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震名

《傷寒尋源》~ 下集 (2)

回本書目錄

下集 (2)

1. 桂枝加桂湯

桂枝方內。更加桂二兩。成五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桂枝湯治太陽中風。乃兩和營衛之聖藥。今照原方加桂。便另立湯名。主治之病。迥然不同。可見先聖立方之嚴。即分兩亦不可苟也。經云。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又云。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

按奔豚乃少陰腎水凌心之證。何以主用桂枝太陽之方。蓋太陽為諸陽主氣。而行太陽之令者。心主是也。太陽傷寒。理應發汗。汗為心之液。全賴心主之一點真陽。以化氣而逐邪。誤用溫針。則寒邪不外出而內入。內入則擾動心營。心陽受寒邪所迫。君主孤危。腎水得而乘之矣。

核起而赤。心陽不能內固。色已外見。氣從少腹上衝心。水邪上逆。真火將受其撲滅。故亟灸核上。先使溫經而復陽。而方中重用桂枝者。以桂枝能直入營分。扶陽化氣。得此重兵以建赤幟。則君主得自振拔。而腎水自降。泄北補南。一舉兩得。此為制勝之師。

按此方加桂。或作桂枝外另加肉桂。但有成五兩三字。當仍屬桂枝。且此證本因太陽病誤治所致。重用桂枝。正以一物而全收安內攘外之功。

2.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此治汗出漏風之方也。經云。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此方主之。按太陽病當取漐漐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大發其汗。衛撤藩籬。營不能守。遂至漏不止矣。腠理既開。風無所御。而津液盡隨陽氣外泄。無復滲膀胱而柔筋脈。

乃至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種種變證。皆因衛氣撤護。致在內之津液。直趨於外。有莫御之勢。亟當乘津液尚未全涸之時。固其衛氣。使趨外之津液。還返於內。故主桂枝湯加附子。以固衛之法。為救液之法也。此證全是衛氣外泄。津液內奪之象。而附子乃燥液之品。

仲景偏用之救液。此何義也。蓋衛陽將脫。非得附子之大力。必不能迅走衛分以回陽。今但使衛陽亟固。先斷其外泄之路。則就吾身固有之津液。還返於內。陽回而津自復。更無藉他藥生津潤燥之力。此其立方之所以聖也。按此方之加附子。與亡陽證之用真武同義。喻嘉言曰。

此陽氣與陰津兩亡。更加外風復入。與亡陽證微細有別。故主桂枝加附子。以固表驅風。而復陽斂液也。

3. 桂枝新加湯

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生薑(四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一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

經云。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此湯主之。身疼痛。表未盡也。脈沉遲。里已虛也。得之發汗之後。則營血亦微矣。故加芍藥以益營血。加生薑以逐表邪。以其脈沉遲。不得不兼人參以補虛。但一桂枝而稍一轉移。已非桂枝之舊法。故曰新加。

按柯韻伯傷寒論翼。謂此方系去芍藥生薑。新加人參。加芍藥生薑。乃坊本之訛。但諸家皆仍加芍藥生薑之說。想柯氏之意。以脈見沉遲。似無再加芍藥之理。但病屬發汗以後。則芍藥益營之功。自宜重恃。

程郊倩曰。身疼痛。脈沉遲。得之太陽病發汗後。非屬陰寒。乃由內陽外越。營陰遂虛。營主血。血少則隧道窒塞。衛氣不流通。故身疼痛。於桂枝湯中倍芍藥生薑。養營血而從陰分宣邪。加人參托裡虛而從陽分長陰。脈沉者營氣微。遲者營中寒。此沉遲之脈。非本來之沉遲。乃汗後新得之沉遲。故治法亦新加人參而倍姜芍。此說亦自解得明白。

喻嘉言曰。桂枝人參湯中去芍藥者。以誤下而邪入於陰。芍藥主陰。不能散陽邪也。桂枝新加湯中倍芍藥者。以誤汗而陽虛邪湊。恐陽孤無偶。用芍藥以和之。俾不至散亂也。此說亦當參看。

4.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泡去皮切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服。

桂枝去桂薑棗。加附子。亦桂枝湯之變方也。經云。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此湯主之。發汗後之惡寒。其非表邪可知。若因其惡寒而投以桂枝。誤也。故以附子合芍藥甘草。從陰分斂戢其陽。陽回而虛自止矣。

凡汗後之惡寒屬虛。汗不出之惡寒屬實。不得以汗不出之惡寒。攔入陽虛一路。此又仲景言外之意。宜識之。

5. 桂枝甘草湯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此於桂枝中摘取二味。遂變和營固衛之方。而為理虛護陽之劑也。經云。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汗者心之液。發汗過多。則心氣虛。虛故悸。叉手冒心。心陽失護而求衛也。因虛而悸。故欲得按。乃於桂枝湯中盡撤生薑之辛散。大棗之泥滯。並無藉於芍藥之酸收。獨任桂枝入心營以助陽。又得甘草逗遛中土。載還陽氣。則心君復辟。中宮謐泰矣。

徐靈胎曰。此乃亡陽之輕者。同一心下悸證。若其人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又屬真武湯矣。一證而輕重不同。用方迥異。其義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