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53)
別論 (53)
1. 苓桂五味甘草湯之注釋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金匱要略》)
【註】
丹波元堅曰:「按下已者,服畢也。唾多者,為青龍湯之效顯著,飲豁之徵,猶今患支飲者,及其欲愈,必吐稠痰。唾,亦稠痰也。口躁,亦為飲將去之徵,與渴同機,續後三條(求真曰:『所謂“續後三條”者,指苓甘薑味辛湯、苓甘薑味辛夏湯、苓甘薑味辛夏仁湯諸條也』)俱舉藥驗,此證亦然,而其中寓咳止息平之義。
此下脈證非為青龍而發,蓋其飲之所在,不僅上焦,即中下焦亦有所瀦,而更於他處或有所挾,今服湯後支飲雖散,而他證續見者也。寸脈沉,尺脈微者,魏氏曰:『寸脈沉,支飲有窠囊,欲去之而不能盡去也。尺脈微者,正陽虛於下,而陰寒之氣,斯厥逆而上奔也。』此解似佳。
唯尺脈微者,或亦為血虛之現象,手足厥逆者,陽素不盛,今為飲遏住所致,與瓜蒂散之厥,其情相近。氣自少腹上衝胸咽者,下焦之水上逆也。手足痹者,其人血虛故也。其面翕熱如醉狀,復下流於陰股,胃中有熱,飲被迫動,或升或降也。小便難者,膀胱不輸也。時復冒者,即此心下支飲之故,有時而失於升也。
此證三焦俱有水,加以血虛胃熱,然其所急者,特有氣衝耳,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以抑逆散飲。此方比之苓桂朮甘湯有五味而無朮,彼以胃為主,此猶兼肺,故用五味以利肺氣,比之苓桂甘棗湯,彼有飲在下,而此有飲在上也。」
求真按:「本方為苓桂朮甘湯之去朮加五味子,故頗與彼相類似。然本方有茯苓而無輔翼之朮,利尿作用較彼稍弱,惟有五味子,故於鎮咳作用則凌駕於彼之上矣。」
苓桂五味甘草湯方
茯苓、桂枝各9.5克,甘草7克,五味子12克。
煎法用法同前。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小青龍湯者,主治內飲外邪,感動觸發而作喘咳者。以下五方主治無發熱、惡風、頭痛、乾嘔等之外候,但發內飲之咳嗽、嘔逆、鬱冒、浮腫等證者。若咳家有稠涎膠痰,血絲腐臭,蒸熱口燥等證者,非五方所得而治也。」
求真按:「此說是也,當遵奉之。」
《麻疹一哈》曰:「有一男孩年十三,疹後咳嗽不已,聲啞不出,數十日。雖用藥而無效,更請診於予。按其腹狀,心下悸,上逆耳鳴,目眩,胸間痰鳴,因作苓桂五味甘草湯使服之。又使雜服滾痰丸,下利日二三行。半月許,前證全治而復舊。」
白話文:
咳嗽氣逆,呼吸困難到無法躺臥,這種情況用小青龍湯來治療。如果服用了小青龍湯後,出現大量口水、口乾舌燥,寸脈沉弱,尺脈微弱,手腳冰冷,氣從下腹部往上衝到胸口和咽喉,手腳麻木,臉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然後熱感又往下流到陰部和大腿內側,小便困難,時不時會頭暈目眩,這時就要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來治療氣衝的症狀。
註解:
丹波元堅說:「這裡說的『下已』,是指藥服用完畢。口水多,是因為小青龍湯的效果顯著,體內積液排出的跡象,就像現在患有支飲的人,在快要痊癒時,一定會咳出濃稠的痰。口水,也是濃稠的痰液。口乾舌燥,也是體內積液將要排出的跡象,跟口渴的道理相同,接下來的三個條文(求真說:『所謂“接下來的三個條文”,是指苓甘薑味辛湯、苓甘薑味辛夏湯、苓甘薑味辛夏仁湯這些條文』)都用藥來驗證,這個病症也是這樣,而且其中蘊含著止咳、平息呼吸的作用。
這裡所說的脈象和症狀不是因為服用小青龍湯引起的,而是因為體內積液不僅在上焦,在中下焦也有積聚,而且在其他地方可能還有夾雜。現在服用藥湯後,支飲雖然散去,但其他症狀又出現了。寸脈沉弱,尺脈微弱,魏氏說:『寸脈沉弱,表示支飲有固定的位置,想要完全去除卻不能。尺脈微弱,表示下焦陽氣虛弱,陰寒之氣因此向上竄,導致手腳冰冷。』這樣的解釋比較合理。
但尺脈微弱,也可能是血虛的表現,手腳冰冷,是陽氣原本就不旺盛,現在又被體內積液阻遏所導致,和瓜蒂散證的手腳冰冷情況類似。氣從下腹部往上衝到胸口和咽喉,是下焦的水氣向上逆行。手腳麻木,是因為病人血虛的緣故。臉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又往下流到陰部和大腿內側,是因為胃中有熱,體內積液被迫移動,或上升或下降。小便困難,是因為膀胱功能失常。時不時頭暈目眩,是因為心下積液所致,有時會失去上升的能力。
這個病症三焦都有水,再加上血虛和胃熱,但最緊急的是氣衝,所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湯來抑制氣逆、散除積液。這個方子比苓桂朮甘湯多了五味子而少了白朮,苓桂朮甘湯以調理胃為主,這個方子則兼顧肺,所以用五味子來宣通肺氣。與苓桂甘棗湯相比,苓桂甘棗湯是體內積液在下,而這個方子是體內積液在上。」
求真說:「這個方子是苓桂朮甘湯去掉白朮、加上五味子,所以和苓桂朮甘湯很相似。但是這個方子有茯苓而沒有輔助利水的白朮,所以利尿作用比苓桂朮甘湯稍微弱一些,但因為有五味子,所以在鎮咳作用方面比苓桂朮甘湯更好。」
苓桂五味甘草湯的處方:
茯苓9.5克、桂枝9.5克、甘草7克、五味子12克。
煎法和用法與之前的相同。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的本方條文說:「小青龍湯,主要治療體內有積飲,又感受外邪,導致喘咳發作的情況。而接下來的這五個方子,主要治療沒有發熱、怕冷、頭痛、乾嘔等外在症狀,只有體內積飲引起的咳嗽、嘔逆、頭暈、浮腫等症狀。如果咳嗽的人有濃稠的痰、痰中帶血絲、痰有腐臭味、身體發熱、口乾舌燥等症狀,就不是這五個方子所能治療的。」
求真說:「這個說法是對的,應該遵守。」
《麻疹一哈》記載:「有一個十三歲的男孩,麻疹後咳嗽不止,聲音沙啞,幾十天都沒有好轉。雖然用藥治療但沒有效果,就請我來診治。我檢查了他的腹部,發現他心下悸動、氣逆、耳鳴、頭暈、胸間有痰鳴,於是開了苓桂五味甘草湯讓他服用。同時讓他服用滾痰丸,每天腹瀉兩三次。半個月左右,之前的症狀全部治癒而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