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活人書》~ 卷第十二 (2)
卷第十二 (2)
1. 卷第十二
桂枝,芍藥(各三錢),甘草(二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子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須臾啜熱稀粥一盞。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佳。○(加減法)桂枝湯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應驗。江淮間唯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至以前。桂枝證可加黃芩一分。
謂之陽旦湯。夏至後有桂枝證可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或加升麻一分。若病人素虛寒者。正用古方。不在加減也。○戒曰。桂枝最難用。雖雲表不解脈浮可發汗。宜桂枝湯。須是病人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溫和。或手足指稍作微冷。少頃卻溫。身雖微似煩而又增寒。始可行之。
若病人身無汗。小便數。或手足冷。不惡寒。或飲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證服湯已。無桂枝證者。尤不可再與。
桂枝麻黃各半湯。(二),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服。(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炙。各八錢),麻黃(半兩。湯泡焙秤),杏仁(一十二個。湯浸去皮尖兩仁者)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又見辯誤)
桂枝二麻黃一湯。(三),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服。(屬太陽)
桂枝(八錢半),芍藥(五錢半),杏仁(八個。沸湯浸去皮尖),甘草(二分半炙)麻黃(三錢一。字。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溫服。以微汗為度。(又見辯誤)
桂枝二越婢一湯。(四),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服之。(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各半兩),石膏(六錢。捶碎),麻黃(半兩。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又見辯誤)
桂枝加桂湯。(五),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此藥。(屬太陽)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桂枝湯加桂。以桂能泄奔豚之氣也)
桂枝加附子湯。(六),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宜服之。(屬太陽)
白話文:
卷第十二
桂枝湯
桂枝、芍藥各三錢,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服用取五錢匕的藥材,加入一碗半水,放入生薑五片、棗子兩枚,煎煮至剩下一碗。去藥渣,溫服。接著馬上喝一碗熱的稀粥,以幫助藥力發揮。喝完藥後,蓋上被子讓身體溫暖約一時,如果全身微微出汗,感覺像是快要出汗的樣子,效果最好。
(加減用法) 桂枝湯對於西北地區的人來說,四季使用都有效。在長江淮河流域,只適合在冬天和春天使用。從春天末期到夏至之前,有桂枝湯證狀的人可以加入黃芩一分,這稱為陽旦湯。夏至之後,若有桂枝湯證狀可以加入知母半兩、石膏一兩,或是加升麻一分。如果病人體質原本就虛寒,就按照古方使用,不須要加減。
(注意事項) 桂枝湯最難使用。雖然說表證沒有解除,脈浮可以發汗,適合用桂枝湯,但必須是病人常常自己出汗,小便次數正常,手腳溫暖,或是手腳指尖稍微有點冷,過一會兒又恢復溫暖,身體雖然感覺有點煩躁卻又增加寒冷感,這樣的情況才可以使用。
如果病人身上沒有汗,小便次數多,或是手腳冰冷,不感到怕冷,或是喝酒的人不喜歡甜味,就絕對不能使用桂枝湯。而且即使有桂枝湯證狀,喝了藥湯後,如果沒有桂枝湯證狀的人,更不可以再服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
患有太陽病八九天,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發燒怕冷,但發熱多於怕冷,沒有嘔吐,大便通暢,一天發作兩三次,脈象稍微緩慢,這是快要痊癒的跡象。如果脈象虛弱且怕冷,這是陰陽兩虛,不可以再用發汗、瀉下或催吐的方法治療。如果臉色反而出現發熱的紅暈,表示病還沒有好轉,這是因為身體無法微微出汗,一定會感到身體發癢,應該服用此藥。 (屬於太陽病)
桂枝、芍藥、炙甘草各八錢,麻黃半兩(用熱水稍微泡過,烘乾秤重),杏仁十二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取兩仁)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服用取五錢匕的藥材,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一碗半水,煮至剩八分。去藥渣,溫服。(又見辯誤)
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脈象洪大,可以再按照之前的方法服用桂枝湯。如果症狀像是瘧疾,一天發作兩次,出汗後一定會痊癒,應該服用此藥。(屬於太陽病)
桂枝八錢半、芍藥五錢半、杏仁八個(用沸水浸泡去皮尖)、炙甘草二分半、麻黃三錢一分(用熱水稍微泡過,去除黃汁,烘乾秤重)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服用取五錢匕的藥材,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一碗半水,煮至剩八分,溫服。以微微出汗為度。(又見辯誤)
桂枝二越婢一湯
患有太陽病,發燒怕冷,但發熱多於怕冷,脈象微弱,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不可以發汗,應該服用此藥。(屬於太陽病)
桂枝、芍藥、甘草各半兩,石膏六錢(搗碎),麻黃半兩(用熱水稍微泡過,去除黃汁,烘乾秤重)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服用取五錢匕的藥材,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一碗半水,煮至剩八分,去藥渣,溫服。(又見辯誤)
桂枝加桂湯
用燒針治療後導致出汗,針處又被寒氣侵襲,形成腫塊且發紅,一定會引發奔豚氣,從小腹向上衝到心口。用艾草灸腫塊處各一壯,並服用此藥。(屬於太陽病)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服用取五錢匕的藥材,加入生薑四片、棗子一枚、一碗半水,煮至剩八分,去藥渣,溫服。(桂枝湯加入桂枝,因為桂枝可以疏泄奔豚之氣)
桂枝加附子湯
患有太陽病,發汗後汗水流個不停,感到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稍微緊繃,難以屈伸,應該服用此藥。(屬於太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