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六 (28)
卷六 (28)
1. 九宮八風篇第七十七
嬰兒風,張云。東方震、木宮也。風生於東。故曰嬰兒風。其在於人。則本臟應之。故病舍於肝。外在筋紐。肝病則膽在其中矣。風本勝濕。而其氣反為身濕者。以東南水鄉。濕氣所居。故東風多雨。濕徵可見矣。
筋紐,簡案、紐、筋所束也。說文。系也。一曰結而可解。博雅。束也。
弱風,張云。東南方巽、木宮也。氣暖則風柔。故曰弱風。東南濕勝。挾木侮土。故其傷人。則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病氣主體重也。簡案、本篇八風。與呂覽淮南子所言各異。唯隋蕭吉五行大義。引太公兵書云。坎名大剛風。乾名折風。兌名小剛風。艮名凶風。坤名謀風。巽名小弱風。震名嬰兒風。離名大弱風。大剛風者。太陰之氣好殺。故剛。折風者。金強能摧折物也。小剛風者。亦金殺故也。凶風者。艮在鬼門凶害之所也。謀風者。坤為地。太陰之本。多陰謀也。小弱風者。巽為長女。故稱弱也。嬰兒風者。震為長男。愛之故曰兒。大弱風者。離為中女。又弱於長女也。大剛小剛客勝。大弱小弱主人勝。凶有凶害之事。謀有謀逆之人。折為將死。嬰兒風主人強。此並兵家觀客主盛衰。候風所從來也。
三虛相搏(止)為痿,甲乙。兩實一虛、作兩虛一實。張云。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是謂三虛。兩實一虛。言三虛犯一。亦能為病。其病則或因淋雨。或因露風。而為寒熱。或犯其雨濕之地而為痿皆一。虛之為病也。三虛見歲露論。
為擊僕偏枯矣,馬雲。擊僕者。如擊之而僕暈也。偏枯者。或左或右偏枯也。張云。擊僕。為風所擊而仆倒也。然必犯三虛。而後為此病。則人之正氣實者。邪不能傷可知矣。
白話文:
九宮八風篇第七十七
嬰兒風
張氏解釋:東方屬震卦,為木宮。風從東方生,因此稱為「嬰兒風」。對人體而言,與肝臟相應,故病邪會留滯於肝,外顯於筋脈的連結處。肝病則膽亦受影響。風本可勝濕,但此風反致身體濕重,因東南屬水鄉,濕氣聚集,故東風多雨,濕象明顯。
筋紐
簡案註解:「紐」指筋脈的束縛處。《說文》解釋為「系結」,亦有「可解之結」的意思;《博雅》則釋為「束縛」。
弱風
張氏解釋:東南方屬巽卦,為木宮。氣候溫暖則風勢柔和,故稱「弱風」。東南濕氣盛,挾木氣侵侮脾土,因此傷人時,病邪內留於胃,外顯於肌肉,病症以身體沈重為主。
簡案補充:本篇所述八風與《呂覽》《淮南子》記載不同,唯隋代蕭吉《五行大義》引《太公兵書》提到:坎為大剛風(太陰之氣主殺伐,故剛猛)、乾為折風(金強能摧折萬物)、兌為小剛風(同屬金殺之氣)、艮為凶風(艮位鬼門,主凶害)、坤為謀風(坤為地,陰謀多)、巽為小弱風(巽為長女,性柔)、震為嬰兒風(震為長男,如嬰兒受寵)、離為大弱風(離為中女,較長女更弱)。並提及兵家以此判斷主客勝負,如大剛、小剛風利客,大弱、小弱風利主,凶風主災禍,謀風主叛逆,折風預示將亡,嬰兒風則主方強盛。
三虛相搏(至)為痿
《甲乙經》將「兩實一虛」寫作「兩虛一實」。張氏解釋:「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稱為「三虛」;「兩實一虛」指三虛中犯其一,亦能致病。病症或因淋雨受寒熱,或因身處濕地而痿弱,皆因一虛致病。三虛詳見《歲露論》。
為擊僕偏枯矣
馬氏解釋:「擊僕」如受擊而暈倒,「偏枯」即半身不遂。張氏補充:擊僕是被風邪侵襲而倒地,但必犯三虛才會發病,可見正氣充足者不受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