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傷寒標本

夫標本而曰:先受病為本,次傳流受病為標,此言標本之大略也。假令病人發熱惡寒,頭痛身疼,則知是太陽經表症,標病也。若加發熱煩渴小便不利,則知是太陽經入府,本病也。假令病人目痛鼻乾不眠,則知是陽明經表症,標病也。若加煩渴欲飲,汗出惡熱,則知是陽明經入府,本病也。

若加潮熱譫語發渴,不惡寒反惡熱,揚手擲足,斑黃狂亂,則知是陽明經傳入胃府,實病也。假令病人頭角痛而耳聾,寒熱嘔而口苦,則知是少陽經經病也。緣少陽居表裡之間,而膽又無出入之路,故皆以小柴胡湯和解之。假令病人腹中滿,嗌乾,自利不渴,則知是陽經熱邪傳入太陰經,標病也。

若加燥渴腹滿,則知是太陰經本病也。若初起便就怕寒吐利,則知是太陰經直中,本病也。假令病人舌乾口燥,大便不通,則知是陽經熱邪傳入少陰經,標病也。若初起便怕寒踡臥,腹痛,吐瀉,則知是少陰經直中,本病也。假令病人囊縮,消渴,舌卷,則知是陽經熱邪傳入厥陰經,標病也。

若初起就怕寒嘔吐涎沫,少腹疼痛,舌卷囊縮,則知是厥陰經直中,本病也。若總以六經言之,而不分標病本病,謬之甚矣。故曰:知標知本,萬舉萬當。不知標本,如瞽者失杖而行,有路而不知也。

白話文:

所謂的「標」和「本」是指:先發生的病是「本」,後來傳染或衍生的病是「標」,這只是大概的說法。

舉例來說,病人發燒、怕冷、頭痛、身體痠痛,就知道是太陽經的表症,這是「標」病。如果再加上發燒、煩躁口渴、小便不順暢,就知道是太陽經的病邪進入臟腑,這是「本」病。

再舉例,病人眼睛痛、鼻子乾燥、睡不著,就知道是陽明經的表症,這是「標」病。如果再加上煩躁口渴想喝水、出汗、怕熱,就知道是陽明經的病邪進入臟腑,這是「本」病。

如果出現潮熱、說胡話、口渴、不覺得冷反而怕熱、手腳亂動、身上出現黃斑、精神錯亂等症狀,就知道是陽明經的病邪傳入胃腑,這是「實」病。

再舉例,病人頭角痛、耳鳴、忽冷忽熱、想吐、口苦,就知道是少陽經的經絡疾病。因為少陽經位於表裡之間,膽又沒有對外通道,所以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再舉例,病人肚子脹滿、喉嚨乾燥、拉肚子但不口渴,就知道是陽經的熱邪傳入太陰經,這是「標」病。如果再加上口乾舌燥、肚子脹滿,就知道是太陰經的「本」病。如果一開始就怕冷、嘔吐、拉肚子,就知道是太陰經直接受邪,這是「本」病。

再舉例,病人舌頭乾燥、口乾、大便不通暢,就知道是陽經的熱邪傳入少陰經,這是「標」病。如果一開始就怕冷、蜷縮身體、肚子痛、上吐下瀉,就知道是少陰經直接受邪,這是「本」病。

再舉例,病人陰囊縮緊、口渴、舌頭捲曲,就知道是陽經的熱邪傳入厥陰經,這是「標」病。如果一開始就怕冷、嘔吐帶有清稀的口水、小腹疼痛、舌頭捲曲、陰囊縮緊,就知道是厥陰經直接受邪,這是「本」病。

如果只用六經來籠統地說病,而不區分「標」病和「本」病,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說,了解「標」和「本」,做任何事都能準確到位。不了解「標」和「本」,就像瞎子走路沒有拐杖一樣,即使有路也走不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