大棗是一種棗樹的果實,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
石膏(如雞子大小,碎碎):石膏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加入九升水。首先煮麻黃,待水量減少兩升,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至水量剩下三升。去除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一升藥液,以微微出汗為佳。如果汗出過多,可以用溫熱的爽身粉撲在身上。服藥一次後出汗的人,可以暫停服用。如果出汗過多,就會損傷人體陽氣,導致身體虛弱,容易畏寒、煩躁不安,甚至失眠。
此即合麻桂二方。去芍藥而加石膏也。按桂枝主風傷衛。麻黃主寒傷營。此則傷風見寒。傷寒見風。主大青龍。方中行喻嘉言皆以此分為三大綱。疏太陽上中下三篇。程郊倩謂本論太陽煩躁一條。系寒溫雜邪。溫得風而陽熱化氣。陰寒在表。郁住陽熱之氣在經。而生煩熱。熱則並擾其陰而作躁。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就是把麻桂二方合起來,去掉白芍藥,加上石膏。依照桂枝湯主治風傷衛分(即表),麻黃湯主治寒傷營分(即裡),這個方劑是治傷風見寒,傷寒見風(即有的屬於表證,有的屬於裡證)的主方。大青龍湯方中李杲、喻嘉言都認為這個方子可以分為三大綱,疏解太陽上、中、下三篇。程郊倩認為《傷寒論》裡提到的太陽煩躁一條,是寒溫雜邪。熱得到了風,陽熱化為氣,陰寒在外,阻滯了陽熱之氣在經絡中運行,而產生煩熱。熱又擾亂了陰分,於是出現煩躁。
故加石膏於麻黃中。使辛熱之氣變為辛涼。則寒得麻黃湯之辛熱而外解。熱得石膏之辛涼而內解。又以傷寒脈浮緩一條。屬小青龍湯。大字系坊本之訛。而柯韻伯又謂此屬麻黃證之劇者。由風熱相搏。故倍麻黃以發汗。加石膏以除煩。不宜以風寒兩傷立說。愚按經文中風脈浮緊。
白話文:
因此,在麻黃湯中加入石膏,使辛熱之氣轉化為辛涼之氣。寒性體質的人服用麻黃湯的辛熱之氣,使病邪從體外解表,熱性體質的人服用石膏的辛涼之氣,使病邪從體內消散。另外,傷寒脈浮緩這條,屬於小青龍湯。大字系坊本是錯誤的。柯韻伯又說這是麻黃證的嚴重病例,是由風熱相互搏擊引起的,因此加倍麻黃以發汗,加入石膏以消除煩躁。不應該以風寒兩傷來立論。我認為經文中所說的風脈浮緊,
傷寒脈浮緩。本自迴環互說。若攔入溫熱一路。則溫熱未有內鬱而不口渴者。何以本文並不言渴。而發熱惡寒身疼痛。皆中風傷寒互見之證。雖煩躁似屬熱象。亦因不汗出。則風寒之邪無從解。邪無從解。則鬱而成熱。因致煩躁。故方中麻桂生薑辛熱之藥。用至十兩有奇。而石膏僅如雞子大一塊。
又得甘草大棗相輔。借其生津之妙用。以作汗而除煩止躁。謹將經文兩條闡發於後。
白話文:
傷寒的脈搏浮緩。這句原本是循環互說的。如果勉強要歸類到溫熱病一路的話,那麼溫熱病都沒有內熱鬱結而不口渴的。為什麼這篇文章完全沒有提到口渴,卻有發熱、惡寒和身體疼痛的症狀?這些都是中風傷寒交替出現的證據。雖然煩躁似乎屬於熱象,但也是因為不流汗,所以風寒之邪無法解除,邪氣無法解除,就會鬱積成熱,導致煩躁。因此,方劑中使用麻黃、桂枝和生薑等辛熱藥物,用量多達十兩以上,而石膏只像雞蛋那麼大一塊。
經云。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按太陽中風。脈當浮緩。是桂枝證。今浮緊是見寒傷營脈。又發熱惡寒身疼痛而不汗出。又與中風之汗自出者不同。不汗出則風邪之傷衛者。得寒凝而多束。寒邪之傷營者。得風拒而內郁。內煩外躁。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上說,太陽經中風,脈象浮緊,發熱惡寒,全身疼痛,不出汗而煩躁的,可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但是,太陽經中風,脈象應當是浮緩的,這是桂枝湯的證候。現在脈象浮緊,這是見到寒冷損傷營脈的證候。此外,發熱惡寒、身疼痛而不出身,這與中風自發出汗不同。不出汗,說明風邪損傷衛氣,被寒冷凝結而變得更加束縛。寒邪損傷營氣,被風邪阻滯而內部鬱積,所以內心煩躁,外面躁動不安。
正陽氣壅遏不宣。將致化熱入里之候。治法雖仍不離乎麻黃桂枝而證已見煩躁。辛熱之性。慮劫傷津液。故加入石膏。且得棗甘相輔。用以生津而保液。此正立方入微入細處。不可概執石膏為涼解之品也。
白話文:
正氣受到閉塞而無法舒展,將導致化熱入裏的現象。治療方法還是離不開麻黃桂枝,但症狀已經出現煩躁、辛熱的傾向,擔心會造成津液的耗傷。因此,加入石膏來輔助治療。棗子具有甘甜味,可以輔助生津保液。這是針對症狀進行精細的調整,不能簡單地認為石膏是一種涼解之品。
又經云。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按傷寒二字。便已括無汗而喘之證在內。傷寒脈當浮緊。是麻黃湯證。今浮緩是見風傷衛脈。傷寒體重。身疼腰痛骨節疼痛。今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則又非全屬傷寒證。其為風寒錯雜之邪顯然。
白話文:
又經中說,(病邪)傷寒的脈象浮緩,身上不疼痛,只是覺得沉重,偶爾有輕快的時候。沒有少陰證的,可以用大青龍湯發汗治療。按文中「傷寒」二字,已經包括無汗而喘的證狀在內。傷寒的脈象應該是浮緊的,這是麻黃湯的證狀。現在脈象浮緩,是因見風傷衛而引起的。傷寒的身體沉重,全身疼痛,腰痛,骨節疼痛。現在身上不疼,但沉重,偶爾有輕快的時候,則又不全是傷寒的證狀。顯然是風寒錯雜的邪氣所造成的。
以無汗而喘之傷寒病。又得風之陽邪相合。非惟桂枝湯中之芍藥不宜用以斂陰。即麻黃湯之純行辛熱。亦恐有礙風邪。則宜理肺金清肅之氣。佐麻桂以驅風散寒。故不得不借資於石膏矣。此條徐靈胎疑有錯簡。程郊倩謂小青龍之誤。總由忘卻傷寒自有無汗而喘之本證在。至張令韶又謂此證太陽兼太陰。
此方即越脾之義。尤鑿。
白話文:
對於沒有出汗而喘息的傷寒病人,再加上風的陽邪相合。不只是桂枝湯中的芍藥不宜用來斂陰。就算麻黃湯純粹辛熱的方法,恐怕也會阻礙風邪。所以,應該順應肺金清肅的氣息。輔助麻桂來驅風散寒。因此,不得不藉助石膏。徐靈胎懷疑這段話有錯簡。程郊倩認為是小青龍的錯誤。總的來說,忘了傷寒本身就有沒有出汗而喘息的本證在。到了張令韶又說這個證據是太陽兼太陰。
按大青龍原為陽氣壅實。汗不出者立法。若汗出惡風。便是中風之本證。只取和營衛以解肌。誤服此湯。即致厥逆筋惕肉瞤種種亡陽之變。然風寒兩傷之證。又必辨無少陰證相雜。蓋少陰之脈微細。正恐與太陽浮緩浮弱之脈相混。喻嘉言謂無少陰證。仲景原文。但重乍有輕時六字。
白話文:
原文:[按大青龍原為陽氣壅實。汗不出者立法。若汗出惡風。便是中風之本證。只取和營衛以解肌。誤服此湯。即致厥逆筋惕肉瞤種種亡陽之變。然風寒兩傷之證。又必辨無少陰證相雜。蓋少陰之脈微細。正恐與太陽浮緩浮弱之脈相混。喻嘉言謂無少陰證。仲景原文。但重乍有輕時六字。]
大青龍湯原本用於治療陽氣壅塞、體表汗腺不能正常排汗的情況。如果病人出汗且感到風吹時有不適,這表明他們可能已經患有中風的基礎病症。治療原則是調和身體的營養和衛生系統,以舒緩肌肉。如果誤用了這種湯藥,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失去陽氣的症狀,如昏厥、筋骨緊張、肌肉震顫等。
然而,在風邪和寒邪同時影響身體的狀況下,必須要區分是否伴有少陰證(一種涉及腎虛的病症)。因為少陰脈搏細弱,容易與太陽脈搏(表現為浮緩或浮弱)混淆。喻嘉言指出,如果沒有出現少陰證的跡象,那麼根據仲景(張仲景)的原始論述,主要應注意的是“乍有輕時”這六個字,即病情在某些時候會有好轉的跡象。
早已挈明。言但身重而無少陰之欲寐。其為寒因可審。況乍有輕時。不似少陰之晝夜俱重。又兼風因可審。此解頗為入細。至成注謂不久厥吐利。則尤辨證之顯者矣。
白話文:
已經很明顯了。說明只有身體沉重而無少陰的想要睡覺的症狀。其為寒邪的原因可以判斷。況且有時會減輕。不像少陰病的晝夜都很沉重。又兼有風邪的原因可以判斷。此解釋相當深入。至於成無己的注釋說不久將會嘔吐腹瀉。那麼更是辨證中顯著的。
再按青龍取義。諸家皆神其說。以形自己一篇絢爛文字。余則謂其理甚庸。試觀夏日地中之陰氣未升。而天上之陽威已極。人在氣交之中皆苦炎熱。霎時間龍升云興。滂沱遍野。人皆精神爽慧也。天地鬱蒸。得雨則和。人身煩悶。得汗則解。其理本庸。惟其庸也。正其所以神乎。
白話文:
再依照青龍的含意來做解釋,各家的說法都神奇。用它來解釋文章,迷離且光彩奪目。我認為它的道理非常普通,試試看在夏天時,地中的陰氣還未升起,而天上的陽光已達到極點,人在這交接的空氣之中都會覺得炎熱,如果這時突然颳起大風、下起大雨,人們就會精神爽朗,豁然開朗。天地間鬱熱蒸騰,下了雨就和暢舒爽,人體煩悶不通暢,出了汗就得到舒緩,這個道理本就普通,正因為普通,所以聽起來才令人覺得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