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形聲門

發乃血之餘,腎之苗也。小兒發久不生,雖生不黑而稀,此由腎氣衰,則血氣不足之故也,地黃丸主之。

齒乃骨之餘,骨者腎所主也。齒久不生,雖生而不齊者,此腎虛故也,地黃丸主之。

行遲者,何也?蓋骨乃髓之所養,血氣不充,則髓不滿骨,故軟弱不能行。此由腎與肝俱虛得之。蓋肝主筋,筋弱而不能早行;腎主骨,骨弱而不堅。加味地黃丸主之。

腳細者,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節俱露,如鶴之膝,此亦由腎虛,名鶴膝節。加味地黃丸主之。

小兒大病後,手足痿弱,及驚風后手足痿緩,並宜加減地黃丸主之。

語遲者,由兒在胎之時,母受驚邪之氣乘心,兒感母氣,心神不定,不能榮舌,故而語遲。菖蒲丸主之。

凡吐泄及大病之後,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進藥,此外失音乃腎怯不能上接於陽也。地黃丸主之。

有卒暴寒冷而聲不出者,此肺風邪也。加味瀉白散主之。

龜胸者,其胸高腫,狀如龜樣,此肺熱也。加減葶藶丸主之。

龜背者,坐臥傴僂,狀如龜背,由客風吹脊入於骨髓,此症多成痼疾。間有灸肺俞二穴(第三椎骨節下兩旁各寸半),膈俞穴(第七椎骨下兩旁各寸半),如此而收功者,然未盡見效也。以枳殼丸主之。

地黃丸

熟地黃(酒蒸,八錢),山茱萸(去核),山藥(各四錢),澤瀉,白茯苓,丹皮(各三錢)

腎弱失音者,加巴戟(去心)、石菖蒲各三錢,煉蜜為丸,麥冬湯下。

加味地黃丸

虎脛骨(酒炙),生地黃,酸棗仁(炒),肉桂,防風,白茯苓,當歸

如驚後得前症者,加羌活

煉蜜為丸,白湯下。

菖蒲丸

人參,石菖蒲,麥冬(去心),遠志肉(薑汁炒),川芎,當歸(各三錢),滴乳香,硃砂(各一錢)

因於驚得者,加牛膽南星三錢

煉蜜為丸,米飲下。

加減葶藶丸

大黃(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尖,另研),百合,桑白皮(炒),木通,甜葶藶(炒(

蜜丸,滾白水送下。

白話文:

形聲門

頭髮是血液的精華,也是腎的苗裔。小孩子頭髮很久不長,即使長出來也不黑而且稀疏,這是因為腎氣衰弱,導致血氣不足造成的,用地黃丸治療。

牙齒是骨骼的精華,骨骼由腎主宰。牙齒很久不長,即使長出來也不整齊,這是腎虛造成的,用地黃丸治療。

走路遲緩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骨骼依靠骨髓滋養,血氣不足,骨髓就無法充盈骨骼,所以骨骼軟弱無力行走。這是因為腎和肝都虛弱造成的。因為肝主筋,筋弱則不能早行;腎主骨,骨弱則不堅固。用加味地黃丸治療。

腿腳細小,是先天稟賦不足,氣血不充盈,所以肌肉瘦弱,骨節都外露,像鶴的膝蓋一樣,這也是腎虛造成的,稱為鶴膝節。用加味地黃丸治療。

小孩子大病之後,手腳痿弱,以及驚風之後手腳痿弱無力,都應該用加減地黃丸治療。

說話遲緩,是因為孩子在胎兒時期,母親受到驚邪之氣侵犯心臟,孩子受母體之氣影響,心神不安,不能滋養舌頭,所以說話遲緩。用菖蒲丸治療。

凡是嘔吐腹瀉和大病之後,雖然有聲音但不能說話,又能吃藥,除此之外的失音,是因為腎虛弱不能上接陽氣。用地黃丸治療。

突然暴受寒冷而發不出聲音,這是肺受風邪侵襲。用加味瀉白散治療。

龜胸,是指胸部高腫,形狀像龜殼一樣,這是肺熱造成的。用加減葶藶丸治療。

龜背,是指坐臥時背部彎曲,形狀像龜背一樣,是由於風邪吹襲脊椎侵入骨髓造成的,這種病症大多會成為慢性疾病。有些病例會灸刺肺俞穴(第三節椎骨下方兩旁各一寸半)、膈俞穴(第七節椎骨下方兩旁各一寸半),這樣就能收到療效,但是並非所有病例都能見效。用枳殼丸治療。(枳殼丸配方未列出)

地黃丸:

熟地黃(酒蒸,八錢),山茱萸(去核),山藥(各四錢),澤瀉,白茯苓,丹皮(各三錢)

腎虛失音者,加巴戟(去心)、石菖蒲各三錢,煉蜜為丸,用麥冬湯送服。

加味地黃丸:

虎脛骨(酒炙),生地黃,酸棗仁(炒),肉桂,防風,白茯苓,當歸

如果驚風之後出現上述症狀,再加羌活。

煉蜜為丸,用白開水送服。

菖蒲丸:

人參,石菖蒲,麥冬(去心),遠志肉(薑汁炒),川芎,當歸(各三錢),乳香,硃砂(各一錢)

由於受驚嚇引起的,再加牛膽南星三錢。

煉蜜為丸,用米湯送服。

加減葶藶丸:

大黃(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尖,另研),百合,桑白皮(炒),木通,甜葶藶(炒)

蜜丸,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

2. 囟顛詩(七言)

乳食不常飢飽起,寒熱積脾氣上衝。

致成此症隨輕重,風熱相交未易攻。

治宜退熱疏風症,瀉青丸子顯神功。

白話文:

嬰兒飲食不定,時飢時飽,是因為寒熱之邪積聚於脾胃,導致氣往上衝。

這種症狀的輕重程度不一,是由於風熱交感而成的,不容易用攻伐的方法治療。

治療應該以退熱疏風為主,服用瀉青丸效果顯著。

3. 囟陷詩(七言)

瀉泄久而氣血虛,不能上衝元氣虧。

狗脊炙黃為細末,雞蛋白調服即愈。

藥用參苓白朮散,服之此症頃能除。

白話文:

長期腹瀉導致氣血虛弱,頭頂的囟門因此凹陷,這是元氣不足的表現。

用狗脊和黃耆炙烤後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服用,就能痊癒。

也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這個症狀很快就能消除。

4. 滯頤詩(七言)

脾胃虛寒涎自流,不能收斂漬頤謀,

半術姜陳青皮末,一歲一丸米飲投。

白話文:

脾胃虛寒導致口水自然流出,無法收斂,弄濕了腮幫子。

治療方法是用半兩生薑、陳皮、青皮研磨成粉末,做成一丸藥,一年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

5. 語遲詩(七言)

受胎母即有驚邪,二氣乘心舌未加。

菖蒲茯神參遠志,麥冬當歸乳香砂。

蜜丸粟大吞二十,薄荷湯下可見瘥。

白話文:

胎兒在母體時就受到驚嚇邪氣侵犯,導致兩氣衝擊心臟,舌頭的發育也受到影響。

可以用菖蒲、茯苓、人參、遠志、麥冬、當歸、乳香、砂仁等藥材,製成蜜丸,每丸如粟米大小,一次服用二十丸,用薄荷湯送服,就能看到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