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短氣

短氣者,似喘非喘,呼吸短促不相接續者是也。然有為之實者,有為之虛者,有在表者,有在裡者之不同。經曰:趺陽脈微而緊,緊為寒,微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金匱要略》云:短氣不足以息者,為實。大抵心腹脹滿而短氣,邪在裡而為之實。心腹濡滿而短氣,邪在表而為之虛。又有水停心下,亦令短氣。

白話文:

短氣是指呼吸短促,像喘又不像喘,連續不上的表現。然而,造成短氣的原因有多種,包括實證、虛證、表證、裡證之分。

古籍醫學經文記載:趺陽脈(腳背外側脈)脈象微弱而緊促,緊為寒證,微為虛證,微弱而緊促同時出現,就是短氣。《金匱要略》中指出:短氣,到不能呼吸的時候就是實證。總的來說,心腹脹滿而短氣,是邪氣在裡而引起的實證。心腹濡濕而短氣,是邪氣在表而引起的虛證。此外,心下有水氣積聚,也會導致短氣。

2. 渴(附舌乾口燥)

渴者,裡熱也。津液為熱所耗,故令渴也。傷寒傳至厥陰,則為消渴,謂飲水多而小便少也。經曰:脈浮而渴,屬太陽,小青龍湯去半夏加花粉。有汗而渴,屬陽明,白虎湯加人參。便實者,宜下之。自利而渴,屬少陰,承氣湯主之。至於厥陰,則熱之極矣,俱宜下之。大抵胃實熱甚而渴,當損其有餘。

白話文:

口渴 ,表示體內有熱氣。津液被熱氣消耗,所以才會口渴。

傷寒 傳到厥陰經,就會變成消渴,就是喝很多水但小便很少。

《內經》說:脈浮而口渴,屬於太陽經,用小青龍湯減去半夏,加上花粉。

出汗又口渴,屬於陽明經,可用白虎湯加上人參。

大便不通暢,應該使用瀉法。

自發性腹瀉又口渴,屬於少陰經,可用承氣湯治療。

至於厥陰經的消渴,這是熱到極點了,都應該使用瀉法。

總之,胃中實熱嚴重,而導致口渴,應該針對胃中的餘熱進行治療。

胃虛陰火上浮而渴,當補其不足。太陽症,無汗而渴者,不可與白虎。陽明症,汗多而渴者,不可與五苓。至若六七日,渴欲得水,此為欲愈,宜少與之。若汗下過多,耗奪津液,亦令口渴。又有所謂舌乾口燥者,蓋因邪熱聚胃,消耗津液,胃汁干也,宜調胃承氣湯。少陰舌乾口燥,此內外枯極,熱消腎汁,宜急下之。

若汗下過多,津液衰少,或病方瘥,血氣尚虛,以致心火下降,腎水不升,而口燥咽乾者,宜滋陰養氣之劑。

白話文:

  • 胃虛而導致陰虛火旺上行出現口渴,應該補虛。
  • 太陽病,沒有出汗而口渴的,不能用白虎湯。
  • 陽明病,出汗多而口渴的,不能用五苓散。
  • 如果到了五六七天,口渴想喝水,這是要痊癒的徵兆,可以少量給水。
  • 如果汗下太多,會耗損津液,也會導致口渴。
  • 另外有一種情況是舌頭乾燥、嘴巴發乾的,這是因為邪熱聚集在胃中,消耗津液,胃液乾涸所致,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
  • 少陰病舌頭乾燥、嘴巴發乾,這是內外都極度乾燥,熱氣耗損腎液,需要緊急使用瀉下法治療。

3. 發黃

經曰:濕熱相交,民多病癉。癉者,單陽而無陰也。蓋因當汗不汗,當下不下,當利小便不利小便所致也。太陰脾土,濕熱相蒸,色見於外,必發身黃。若濕氣勝,則如熏黃而晦,一身盡痛,乃濕病也。熱氣勝,則如橘黃而明,一身不痛,乃黃病也。傷寒至此,熱勢已極,且與蓄血症大抵相類。

白話文:

古書上說:濕氣和熱氣交織,人們很容易生病。癉病,是指只有陽氣而沒有陰氣。這是因為該出汗時不出汗,該排便時不排便,該利尿時不利尿所導致的。太陰脾土,濕熱蒸發,表現在外,必定引起皮膚發黃。如果濕氣過重,皮膚就會像燻黃的顏色一樣晦暗,全身疼痛。這是濕病。如果熱氣過重,皮膚就會像橘子的顏色一樣鮮明,全身不痛。這是黃疸病。傷寒發展到這個階段,熱勢已經達到極點,而且與蓄血癥大致相似。

若小便不利,大便實,為發黃。小便自利,大便黑,為蓄血也。發黃,宜通利小便,分導其氣,流行其濕可也。故曰: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茲若形體煙薰,環口黧黑,柔汗發黃,又為脾絕而不可治也。

白話文:

如果小便不通暢,大便實祕,這是黃疸病的徵兆。小便自利通暢,大便發黑,這是蓄血引起的。黃疸病,應該通利小便,讓氣血運行通暢,幫助濕氣排出。所以說:治療濕氣不從利小便入手,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此時身體出現煙燻的顏色,嘴巴周圍發黑,身體出黃色的汗,這是脾臟衰竭而無法治癒的徵兆。

4. 發狂

經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又曰: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癲。又曰:陽邪並於陽則狂,陰邪並於陰則癲。又曰:熱毒在胃,併入於心,使神不寧,而志不定,遂發狂也。蓋因陽症失汗,使陽熱入深,又失下,使陽氣重盛,陰氣暴絕,獨陽而無陰者也。始則少臥頻起,妄語妄笑,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熱莫可遏,治宜寒涼之劑勝之。傷寒至於發狂,邪熱至極,非大吐不能已也。

白話文:

經文說:

  • 陽氣過盛會導致狂躁。
  • 陰氣過盛會導致癲癇。

又說:

  • 邪氣侵入陽氣,會導致狂躁。
  • 邪氣侵入陰氣,會導致癲癇。

又說:

  • 陽邪聚集在陽經,會導致狂躁。
  • 陰邪聚集在陰經,會導致癲癇。

又說:

  • 熱毒在胃,併入心臟,會擾亂精神,導致意志不堅定,最終發狂。

這是因為:

  • 陽證沒有出汗,導致陽熱深入體內,又沒有使用下瀉藥,導致陽氣過盛,陰氣急劇耗竭,只剩下陽氣而沒有陰氣。
  • 起初,患者會少睡頻起,胡言亂語、傻笑。嚴重時,會登上高處歌唱,脫衣亂跑,翻牆爬屋,熱度無法抑制。
  • 治療時宜使用寒涼藥物。
  • 若傷寒發展到發狂的程度,邪熱已達極點,非大吐不能治癒。

若手足和暖,神氣清爽,脈息洪大,目睛光彩,此為可治。若反目直視,四肢厥冷,六脈沉微,狂言不食,此為必死。

白話文:

如果手腳溫暖,精神爽朗,脈搏洪大,眼睛有光澤,說明病情可治癒。如果眼珠向上翻,四肢冰冷,六脈微弱,胡言亂語而且不想吃東西,說明病情危重,難以救治。

凡發狂奔走,勢不可遏,須置火盆於病人處,用醋一碗傾於火炭上,令其氣衝入病人鼻內,仍將薑汁噴其頭、面、身體,手足即安,方可察其陽狂、陰躁,而施治療。

白話文:

如果有人發狂亂跑,勢不可擋,必須放在火盆旁邊,用一碗醋倒在火炭上,讓酸氣衝入病人的鼻腔,再將薑汁噴灑在頭部、臉部和身上。這樣病人的手腳就會安靜下來,然後才能觀察他是屬於陽狂還是陰躁,從而進行治療。

凡熱病發狂,切不可掩閉床帳,須要揭開,候爽氣良久,遂用銅鏡按在心胸間,俟熱勢稍退即除。若熱太盛,燥渴不止,將硝一斤研細,以水一盆,用青布三五塊浸於硝水中,微攪半乾,搭在病人胸膛並心上,頻頻易之,如得睡汗乃愈。

白話文:

凡是發熱神志不清的,千萬不要用牀帳掩蓋,要揭開,等一段時間後覺得涼快爽朗了,再用銅鏡按壓在胸前,等到熱度稍退就拿掉。如果熱度太高,口乾舌燥無法止渴,將硝石研磨成細粉一斤,用一盆水,用青布三到五塊浸泡在硝石水中,輕輕攪動半乾,敷在病人的胸膛和心口,頻繁更換,如果能出汗入睡即可痊癒。

5. 如狂

如狂者,勢緩而尚能阻擋,非若發狂勢凶而不能抵禦者也。惟起臥不安,未至於狂耳。經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此蓄血症也,治以抵當湯或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就像發狂的人,行動遲緩還能抵擋,不像發狂時來勢兇猛無法阻擋。只是坐臥不安,還沒有到發狂的地步。醫書上說:膀胱裡有熱結,人就會像發狂一樣,這是蓄血證,可以用抵當湯或桃仁承氣湯治療。

6. 驚狂

驚狂,乃亡陽驚惕之狂,非若重陽奔走之狂也。蓋因陽邪在表,發汗再之,而汗不行,以致津液內竭,正氣耗散。或置火床榻之下,或燒針灼艾,劫奪取汗,變為此症。所以倏然而起,惕然而動,精神耗亂,肢體不寧。實者,煩躁不已;虛者,真陽脫亡。法當柴芩以劫熱,龍牡以收神,又當視其虛實而酌法之。

白話文:

驚狂,是指因為陽氣虛弱導致的驚恐不安的發狂,與陽氣旺盛導致的狂奔亂跳不同。原因是來自外邪的陽氣在體表,發汗治療後,汗液卻沒有排出,導致體內津液耗盡,正氣虛弱。或者在牀榻下放置火爐,或用針灸灼艾,強行出汗,導致出現這個症狀。所以發作時會突然起身,驚恐不安,精神錯亂,肢體動不安寧。如果實證,會煩躁不安;如果虛證,會導致真陽脫失。治療方法應該使用柴胡、黃芩來清熱,用龍牡牡蠣來收斂神氣,還要根據實證虛證來調整治療方法。

7. 陰躁

陰症而發躁者,亦如發狂狀,實非狂也。其病初起無頭疼,但躁煩欲坐泥水井中,或欲陰涼處坐,躁亂不安,此陰極發躁者也。但手足逆冷,脈沉細,雖煩渴不能飲水者,為異也。用霹靂散治之,更須冷服。甚則身發微熱,面赤戴陽,足冷煩躁,脈數無力,乃里寒下虛,虛陽伏陰所致,宜人參四逆湯冷服。俗醫乃以面赤身熱而誤作陽狂實熱,反成大害者有之矣。

須用涼水半盞試之,入口即吐出而不納者是也。又須詳脈,脈來有力無力者,此為良法。

白話文:

發作陰氣病症而躁動不安的人,看起來就像發狂一樣,實際上並非發狂。這種病症在發作初期沒有頭痛,但患者會焦躁不安,想要坐在泥水井中或陰涼的地方,躁動不安。這屬於陰氣極盛而發作的躁動症。

但患者手腳冰涼,脈搏細弱,雖然煩渴卻無法喝水,這是這種病症的特殊之處。應使用霹靂散治療,而且必須冷服藥物。

如果病情嚴重,患者還會出現身體發熱、面部發紅、足部發冷、煩躁不安的症狀,脈搏快速無力,這是因為內部寒氣下虛,虛陽被陰氣遮蓋所致,應使用人參四逆湯冷服治療。

民間醫生往往因為患者面部發紅、身體發熱而誤認為是陽氣旺盛、實熱證,反過來施以錯誤的治療,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危害。

8. 發斑

發斑者,蓋因傷寒當下失下,邪熱蘊蓄於胃而致。不當下而下早,邪熱乘虛入胃。又有陽症誤服熱藥者,熱極焦腐而致。若汗下後熱不解,足冷耳聾,煩悶欲嘔,便是發斑之症。然斑症有二,一曰溫毒發斑,二曰熱病發斑。皆邪熱傷血,血熱不散,發於皮膚,輕為癮疹,重為錦紋也,俱用化斑湯主之。

白話文:

長出紅疹,通常是因為得傷寒時沒有及時瀉下,導致邪熱淤積在胃部所致。如果原本不該瀉下卻提早瀉下,邪熱就會趁虛進入胃部。也有陽證患者誤服了熱性的藥物,導致熱氣過盛,燒灼腐化皮膚而長出紅疹。如果汗出或瀉下後熱氣仍未消退,加上腳冷、耳聾、煩躁想嘔吐,這就是長出紅疹的症狀。紅疹症狀分為兩種,一是溫毒發斑,二是熱病發斑。都是因為邪熱傷害氣血,氣血過熱無法散開,發於皮膚表面,輕微的表現為青春痘,嚴重的會形成如錦緞花紋般的紅疹。這兩種症狀都使用化斑湯治療。

切不可發汗,汗則重令開泄,更增斑斕也。大抵身溫足暖,脈洪數者,為順。身涼足冷,脈微細者,為逆。如紅潤起發者,吉。稠密成片者,凶。微者赤斑,五死一生。甚者黑斑,十死一生。夫斑之方萌,與蚊跡相似,然發斑多見胸腹,蚊跡只見於手足。又脈來洪大,其人昏憒,先紅後赤者,斑也。

脈不洪大,病人自靜,先紅後黃者,蚊跡也。

白話文:

千萬不要發汗,流汗只會讓毛孔更加張開,增加斑點。一般來說,身體溫暖,腳部溫熱,脈搏強勁而快速,是順暢的表現。如果身體寒冷,腳部冰冷,脈搏微弱細小,是逆行的表現。如果斑點紅潤而凸起,這是吉兆。如果斑點密集成片,這是凶兆。淡紅色的斑點,存活率為五分之一。嚴重的黑色斑點,存活率為十分之一。斑點初生時,與蚊子叮咬的痕跡相似,但斑點多見於胸腹,蚊子叮咬痕跡只見於手足。此外,如果脈搏洪大而有力,患者意識不清,先出現紅色後變成赤色的,這也是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