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捷訣》~ 奔豚動氣
奔豚動氣
1. 奔豚動氣
奔豚動氣有奇方,左右高低細揣量。 去朮理中兼用桂,不堪汗下應須詳。
奔豚者,腎積也。 動氣者,謂臟氣不調,肌膚間築築跳動,遂藏所主,見於臍之左右上下。 獨不言當臍者,脾為中州,以行四臟之津液。 左右上下皆不可汗下,何況中州,其敢輕動乎? 古通用理中湯去朮加桂苓為主,以茯苓利水,桂泄奔豚,故宜加用。 白朮滯氣,故去之。
白話文:
奔豚動氣有一種奇特的治療方法。需仔細觀察病症的部位、高低、輕重。治療方法是用理中湯去掉白朮,加入桂枝,但需謹慎,是否適合汗法治療要仔細判斷。
奔豚症是腎臟積聚的問題。動氣指的是臟腑氣機失調,導致肌肉皮膚間出現跳動感,這種跳動感出現在肚臍的左右上下方。唯獨沒提到肚臍正中,是因為脾臟位於中焦,負責運行全身津液,肚臍左右上下都不能使用汗法治療,更何況是脾臟所在的肚臍正中,怎麼能輕易使用汗法呢?古方常用理中湯,去除白朮,加入桂枝和茯苓為主藥。茯苓利水,桂枝疏通奔豚之氣,所以要加入。白朮容易滯留氣機,所以要去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