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述,吳金壽校

《醫效秘傳》~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無汗

傷寒無汗,何以明之?蓋腠理者,津液湊泄之所為腠,文理縫會之中為理。如津液為風暑濕氣所幹,外湊皮腠,則為自汗。若寒邪中經,腠理致密,津液內滲,則為無汗。然無汗之由,又有數種。如寒邪在表,及邪氣行於里,或水飲內蓄,與夫亡陽久虛,皆令無汗者也。如或當汗不汗,服湯劑病症仍在,至三劑不汗者,死。

白話文:

如果傷寒沒有出汗,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腠理的「腠」是津液滲出和排泄的地方,「理」是紋理相接的地方。如果津液被風、暑、濕氣等邪氣侵襲,從外向內滲入皮膚腠理,就會自汗。但是,如果寒邪入侵經絡,腠理就會變得緻密,津液不能外滲,就會不出汗。

不出汗的原因有多種:

  • 寒邪在體表
  • 邪氣在體內
  • 體內積聚水液
  • 陽氣虛弱,氣血不足

此外,如果在應該出汗的時候不出汗,服用湯藥後病情依然沒有好轉,到第三劑藥還是不出汗的話,患者可能會死亡。

2. 頭痛

頭痛者,寒邪入足太陽經,邪氣上攻於頭所致也。蓋三陽之脈皆上於頭,而頭疼獨太陽為專主也。若太陰、少陰之脈至頸而還,不上循頭,則無頭疼之症。惟厥陰之脈,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眥,上出額,雖有頭疼,卻無身汗。故發熱,惡寒,頭痛者,太陽也。至於頭痛,不大便,潮熱,譫語者,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頭痛是由於寒邪進入人體的外側太陽經絡,邪氣向上侵犯頭部所引起的。因為人體的三條陽經都向上行經頭部,而只有太陽經與頭痛的關係最為密切。而人體的內側太陰經和陰側少陰經到頸部就轉折回去了,不會向上行經頭部,所以它們不會引起頭痛。只有人體的陰側厥陰經,沿著喉嚨向上,進入頭部與顱骨相連,再向上到前額,因此厥陰經可能會引起頭痛,但不會同時伴有身體出汗的症狀。所以,如果一個人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的症狀,這就屬於太陽經的病症。而如果頭痛合併不大便,潮熱,說胡話的症狀,這時就可以使用承氣湯來治療。

頭痛,口苦,脈弦者,小柴胡湯主之。頭痛,吐涎沫者,吳茱萸湯主之。設或兩感於寒而頭痛,與夫痛連入腦,手足青至節,又為真頭痛,而不可治也。

白話文:

  • 頭痛、口苦,脈搏弦緊,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 頭痛、噁心嘔吐,使用吳茱萸湯治療。
  • 如果同時受到寒氣侵襲而頭痛,或者頭痛連接到腦部,手腳發青到關節處,那就屬於真正的頭痛,無法治療。

3. 身體痛

身體痛者,蓋因風寒入於肌膚,孔竅閉塞,血脈漸滯不和所致,乃太陽經病也。然有發汗溫經之不同。如太陽身痛,惡寒,發熱,頭疼,無汗者,麻黃湯。風濕身痛,一身困重,莫能轉側者,桂枝湯加附子。陰症身痛如被杖,脈沉自利者,四逆湯。至若脈寸遲而身痛,與汗後脈沉遲而身痛者,皆血不足也,並用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身體疼痛,通常是因為風寒侵入皮膚,導致毛孔閉塞,血液循環不暢所引起的,屬於太陽經的疾病。但有發汗溫經的不同方法。

  • **太陽身痛:**怕冷、發熱、頭痛,沒有出汗,可用麻黃湯。
  • **風濕身痛:**全身困重,無法轉身,可用桂枝湯加附子。
  • **陰症身痛:**疼痛感像被打,脈搏深沉,有自利現象,可用四逆湯。
  • **脈寸遲而身痛:**脈搏緩慢且身痛;以及出汗後脈搏深沉緩慢而身痛,都是氣血不足,可用黃耆建中湯。

勞倦之人,身體疼痛者,必脈虛困倦,用補中益氣湯。若瘡家身體痛,切不可發汗,汗之則成痙。

白話文:

勞累過度而身體疼痛的人,脈象必然虛弱無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養。

如果是因為受傷而身體疼痛,千萬不要發汗。因為發汗會導致肌肉痙攣。

4. 脅痛

脅乃少陽部分。傷寒傳至少陽,則脅痛之症現矣。然有表裡水氣而脅痛者,有邪熱攻注而脅痛者,有食積相連而脅痛者,有積痰咳喘而脅痛者,有惡血停蓄而脅痛者之不同。

白話文:

脅部屬於少陽經的範圍。傷寒傳變至少陽經,就會出現脅肋疼痛的症狀。不過,脅痛也有表裡水氣所致的,有邪熱侵襲所致的,有食積鬱滯所致的,有痰飲阻滯所致的,還有惡血停聚所致的,情況不盡相同。

5. 項強

項強者,頸硬而不能回顧左右者也。蓋太陽感受風寒,則經脈不利,而項為之急,頸為之強耳。是則傷寒頸項強急,乃太陽表症也,發散則解。若結胸項強,誤下之症。寒濕項強,則多痙症。一云: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寒者,葛根湯主之。

白話文:

脖子僵硬,不能左右回顧,稱為「項強」。主要是因為感受風寒導致經脈不通暢,從而引起脖子僵硬。

所以,發燒伴有脖子僵硬,是太陽表症。用發散藥物就能夠解決。

如果胸部有積塊,伴隨脖子僵硬,可能是誤服瀉藥導致。

寒濕引起的脖子僵硬,往往伴有抽搐。

另一種說法:太陽病,脖子和後背僵硬,但是卻出汗怕風,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

太陽病,脖子和後背僵硬,沒有出汗,怕冷,使用葛根湯治療。

二者均是項背強急,而發散則有輕重之不同。以發熱,汗出,惡風為表虛,可解肌。無汗,惡寒為表實,可發汗。是以治之不同也。

白話文:

兩者都是脖子和背部僵硬疼痛,但是發散的強度不同。發燒、出汗、怕風,說明表虛,可以疏解表層肌肉。不出汗、怕冷,說明表實,可以發汗。因此,治療方法不同。

6. 頭眩

有眩運者,有眩冒者。運為轉運之運,此則頭旋者是也。冒為蒙冒之冒,此為昏迷者是也。乃少陽為病,以少陽屬木,木能生風,風主運動,故時目旋而頭眩也。針經曰:上虛則眩,下虛則厥。則知是少陽表邪漸行於里,表中陽虛,故有此症也。

白話文:

有頭暈而轉圈的,有頭昏而迷糊的。運,是指旋轉的意思,這就是指頭旋。冒,是指矇蔽的意思,這就是指昏迷。這是因為少陽經出了問題。少陽屬木,木能生風,風主管運動,所以才會出現眼前旋轉、頭暈的症狀。針灸經上說:身體上面陽氣虛,就會頭暈;身體下面陽氣虛,就會暈倒。所以可以知道這是少陽經的表邪逐漸進入裡面的症狀,表層的陽氣不足,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

然有太陽漏汗不止而頭眩,有陽明風病善食而頭眩,有汗吐下後氣虛而頭眩,有素因怯弱血少而頭眩,有火載痰上而頭眩,有正氣虛脫而頭眩,有婦人經水適來而頭眩,有易病真元耗奪而眩運,輕則起方眩運,重則臥亦旋轉矣。一云:不經汗吐下,脈弦而眩運者,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1. 太陽中風而盜汗不止,並伴有頭暈。

  2. 陽明經風熱病證狀,食量好,但也有頭暈。

  3. 出汗、嘔吐、腹瀉後元氣虛弱,頭暈。

  4. 平素身體虛弱,血虛,容易頭暈。

  5. 火熱之邪挾帶痰液上犯頭部,導致頭暈。

  6. 正氣耗脫,頭暈。

  7. 女性月經來潮時頭暈。

  8. 先天元氣不足或後天真元消耗,頭暈。症狀較輕者起身時頭暈,嚴重者甚至臥牀時也會感覺頭部旋轉。

  9. 有人說:如果沒有經歷過出汗、嘔吐、腹瀉,脈搏弦緊,同時有頭暈的症狀,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若經汗吐下後而眩運者,宜用溫經之藥。故仲景治頭眩而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真武之類。

白話文:

如果經由出汗、嘔吐或瀉下之後而頭暈目眩,宜用溫經的藥物。因此仲景治療頭暈而使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真武之類的藥物。

7. 頭重

傷寒頭重有二症,有太陽惡寒項強頭疼而不能舉,宜發散寒邪。有異病百節解散而眩運不能舉,宜補益真元。

白話文:

傷寒出現頭重,有兩種情況:

  • **太陽症:**怕冷、頸部僵硬、頭痛劇烈,連頭都抬不起來。宜驅散寒邪。

  • **異病:**四肢關節鬆散、頭暈目眩,無法抬頭。宜補益身體元氣。

8. 咽痛

咽痛者,熱毒上衝所致也,宜甘桔、苦酒湯主之。然有陰陽二症,脈浮數,面赤斑斑如錦紋,而咽痛吐膿血者,此陽毒也。脈沉遲,手足冷,或吐利,而咽痛者,此少陰也。

白話文:

咽喉疼痛是熱毒上升引起的,可以使用甘桔和苦酒的湯藥治療。然而,咽喉疼痛分為陰證和陽證兩種:

陽證: 脈搏浮數,臉上發紅,出現斑點如錦緞上的紋路,咽喉疼痛並伴有吐膿血。這是陽毒引起的。

陰證: 脈搏沉細緩慢,手腳冰冷,可能伴有嘔吐或腹瀉,咽喉疼痛。這是少陰症引起的。

9. 咽癢

咽癢者,或陽厥誤汗而致,或寒伏於腎,陰火上衝而致。

白話文:

咽喉癢的情況,有的是因為陽氣過亢誤出汗導致的,有的是因為寒氣潛伏在腎臟,導致陰火上升所引起的。

10. 身癢

身癢者,或太陽不能作汗而致,或陽明久虛無汗而致,或厥陰似瘧不能得小汗而致。

白話文:

身上癢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太陽經無法正常出汗導致的,或者是陽明經長期虛弱不出汗導致的,又或者是厥陰經像瘧疾一樣無法微微出汗導致的。

11. 耳聾

耳聾者,邪傳少陽之經也。若未曾經汗,宜和解。曾重發汗,宜補。

白話文:

耳聾的人,是因為邪氣傳到了少陽經。如果還沒有出汗,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已經多次出汗,應該用補法治療。

12. 胸脅滿

胸滿者,謂膈間氣塞滿悶,非心下滿也。脅滿者,謂脅肋下氣塞填滿,非腹中滿也。蓋邪氣自表傳裡,必先自胸膈、脅肋,以次至腹入胃。是以胸滿多帶表症,治宜發散。脅滿為半表半裡症,治宜和解。若腹滿,又為里症,而用通利之法也。大抵胸脅滿者,以邪氣初入里,未停留為實,氣鬱積而不行,致生滿也,發散和解之,斯可矣。若邪氣留於胸中,聚而為實者,非湧吐不可也。

白話文:

**胸滿:**胸腔內氣體過盛,導致悶脹不適,不同於心窩處的飽脹感。

脅滿: 肋骨下方氣體積滿,導致腫脹感,不同於腹部脹滿。

疾病進程: 外邪入侵時,會從胸膈和肋部開始,逐漸進入腹部和胃部。

治療原則:

  • 胸滿多伴有表證,宜解表散邪。
  • 脅滿屬於半表半裡症,宜和解。
  • 腹滿為裡證,宜通利。

病理: 胸脅脹滿通常是由於邪氣剛進入裡部,尚未聚集凝結,氣滯不暢導致。因此,發散和解之法即可奏效。

例外: 如果邪氣停留於胸中,形成實證,則必須採用湧吐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