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64)
別論 (64)
1. 桂枝二越婢一湯之注釋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太陽病,感冒發燒怕冷,發熱嚴重怕冷較輕,脈搏微弱,這是陽氣不足,不能發汗。應服用桂枝二錢,芍藥一錢的湯藥。(《傷寒論》)
【註】
- **經絡:**連結人體器官、組織和臟腑的通路。
- **氣:**流動在經絡中的能量物質。
- **血:**流動在經絡中的紅色液體,攜帶營養物質和廢物。
- **氣血:**氣和血的總稱,代表人體生命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 **經脈:**主要經絡。
- **穴位:**經絡上特定點,可通過針灸、推拿等手法刺激。
- **臟腑:**人體的主要器官,如心、肝、肺等。
- **虛:**氣血不足,表現為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
- **瘀:**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疼痛、腫脹等。
- **陰陽:**宇宙萬物的兩種對立統一的屬性。
本條之「宜桂枝二越婢一湯」句當接於「熱多寒少」句解。脈微弱者云云,謂假令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之證,而脈微弱者,則不宜以本方發汗。是暗示本方之脈證,必當浮而有力也。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病人出現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的症狀,但脈象微弱,就不適合用桂枝湯來發汗。這暗示了桂枝湯的適用脈象應該是浮而有力的。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指的是一個藥方,由桂枝湯和越婢湯按照比例混合而成。
桂枝、芍藥、甘草各5.5克,生薑8.5克,大棗7克,麻黃5.5克,石膏20~100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甘草各 10 錢,生薑 1 兩,大棗 6 錢,麻黃 10 錢,石膏 4 至 20 兩。
用法、煎法同前。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風濕、痛風之初起,寒熱間作,肢體疼重或攣痛,或走注腫起者,此方發汗之後,可與加朮附湯,兼用應鐘散、蕤賓丸等。」
求真按:「以本方發汗後不必定與加朮附湯,若確知有朮附證,然後可處之。」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的方條說:「風濕、痛風剛開始的時候,時冷時熱,肢體疼痛沉重或抽痛,或移動蔓延、腫起來的,使用本方發汗以後,可以加上白朮、茯苓湯,同時使用應鐘散、蕤賓丸等藥物。」
服用此方藥引發汗後,不一定非得配伍加朮附湯。倘若確實符合朮附證,纔能夠使用。
2. 葛根湯之注釋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傷寒論》)
【註】
和久田氏曰:「几几者,以項背強,形容不便反顧伸舒之辭也。因其強極甚,故以此狀之。」
白話文:
太陽病,頸項、背部僵硬疼痛,不發汗、怕風的,以【葛根湯】為主治。(《傷寒論》)
【註釋】
和久田良庵說:「『幾幾』是指頸項、背部僵硬,形容無法輕易回頭、伸展的樣子。因為疼痛極為嚴重,所以用這個狀聲詞來描述。」
尾臺氏曰:「成無己云:『音几,引頸貌。几者,短羽之鳥也,短羽之鳥不能飛騰,欲動時則先唯伸其頸,項背強者,欲動時亦如之。』程應旄曰:『几几者,俯仰不自如之貌。』按《素問‧刺腰痛論》曰:『腰痛俠脊而至於頭,几几然。几几之義,可見矣。』」
白話文:
尾臺氏說:「成無己說:『音幾,是引長脖子的樣子。幾是一種短羽毛的鳥,短羽毛的鳥不能飛翔,想要飛的時候,先伸長脖子,脖子背部強壯的人,想要動的時候也像這樣。』程應旄說:『幾幾,是俯仰不自在的樣子。』查閱《素問‧刺腰痛論》說:『腰痛從腰部脊椎的兩側延伸到頭部,幾幾然。幾幾的含義,由此可見。』」
淺田氏曰:「蓋邪氣屯於太陽,則項背几几然而強,不特項強,腰背亦然。《素問》云:『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頸項痛,腰背強是也。」
白話文:
淺田氏說:「邪氣聚集在太陽經脈,就會讓項背、腰背部位感到僵硬、疼痛。這種疼痛不僅僅侷限在項部,還會延伸到腰背部位。在《素問》中也有記載:『傷寒第一天,巨陽經受邪氣侵襲。』所以,出現頸項疼痛、腰背強硬的症狀,就說明邪氣已經入侵了太陽經脈。」
求真按:「項背強几几之意,依上三說解之,未免有隔靴搔癢之弊。余由多年之研究,知項背強几几者,乃自腰部沿脊柱兩側向後頭結節處上走之肌肉群強直性痙攣之意,故病者若自云肩凝或腰背攣痛,可照余說問診。尚有疑義時,則於右肌肉群,以指頭沿其橫徑強力按壓,而觸知有凝結攣急,同時病者訴疼痛,則斷為項背強几几,百不一失矣。然不拘此證之存否,有不自覺此證者,有雖自覺而觸診上難以確知者亦不少。
白話文:
求真註解:「項背強几几」的意思,根據上述三種說法解釋,難免有隔靴搔癢的弊端。我經過多年的研究,知道「項背強几几」是指從腰部沿脊柱兩側向上走,到後頭結節處的肌肉羣發生強直性痙攣的意思,所以患者如果自訴肩部僵硬或腰背疼痛,可以根據我的說法問診。如果還有疑問,則在右邊肌肉羣上,用手指沿著它的橫向用力按壓,如果觸摸到有凝結攣急,同時患者訴說疼痛,則可以診斷為「項背強几几」,這個判斷方法百試百中。但是不論這個證有沒有存在,有的人不自覺患有這個病,有的人雖然自覺患有這個病,但是通過觸診也很難確診的也不少。
此則非期問、觸診之周密,與參照外證及脈證而決之不可。而所以無汗惡風者,雖與一般麻黃劑無異,然此惡風寒,除大青龍湯證外,較其他麻黃劑證為劇可知矣。」
白話文:
這不是因為詢問、觸診不詳細,而是參照外部症狀和脈象來判斷。至於沒有汗怕風,雖然和一般的麻黃制劑沒有差別,但是這種怕風寒,除了大青龍湯的證狀之外,比其他麻黃制劑的證狀更嚴重可以知道了。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太陽病與陽明病合病的患者,一定會腹瀉,可用葛根湯治療。 (《傷寒論》)
太陽為表證,陽明為裡證,常例病表者不病裡。今有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之表證,且有自下利之裡證,因設二陽合病之名目。但其真意,此自下利非真正之裡證,乃示因無汗,當自表排泄之水毒迫於裡之所致也。換言之,乃暗示此下利之原因不在腸而在表,故不問其自下利而以本方解其表證,則自下利可不治而愈矣之意也。
白話文:
太陽經為表證,陽明經為裡證,一般情況下,有表證就不會有裡證。現在有一種脈浮、頸項強直疼痛、怕冷的表證,同時又有腹瀉的裡證,因此設立了「二陽合病」的病名。但它的真正含義是,腹瀉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裡證,而是因為沒有汗出,應該由表排出體外的水毒逼迫到裡面的結果。換句話說,腹瀉的原因不在腸道而在體表,所以不必理會腹瀉,而用本方解除了表證,那麼腹瀉自然會不治而愈了。
本方之止瀉作用,因由諸藥之協力,使水毒由皮膚排除之結果,然其主動者,但為葛根、芍藥。因葛根與麻黃、桂枝,雖俱屬發汗解熱藥,但與此二藥異趣,含多量之澱粉,則由其緩和被護作用,於表緩解肌肉痙攣,於裡抑制腸蠕動之亢進及緩和被護腸黏膜,故能發揮止瀉作用。而芍藥之治攣急及止瀉作用,尤為已明之事實。
白話文:
這個藥方之所以能止瀉,是因為多種藥物共同作用,使水毒通過皮膚排出。在這些藥物中,葛根和芍藥起著主要作用。
葛根與麻黃、桂枝都屬於發汗解熱藥,但與這兩種藥不同,葛根含有大量的澱粉。這種澱粉具有緩和和保護的作用,可以緩解表面的肌肉痙攣,抑制腸蠕動過快,緩和腸黏膜,因此能夠發揮止瀉作用。
芍藥的止攣急和止瀉作用更是顯著。
本條所以不說項背強几几者,由余考之,因本條之病證初起即有自下利,故項背之水毒蓄積不甚劇,恰如開放安全瓣之蒸汽罐破裂之關係,故不至現項背強几几證。又麻疹及其他之發疹病不現項背強几几者,亦同此理。因毒物既發出於體表,內毒減少之結果,故不呈此證,又其他病證亦無項背強几几者,水毒之蓄積尚不甚,未達現此證之程度耳。
白話文:
這一條之所以不講項背僵硬努張,是因為我研究後發現,本條的病症一開始就有腹瀉,所以項背的水毒積聚並不嚴重,就像打開安全閥的蒸汽罐裂開的關係一樣,所以不會出現項背僵硬努張的症狀。麻疹和其他出疹子的疾病不出現項背僵硬努張的症狀,也是同這個道理。因為毒物已經發出到體表,體內的毒素減少,所以不會出現這種症狀。其他疾病症狀也沒有項背僵硬努張的,是因為水毒的積聚還不嚴重,沒有達到出現這種症狀的程度。
然則無項背強几几之際,以何種症狀為目的而處方?此問題當俟於多年之經驗的自得,非筆舌所能形容也。但今為初學者示其一端:第一,當採用間接的診斷法,即診有表證病者,非桂枝證,非麻黃證,非小、大青龍湯證,如此表證湯方各證悉否定後,乃可斷為本方證也。
白話文:
然而,在症狀不甚明顯的時候,該以什麼症狀為依據來開立藥方呢?這個問題應該等待多年經驗的累積才能自得其法,不是文字語言所能描述的。但現在暫且為初學者舉例說明:首先,應採用間接的診斷法,也就是診斷出有表證的病人,既不是桂枝證,也不是麻黃證,也不是小青龍湯證、大青龍湯證,如此一來表證湯方各類證候全部否定後,纔可以斷定為本方證。
第二,本方治惡寒作用有力,則有惡寒之證時,先決其非陰證,更否定其為大青龍湯證,然後可肯定為本方證也。第三,如本方之君藥葛根,治發疹及小瘡有特種之作用,故有此等病證之際,若見有發熱惡寒,或惡瘙癢等之表證,則亦可決定為本方證也。其他方法由此類推。
白話文:
- 這個方劑治療惡寒的功效很強,因此如果有惡寒的症狀,首先要確定它不是陰證,也不屬於大青龍湯證,然後才能肯定它是本方證。
- 本方劑的主要藥物葛根,具有治療發疹和小瘡的特殊功效,因此有這些病症時,如果出現發熱惡寒,或惡瘙癢等表證,則也可以判斷為本方證。
- 其他方法類推即可。
太陽病無汗,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2. 本方劑的主要藥物葛根,具有治療發疹和小瘡的特殊功效,因此出現這些病症,如果出現發熱惡寒,或惡瘙癢等表證,則也可判斷為本方證。
3. 其他方法類推即可。
太陽病沒有出汗,小便反而減少,氣往上衝到胸口,嘴巴緊閉無法說話,快要抽搐,用葛根湯治療。(《金匱要略》)
【註】
口噤者,牙關緊急也。剛痙者,《金匱》云:「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又曰:「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白話文:
口噤,是指牙關緊閉、不能開合的一種病症。剛痙,在《金匱要略》中指出:「太陽病,發熱無汗,反而惡寒的,稱為剛痙。太陽病,發熱出汗,不惡寒的,稱為柔痙。」《金匱要略》中又稱:「患者身體發熱而足部寒冷,頸項僵直、疼痛,惡寒,有時頭部發熱,面部和眼睛發紅,只有頭部可以活動,突然出現口噤,背部反張的症狀,屬於痙病。」
如上所述,則剛痙者,即現今之破傷風也,本條即說其證治,且本條雖以破傷風為題目而立論,然仲景之真意,非僅為破傷風之證治而述,其實表示項背強几几達於高度時則遂呈破傷風類似之狀態,且現此狀態者,不問病證如何,悉以本方為主治也。蓋凡呈此狀態之諸病,即各種之腦膜炎、尿毒證及子癇等,若用本方,每奏奇效,此可得而證之也。
葛根湯方
白話文:
如同上述所述,所謂「剛痙」,即是現在所稱的破傷風。這段條文就是在談論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雖然這條條文是以破傷風為主題來討論,但張仲景真正的意圖並不僅限於描述破傷風的治療方式,實際上,當項背強硬到一定程度,就會呈現出類似破傷風的狀態。無論疾病的情況如何,都應以這個方子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因為對於呈現這種狀態的所有疾病,包括各種腦膜炎、尿毒症和子癇等,使用這個方子通常都能收到奇效,這是可以被證實的。
葛根湯方
葛根8.5克,麻黃、生薑、大棗各6.5克,桂枝、芍藥、甘草各4.5克。
上銼細,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白話文:
葛根 8.5 公克,麻黃、生薑、大棗各 6.5 公克,桂枝、芍藥、甘草各 4.5 公克。
上藥研成細末,加入三份水,煮沸後去渣,一天分三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