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經論要旨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悗。人之善忘者,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衛留於下,久不以時上,故善忘也。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谷消則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病而不得臥者,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也。

病而不得視者,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病有標本,故有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在本而求之標,有在標而求之本。故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先病而後熱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病者,治其標。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標。

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白話文:

經論要旨

中氣不足,就會導致大小便異常,腸子還會咕嚕作響。下焦氣虛,則會出現肢體痿弱、厥冷、心煩等症狀。容易健忘的人,是因為上焦氣虛,下焦氣盛,腸胃實滿而心肺虛弱。氣虛則衛氣停留在下焦,久久不能及時上升,所以容易健忘。總是餓卻不想吃東西的人,是因為精氣都聚集在脾臟,而熱氣滯留在胃裡,胃熱則消化快,消化快就容易餓;胃氣逆流上衝,則胃脘部感覺寒冷,所以不想吃東西。生病了卻睡不著,是因為衛氣不能進入陰分,常停留在陽分,導致陰氣虛弱,所以眼睛睜不開。

生病了卻看不見,是因為衛氣停留在陰分,不能運行到陽分,導致陽氣虛弱,所以眼睛閉著。疾病有標本之分,所以有的病症要從標證治療,有的要從根本治療,有的病症要先治本再治標,有的病症要先治標再治本。因此,了解標本關係,就能百試百靈;不懂得標本關係,那就是胡亂施治。疾病發生在先,發熱在後,要治療根本病因;發熱在先,疾病在後,要治療標證;先有寒邪,後有疾病,要治療標證;疾病在先,寒邪在後,要治療根本病因;先有熱邪,後有疾病,要治療根本病因;先有熱邪,後有腹部脹滿,要治療標證;疾病在先,腹瀉在後,要治療根本病因;腹瀉在先,腹部脹滿在後,要治療標證;腹部脹滿在先,煩躁不安在後,要治療根本病因;大小便不通,要治療標證;大小便通暢,要治療根本病因。疾病發作時,如果病情偏盛,要先治本後治標;疾病發作時,如果病情偏虛,要先治標後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