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傷寒補亡論》~ 卷十五 (8)
卷十五 (8)
1. 陰陽易六條
孫真人論曰:婦人溫病雖瘥,未能平復,血脈未和,尚有熱毒,足以毒人。男子接之得病,名為陰易之病。其人身體重,熱上衝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眵䁾(一作膜脈),四肢(一云膝脛)拘急,小腹絞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裡急,熱上中胸,頭重不能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血氣虛,骨髓竭,便噓噓吸吸,氣力轉少,著床不能動搖,或引歲月方死。晉代名醫張黃言:有婢得病,瘥後數十日,有六人接之,皆死,可不戒之!
仲景曰: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小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花(一作眵;《千金翼》加「胞赤」二字),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
《千金方》曰:交接勞復,陰卵腫縮。宜取婦人衣服以覆男子。
龐氏曰:陰陽交易,陰陽相感動,其毒氣著人,如換易也。男子病新瘥,婦人與之交,婦人得病,名曰陽易。婦人病新瘥,男子與之交,男子得病,名曰陰易。若二女二男,則不相易。然女犯男得病,鮮有死者;男犯女得病,治稍緩則死,無一生者。又若女犯男而男自勞復, 則女不病。男犯女而女自勞復,則男得病亦輕。富貴之家,雖知其事,後生忽恣意犯之,多致不救。田野之家,濛濛昧昧,只知傷寒能殺人,因此死者,又十有三四,皆不知其所犯之由,深可傷也。宜服手足甲裩灰散,陰頭毛際二穴灸之;男女初得病者,便服薤根鼠屎湯,出汗愈。
灸陰頭百壯;而卵縮未下者,灸大敦二穴小炷七壯。足大拇趾旋毛上是穴。
《活人書》曰:陰陽易病,男子則體重少氣,陰腫入腹,絞痛;婦人則裡急,腰胯連腹內痛。餘與仲景、孫氏、龐氏三家同。
又曰:燒裩散、猳鼠屎湯、竹葉湯、乾薑湯、竹茹湯、當歸白朮湯,皆可選用。雍曰:男子用《千金》赤帛燒散為奇。
雍曰:男子初病傷寒,其毒雖未必重,及其易人,則多殺人,過於本傷何哉?蓋本病所感,必先太陽膀胱經,自表入里,其傳有漸。易人之病,隨感而入,直傷膀胱與腎五臟,不由經脈;故其病只見里症,無表症,病在臟不在經也。至其所用藥,必須隱穢之物,與本臟相侵者,然後可敗而逐之。至於灸法,亦必在隱惡之處,蓋病不在經絡之中,不可取也。
白話文:
陰陽易六條
孫真人說:婦女溫病雖然痊癒,但身體尚未完全恢復,血脈不通暢,仍殘留熱毒,足以毒害他人。男子與其性交而致病,稱為陰易之病。患者身體沉重,熱氣上衝胸部,頭重難抬,眼睛分泌黏液(或有眼膜),四肢(或膝脛)拘緊疼痛,小腹絞痛,手腳抽搐,往往立即死亡。即使不死,也會腹痛絞腸,熱氣上衝胸部,頭重難抬,百節痠痛,經脈衰弱,血氣虛弱,骨髓空虛,呼吸急促,氣力衰竭,臥床不起,有的拖延數年才死去。晉代名醫張黃記載,有位婢女得病痊癒後數十天,有六個男子與她性交,皆因此而死,實在令人警惕。
張仲景說:傷寒導致的陰陽易病,患者身體沉重,氣息微弱,小腹絞痛,有的陰部拘攣,熱氣上衝胸部,頭重難抬,眼睛分泌黏液(或有眼膜,也有記載伴隨胞膜發赤),膝脛拘緊疼痛者,可用燒裩散治療。
《千金方》說:性交過度後,陰莖腫脹縮小,可用婦女的衣物覆蓋在男子身上。
龐氏說:陰陽交合,陰陽互相感應,其毒氣感染他人,如同互相傳染一樣。男子疾病初愈,與婦女性交,婦女會因此得病,稱為陽易;婦女疾病初愈,與男子性交,男子會因此得病,稱為陰易。如果都是兩個女子或兩個男子,則不會互相傳染。然而女子與男子性交而男子得病,很少致死;男子與女子性交而女子得病,治療稍慢就會死亡,幾乎沒有生還的。如果女子與男子性交而男子自己恢復了,則女子不會得病;男子與女子性交而女子自己恢復了,則男子得病也會較輕。富貴人家,雖然知道此事,但年輕人往往放縱恣意,因此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鄉村百姓,對此懵懂無知,只知道傷寒能致死,因此而死的人,佔了十分之三四,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令人痛心。應該服用手足甲裩灰散,並灸陰莖根部和陰毛交界處的穴位。男女初發病時,應服用薤根鼠屎湯,出汗則病癒。
灸陰莖根部一百壯,如果陰莖腫脹未消退,再灸大敦穴(位於足大拇指旋毛處)兩穴,小炷七壯。
《活人書》說:陰陽易病,男子則身體沉重、氣息微弱、陰莖腫脹下墜、絞痛;婦女則腹痛絞腸、腰胯及腹部疼痛。這與仲景、孫氏、龐氏三家的說法相同。
又說:燒裩散、薤根鼠屎湯、竹葉湯、乾薑湯、竹茹湯、當歸白朮湯,都可以選用。雍氏說:男子可用《千金方》中的赤帛燒散,效果奇特。
雍氏又說:男子初患傷寒,其毒性未必很重,但一旦與他人性交,則多半會致人於死,其殺傷力遠超過原來的傷寒。這是因為原來的傷寒,必先從太陽膀胱經循序漸進地由表及裡;而陰陽易病則直接傷及膀胱、腎臟及五臟,不循經絡,因此只見裡症不見表症,病在臟腑不在經絡。所以治療時,必須使用污穢之物,與受損臟腑相剋,才能攻破邪氣,將其排出。灸法也必須施於隱蔽的部位,因為病不在經絡之中,不宜在經絡上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