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霍亂

經曰:有發熱頭疼,身痛惡寒,而吐利兼作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是也。然有乾霍亂、濕霍亂之異。濕霍亂者,上吐下利,所傷之物得以盡出而自愈矣。乾霍亂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物不能泄出,擁閉邪氣,關隔陰陽,煩擾悶亂,絞腸腹痛而死矣。大抵傷寒吐利,邪氣所傷。

白話文:

經典上說:如果出現發燒、頭痛、身體疼痛、畏寒,同時伴有嘔吐和腹瀉,這是什麼病?回答說:這叫做霍亂。但有乾霍亂和濕霍亂之分。濕霍亂的人會嘔吐和腹瀉,受到傷害的物質得以全部排出,然後自己就能痊癒。乾霍亂的人嘔吐不出來,腹瀉也排不出來,體內物質無法排出,邪氣就會閉塞,阻隔陰陽,讓人煩亂悶熱,絞痛腸腹,最終死亡。總之,傷寒導致的嘔吐和腹瀉,都是邪氣所傷。

雜病吐利,飲食所傷。鳴呼,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豈能霍亂耶?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喪身之由,實自致耳。

2. 鄭聲

鄭聲者,聲如鄭衛之音,不能正也。孔子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經曰:虛則鄭聲。蓋因汗下過多,表裡虛竭,以致陽脫陰勝。其人正氣衰而本音失,精神奪而語句重,手足並冷,神昏,舌短,音響糊塗,與譫語迥不相同。此症十無一治,不得已,姑用獨參湯白通湯

白話文:

鄭聲是一種聽起來像鄭衛國音樂的聲音,不正派。孔子說:厭惡鄭聲擾亂了雅正的音樂。醫書上說:身體虛弱就會出現鄭聲。這是因為過度出汗,身體內外虛弱,導致陽氣不足,陰氣過盛。患者正氣衰弱,聲音失常,精神恍惚,言語重複,手腳冰冷,神志昏迷,舌頭短小,說話不清楚,與胡言亂語完全不同。此症十個病患中幾乎沒有能治好的,不得已,暫時使用獨參湯或白通湯。

3. 讝語

讝語者,謂呢喃而語,又作譫語,謂妄有所見而言也。皆由真氣昏亂,神識不清之所致也。又曰:表邪不散,陷入於胃,胃中熱盛,上乘於心,心為熱冒,則神氣昏亂,妄有所見而言也。輕則睡中呢喃,重則不睡亦語。有錯語,有獨語,有狂語,有語言不休,有語言舛亂者之不同,各以見熱之輕重也。

白話文:

「讝語」是指低聲細語,也稱「譫語」,表示胡言亂語、妄言幻視。這都是因為真氣混亂、神識不清所導致的。又說:表邪(病邪在體表)沒有散去,反而深入到胃中,胃中熱盛,上犯於心,心神被熱邪矇蔽,就會神氣混亂,胡亂說話。症狀較輕的,會在睡夢中低語,症狀較重的,即使清醒也會胡言。有錯亂的話語、獨自說話、瘋言瘋語、說個不停,或者言語顛倒的情況,這些不同表現都與熱邪的輕重程度有關。

大抵熱入於胃,水涸糞燥,必發譫語。經曰:邪氣盛則實。實則譫語。

4. 動氣

動氣者,築築然跳動者是也。蓋因其人素有積氣,偶感傷寒,醫者妄施汗吐下法,致動其氣,隨臟所主,而見於臍之左右上下,是皆真氣不足。動及當臍者,以脾為中州,發汗吐下,先動脾氣,故不待言之也。故真氣內虛,臟氣不治,慎不可汗下也。又有腎臟之氣內虛,水結不散,氣與水搏,即發奔豚,通宜理中去朮加桂。

白話文:

「動氣」,形容一種跳動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體原本就有積氣,偶然感染傷寒,醫生卻錯誤地使用發汗或催吐的方法,導致積氣被激發出來。根據積氣所在臟腑的不同,會在肚臍的左右上下出現跳動,這些都是真正的氣虛。而直接影響到肚臍的,是因為脾臟位於人體中央,發汗和催吐首先會激發脾氣,所以不用多說。所以,當人體真氣不足、臟氣沒有得到治療時,千萬不能使用發汗或催吐的方法。還有腎臟氣虛,水液凝結不散,氣與水交搏,就會引起奔豚氣(跳動如豚腹)。這時,通常需要使用理中湯,去除白朮並加入桂枝。

以術能燥腎水而閉氣,桂能泄奔豚故也。

5. 瘛瘲

瘛者,筋脈急也。瘲者,筋脈緩也。急則引而縮,緩則縱而伸,或伸動而不止,名曰瘛瘲,俗謂之搐是也。然瘛瘲者,風痰也。故癲癇則瘛瘲焉。傷寒瘛瘲者,皆由汗下之後,脾土受傷,肝木時旺,肺金不能制之。是以木生火,火生熱,熱生風,風火交煽,則手足動搖而搐搦也。

白話文:

「瘛」這種疾病,是因為筋脈緊縮所致。「瘲」這種疾病,是因為筋脈鬆弛所致。筋脈緊縮就會抽搐收縮,筋脈鬆弛就會伸展舒張,有時伸展動作不停,這種病症稱為「瘛瘲」,俗稱「抽搐」。然而,瘛瘲是由於風痰所引起,所以癲癇發作的時候會出現瘛瘲。傷寒導致的瘛瘲,都是因為出汗過多,脾臟受損,肝氣過旺,肺氣無法制約肝氣。因此,肝木剋肺金,肺金不能制肝木,導致肝木生心火,心火產生熱,熱生風,風火互相煽動,於是手腳就會抽動痙攣。

傷寒至此,可謂危矣。治須平木降火,佐以和血脈、祛風痰之劑。倘勢稍減,症可治也。

6. 鬱冒

郁者,為鬱結而氣不舒。冒者,為昏冒而神不清。世謂之昏迷者是也。經曰:諸虛乘寒,則為鬱冒不仁。又曰:冒家汗出自愈。由此觀之,鬱冒為虛寒可知矣。若少陰病,下利而頭眩,時時自冒者,又為死證,謂其虛極而脫也。觀其若是,幸毋忽焉。

白話文:

「鬱」是指心氣鬱結,氣機不暢。

「冒」是指頭昏腦漲,神智不清,就像世俗說的「昏迷」。

醫經上說:虛弱體質遇到寒邪,就會產生鬱結、頭暈和神智不清的現象。

醫經又說:昏迷的情況,如果出汗就能夠自愈。

由此可見,鬱結昏冒是由於虛寒造成的。

如果少陰病的患者,有腹瀉、頭暈的症狀,並且時常昏厥,就是一種危急的徵兆,說明虛弱到了極點,將要脫離生死。

看到這樣的狀況,一定要重視,切勿疏忽大意。

7. 自利

自利者,不經攻下而自然泄瀉者是也。然有協熱、協寒之別,須當明辨之。夫協熱者,即表邪傳裡,裡虛協熱,而自下利者是也。又有不應下而誤攻之,內虛協熱,亦為下利者是也。協寒者,即三陰經病。協熱利者,臍下必熱,渴欲飲水,泄下黃赤,發熱後重,脈數者是也。

白話文:

自利:指不需要藥物攻下就自然拉肚子的情況。但有熱證和寒證之分,必須仔細辨別。熱證自利,是指外邪傳入內部,內部虛虛實實,夾雜熱證,導致拉肚子。還有一種是不應該瀉下,卻誤用攻下藥物,導致內虛夾雜熱證,也表現為拉肚子。寒證自利,是指三陰經(太陰肺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有病。熱證自利的人,臍下必定發熱,口渴想喝水,泄瀉物呈黃赤色,發熱後感到後重(大便排不淨的感覺),脈搏數快等。

協寒利者,臍下必寒,自利不渴,泄下清穀,脈微,惡寒者是也。蓋傷寒自利多種,須識陰陽二字。如三陽下利,則身熱。太陰下利,則手足溫。少陰、厥陰下利,則身涼無熱。此確論也。大抵傷寒下利,挾太陽脈證,便不得用溫藥。俗醫但見下利,便作陰症,而用溫熱之藥,其不發黃生斑也,幾希。

白話文:

腹瀉同時感到寒冷的,一定是下腹部發冷,自己排泄但不會口渴,排出清澈的殘餘食物,脈搏微弱,怕冷的,就是這種情況。傷寒導致腹瀉有多種情況,需要辨識陰陽兩種證型。

例如:三陽病症下利,則身體發熱。太陰病症下利,則手足溫暖。少陰、厥陰病症下利,則身體涼爽沒有發熱。這是一種確切的判斷方法。

總體來說,傷寒導致下利,同時伴有太陽脈證,就不能夠使用溫熱的藥物。一般醫生只看到下利,就當作是陰症,而使用溫熱的藥物,幾乎沒有不出現黃疸或發斑的。

至若下利而有頭疼,腰痛,肌熱,目疼,鼻乾,脈長者是也,此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主之。若下利而有頭疼,胸滿,口苦,咽乾,或往來寒熱,脈弦而嘔者,此太陽少陽合病也,柴苓湯主之。若下利而有身熱,脅痛,往來寒熱,或乾嘔,脈弦而長者,此陽明少陽合病,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腹瀉伴有頭痛、腰痛、肌肉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脈搏細長的,這是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發病,使用葛根湯治療。

如果腹瀉伴有頭痛、胸悶、口苦、咽喉乾燥,或者反覆發作寒熱,脈搏弦細且嘔吐的,這是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發病,使用柴苓湯治療。

如果腹瀉伴有發熱、脅痛、反覆發作寒熱,或者乾嘔,脈搏弦細且細長的,這是陽明經與少陽經同時發病,使用承氣湯治療。

若脈不弦者順,脈弦者逆也。若風邪入胃,木來侮土,故令暴下。其治法,或溫或攻,或清下焦,或利小便,切不可發汗耳。設或下利而發熱,下利而厥逆,下利而肺實,下利而煩躁不得眠,皆不可治也。

白話文:

  • 如果脈象不緊,表示氣血運行通暢;如果脈象緊,表示氣血運行逆亂。
  • 如果風邪侵犯胃,肝木過盛剋制脾土,就會導致急瀉。
  • 治療方法可以是溫補,也可以是攻瀉,或者清熱利下焦,或者利尿。但切忌發汗。
  • 如果發生腹瀉並發熱、腹瀉並厥逆、腹瀉並肺部積食、腹瀉並煩躁失眠,這些情況都難以治癒。

傷寒下利,十有六七,俗人不識,呼為漏底,遽用溫燥止澀之劑以助邪,變為危症,深可哀憫。

8. 不大便

不大便,謂大便不通。蓋因熱蓄於胃,胃土燥裂,津液潰耗,以致大便不通。若見發渴,譫語,潮熱,自汗,脈實,脹滿等證,宜三承氣湯選用。若以下後或發汗後,而大便仍不通者,此津液內竭,宜用蜜導或豬膽導法。若帶嘔者,未全入府,雖有陽明症,不可攻之。若小便清者,知邪不在裡,而仍在表,亦不可攻之。

白話文:

大便祕結,是指大便無法順利排出。這通常是由於熱量積聚在胃中,導致胃部乾燥破裂,體液消耗,進而導致大便不通。

如果出現口渴、胡言亂語、潮熱、盜汗、脈搏有力、腹部脹滿等症狀,可以使用三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在使用下瀉劑或發汗後,大便仍然不通,可能是體液已經消耗殆盡,這時應使用蜜導或豬膽導法。

如果有嘔吐症狀,表示大便尚未完全進入大腸,即使有陽明之症,也不宜進行攻下治療。

如果小便清澈,說明邪氣不在體內,而仍在體表,也不宜進行攻下治療。

若瘥後食早,胃氣不能運行而不便,分輕重以消導之。若病後血少,腸胃燥澀而不便者,又分老壯以滋潤之。

9. 小便自利

太陽症,下焦有熱,小腹必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血症諦也,抵當湯主之。陽明症,自汗出,復發汗,應小便少,今反利者,津液內竭也,屎雖硬,不可攻之,宜蜜導法。少陰症,而小便利者,虛寒症也,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症

如果太陽症的患者,下焦有熱,小腹一定會脹滿,應當小便不利。如果反而小便通利,這是血瘀證,應該用抵當湯治療。

陽明症

如果陽明症的患者,自發出汗,又再讓患者出汗,應當小便減少。如果反而小便通利,這是津液嚴重不足。即使大便硬結,也不可攻下,應當用蜂蜜導下。

少陰症

如果少陰症的患者,小便通利,這是虛寒證,應當用四逆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