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因形氣以定診之說

逐脈審察者,一成之短。隨人變通者,圓機之士也。瘦小之人,氣居於表,六脈常帶浮洪。肥盛之人,氣斂於中,六脈常帶沉數。性急之人,五至方為平脈。性緩之人,四至便作熱醫。身長之人,下指宜疏。身短之人,下指宜密。北方之人,每見強實。南方之人,每多柔弱。

少壯之脈多大,老年之脈多虛,酒後之脈多數,飯後之脈多洪,遠行之脈多疾。久飢之脈必空。室女尼姑多濡弱,嬰兒之脈常七至。經曰: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調者死。其可不察於此乎?

白話文:

診斷時,如果只是一味地依照脈象來判斷,那樣的見解是很片面的。能夠根據不同的人來靈活應變的,才是真正懂得醫理的人。

體型瘦小的人,氣通常浮在體表,所以他們的六脈常常會呈現浮而大的脈象。體型肥胖的人,氣則收斂在體內,所以他們的六脈常常會呈現沉而快的脈象。性情急躁的人,脈搏一分鐘跳五次才是正常的脈象;性情溫和的人,脈搏一分鐘跳四次就可以算是熱象。身材高大的人,下指診脈時,指與指之間應該放寬一點;身材矮小的人,下指診脈時,指與指之間應該靠緊一點。北方的人,脈象通常比較強勁有力;南方的人,脈象通常比較柔弱。

年輕力壯的人,脈象多半比較大;年老體衰的人,脈象多半比較虛弱。喝酒後,脈象多半會加快;飯後,脈象多半會變得洪大。長途跋涉後,脈象多半會加快。長期飢餓的人,脈象一定會空虛無力。未婚女子和尼姑,脈象多半柔弱。嬰兒的脈搏,常常會跳到一分鐘七次。古籍說:形體與氣息相合的人,就能夠健康生存。如果形體與氣息不能調和,就會有生命危險。這難道不值得我們仔細觀察嗎?

2. 脈貴提綱之說

脈者,氣血之先,陰陽之兆,貴得其綱領而提挈之也。左手為陽,右手為陰。關前為陽,關後為陰。浮取為陽,沉取為陰。躁數為陽,遲慢為陰。有力為陽,無力為陰。長大為陽,短小為陰。明乎此,而脈之大端已在是矣。故曰:約而言之,只浮沉遲數,已見其梗概。博而致之,雖二十四字,未盡其精詳。

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白話文:

脈象是氣血運行的先兆,也是陰陽變化的徵象,重要的是要掌握其綱領,進而提綱挈領地理解它。左手脈屬陽,右手脈屬陰;寸關前的脈屬陽,寸關後的脈屬陰;輕取脈象屬陽,重取脈象屬陰;脈搏跳動急促屬陽,脈搏跳動遲緩屬陰;脈搏有力屬陽,脈搏無力屬陰;脈象長大屬陽,脈象短小屬陰。了解這些基本原則,脈象的大方向就掌握了。所以說,概括而言,只要了解浮、沉、遲、數這四個方面,就能掌握脈象的大概情況。如果要深入研究,即使有二十四種脈象的分類,也未必能窮盡其精微之處。

正如經典所說:「掌握要點的人,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不掌握要點的人,即使說再多也無法理清。」這就是這個道理。

3. 陰陽相乘相伏

浮取之候,兩關之前,皆陽也。若見緊小短澀之類,是陽不足而陰乘之也。沉取之候,兩關之後,皆陰也。若見洪大數滑,是陰不足而陽乘之也。陰脈之中,陽脈間一見焉,此陰中伏陽也。陽脈之中,陰脈間一見焉,此陽中伏陰也。陰乘陽者,必惡寒。陽乘陰者,必發熱。陰中伏陽者,期於夏。陽中伏陰者,期於冬。以五行之理推之,而月節可期也。

白話文:

把脈時,輕輕按在手腕關脈的前方,這部分屬於陽。如果摸到脈象是緊、小、短、澀等,表示陽氣不足而陰氣過盛。把脈時,按在手腕關脈的後方,這部分屬於陰。如果摸到脈象是洪、大、數、滑等,表示陰氣不足而陽氣過盛。在陰脈中,偶爾出現一次陽脈,這表示陰氣中有潛伏的陽氣。在陽脈中,偶爾出現一次陰脈,這表示陽氣中有潛伏的陰氣。陰氣過盛壓制陽氣的人,一定會怕冷。陽氣過盛壓制陰氣的人,一定會發熱。陰氣中潛伏陽氣的人,病情容易在夏天發作。陽氣中潛伏陰氣的人,病情容易在冬天發作。根據五行的道理來推算,就可以預測發病的時間點。

4. 脈無根有兩說

一以尺中為根。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水為天一之元,先天命根也。王叔和曰: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謂之有根也。若腎脈獨敗,是無根矣。一以沉候為根。經曰:諸脈浮而無根者,皆死。是謂有表無里,是謂孤陽不生。造化所以亙萬古而不息者,一陰一陽,互為其根。

陰既絕矣,孤陽豈能獨存乎?此二說似乎不同,而實則一致。兩尺為腎部,沉候之六脈皆腎也。然則兩尺無根與沉取之無根,總為腎水絕也。

白話文:

關於「脈無根」這個現象,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尺脈(手腕內側的脈搏)是脈的根。人有尺脈,就像樹有根一樣。水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也是人先天的生命根本。王叔和說:「即使寸脈和關脈都摸不到,只要尺脈還在,像這樣的情況,就不必擔心會有生命危險,這就是所謂的『有根』。如果只有腎脈衰敗,那就是『無根』了。」

另一種說法認為,深層脈搏是脈的根。《黃帝內經》說:「所有脈象浮而摸不到深層的根,都是死症。」這表示只有表面而沒有內在,屬於孤陽無法滋長的情況。造化之所以能夠綿延不絕,是因為有陰陽互相依存的根基。如果陰氣已經斷絕,孤陽怎麼可能獨自存活呢?

這兩種說法表面上似乎不同,但實際上是一致的。兩手的尺脈屬於腎臟的部位,深層所能摸到的六脈也都屬於腎。所以,兩尺脈摸不到根和深層脈摸不到根,都表示腎水已經枯竭了。

5. 經脈直指

夫脈者,氣血之先,平則和。氣盛則洪,氣衰則微,氣滯則澀,氣縮則短,氣虧則虛,氣急則促,氣大則長,氣搏則浮,氣鬱則沉,氣寒則遲,氣熱則數,氣結則歇止見矣。若以脈之盛者,察諸病原,未有不得其情者也。左寸盛者,風寒也。右寸盛者,痰火也。左關盛者,氣鬱也。

右關盛者,內傷也。左尺盛者,房勞也。右尺盛者,勞力也。兩寸俱盛者,傷風生痰也。兩關俱盛者,氣鬱傷食。兩尺俱盛者,房勞兼之勞力也。左寸與右關盛者,風寒挾食也。左寸與右尺盛者,勞力受寒也。右寸與左關盛者,氣鬱生痰也。右寸與左尺盛者,陰虛火動也。左寸與左關盛者,感寒鬱氣也。

左寸與左尺盛者,房勞受寒也。右寸與右關盛者,食積生痰也。右寸與右尺盛者,勞傷元氣,感受風邪也。左關與右尺盛者,氣鬱勞傷也。左關與左尺盛者,房勞鬱氣也。右關與左尺盛者,醉飽房勞也。右關與右尺盛者,飽食勞役也。

又有六脈皆浮者為風,滑者為痰,遲則為冷,濡則為濕,洪則為火,緊則為痛,沉則為氣,數則為熱,弦則為寒,弱則為虛,芤則為失血,澀則為少氣,弦緊者為風寒,微弱者為陽虛,短縮者為陰虛,浮滑者為風痰,洪大者為火邪,弦大者為實熱。實大為有餘,虛大為不足。

白話文:

脈象是氣血的先導,脈象平和就代表氣血調和。氣盛時,脈象會洪大;氣衰時,脈象會微弱;氣滯時,脈象會澀滯不順;氣縮時,脈象會短縮;氣虛時,脈象會虛弱;氣急時,脈象會急促;氣盛時,脈象會長大;氣血旺盛搏動時,脈象會浮在表面;氣鬱結時,脈象會沉在深處;氣寒時,脈象會遲緩;氣熱時,脈象會急數;氣結時,脈象會停頓,這些都是脈象的表現。如果能根據脈象的盛衰來推測疾病的根源,沒有不能了解病情的。

左手寸脈脈象強盛,多半是風寒;右手寸脈脈象強盛,多半是痰火;左手關脈脈象強盛,多半是氣鬱;右手關脈脈象強盛,多半是內傷;左手尺脈脈象強盛,多半是房事勞累;右手尺脈脈象強盛,多半是勞力過度。兩手寸脈都強盛,多半是傷風感冒導致生痰;兩手關脈都強盛,多半是氣鬱導致傷食;兩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房事勞累兼勞力過度。左手寸脈與右手關脈都強盛,多半是風寒夾雜食積;左手寸脈與右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勞力過度又受寒;右手寸脈與左手關脈都強盛,多半是氣鬱導致生痰;右手寸脈與左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陰虛火旺;左手寸脈與左手關脈都強盛,多半是感冒受寒又氣鬱。

左手寸脈與左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房事勞累又受寒;右手寸脈與右手關脈都強盛,多半是食積導致生痰;右手寸脈與右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勞傷元氣又感受風邪;左手關脈與右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氣鬱又勞傷;左手關脈與左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房事勞累又氣鬱;右手關脈與左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酒醉飽食又房事過度;右手關脈與右手尺脈都強盛,多半是飽食後又勞動。

另外,如果六個脈象都浮在表面,表示是風邪;脈象滑利,表示有痰;脈象遲緩,表示寒冷;脈象濡軟,表示有濕;脈象洪大,表示有火;脈象緊張,表示有疼痛;脈象沉在深處,表示是氣的問題;脈象急數,表示有熱;脈象如琴弦,表示寒冷;脈象虛弱,表示虛損;脈象中間空虛,表示失血;脈象澀滯,表示氣血不足;脈象弦緊,表示風寒;脈象微弱,表示陽氣虛弱;脈象短縮,表示陰液不足;脈象浮滑,表示風痰;脈象洪大,表示火邪;脈象弦大,表示實熱。脈象強盛是屬於有餘的表現,脈象虛大是屬於不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