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6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63)

裡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婢加朮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裡水症狀:患者面色發黃,浮腫,脈搏沉弱,小便不利,所以稱為裡水。即使小便暢通,也因津液不足而口渴。用越婢加朮湯治療。

【註】

「裡水」為「風水」之誤,既如前述。黃腫之黃,非黃疸色意,謂微帶黃色也。脈沉為水腫病之脈證,故令病水者,即因脈沉,小便不利,故發水腫病之義也。假令云云者,假令小便頻多,則致體液亡失,故令渴之意。然此為行文上必要上作如是記,非小便不利時不渴,惟自利時有渴之義,則其在任何症狀皆有渴證可知矣。

白話文:

「裡水」是「風水」的誤寫,正如前面所述。黃腫的黃,不是黃疸色的意思,而是說微微帶黃。脈沉是水腫病的脈證,所以令病水者,就是因為脈沉,小便不利,所以發水腫病的意思。假令云云者,假設小便頻多,就會導致體液流失,所以令渴的意思。但是,這是文章上必須這樣記載,不是說小便不利的時候不渴,而是只有在利小便的時候纔有渴的意思,那麼無論是什麼症狀,都可以知道都有渴證。

裡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裡水,可以用越婢加朮湯或甘草麻黃湯來治療。(《金匱要略》)

【註】

甘草麻黃條下。

肉熱極,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越婢加朮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甘草》、《麻黃》兩則條目下註解。

身體發熱到了極致,體內津液耗盡,皮膚毛孔張大,大汗淋漓,厲風之氣入侵,導致下半身手腳虛弱。可以服用越婢加朮湯來治療。(根據《金匱要略》記載)

【註解】

尾臺氏曰:「按《外臺》引《刪繁肉極論》曰:『肉極云者,肉變色,多汗,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不欲飲食,食則咳,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不得移動,名曰厲風。』」

白話文:

尾臺氏說:「根據《外臺祕要》引用的《刪繁肉極論》中說:『肉極,就是肉變色,多汗,身體沉重,懶惰,四肢不想舉起,不想吃東西,吃東西就會咳嗽,咳嗽就會右脅下疼痛,疼痛隱隱地牽拉到肩背,不能移動,這叫做厲風。』」

則本條之義,似無遺憾。然本方可用於腳氣,是根據於「下焦腳弱」之四字,不可不附詳也。

越婢加朮湯方

白話文:

越婢加朮湯方

此方用於腳氣,是根據「下焦腳弱」四字而來,不可不詳細說明。

麻黃7克,石膏20~100克,大棗5克,甘草2.5克,生薑3.5克,朮5克。

白話文:

麻黃7克,石膏20到100克,大棗5克,甘草2.5克,生薑3.5克,朮5克。

煎法用法同前。

越婢加苓朮湯

越婢加朮湯中加茯苓7克。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越婢加朮湯證之有茯苓證者。

越婢加朮附湯

越婢加朮湯中加附子0.5克以上。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越婢加朮湯證之有附子證者。

越婢加苓朮附湯方

越婢加朮附湯中加茯苓7克。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越婢加朮附湯證之有茯苓證者。

白話文:

越婢加茯苓湯方

在越婢加朮湯中加入茯苓 7 克。煎製方法和用法與前同。

【主治】治療具有茯苓證的越婢加朮湯證。

越婢加附子湯方

在越婢加朮湯中加入附子 0.5 克以上。煎製方法和用法與前同。

【主治】治療具有附子證的越婢加朮湯證。

越婢加茯苓附子湯方

在越婢加朮附湯中加入茯苓 7 克。煎製方法和用法與前同。

【主治】治療具有茯苓證的越婢加朮附湯證。

1. 越婢加半夏湯之注釋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傷寒論》)

白話文:

如果咳嗽合併上氣的症狀,這屬於肺臟脹滿的疾病。病人會出現喘鳴、眼光呆滯、脈象洪大的情況,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

《尤怡心典》曰:「外邪內飲,填塞肺中,為脹,為喘,為咳而上氣,以越婢湯散邪之力多,蠲飲之力少,故加半夏以輔其不逮。不用小青龍者,以脈浮且大,屬於陽熱證,故利辛寒,不利辛熱也。」

白話文:

《尤怡心典》說:「外邪侵犯,內伏飲邪,填塞在肺裡面,就會胸悶、氣喘、咳嗽、上氣,使用越婢湯可驅散邪氣,但化飲的作用較弱,所以加半夏來輔助不足之處。不使用小青龍湯,是因為脈象浮且大,屬於陽熱的證候,所以適合辛寒的藥物,而不適合辛熱的藥物。」

尾臺氏曰:「目如脫狀者,因衝逆而眼目痛甚也。《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病衝頭而痛,目如脫,項如拔。』《靈樞‧經脈篇》中亦同。」

白話文:

尾臺氏說:「眼睛像脫離眼眶一樣,是因為衝脈逆亂,導致眼睛疼痛劇烈。《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病入衝脈,頭痛而疼痛,眼睛像脫離眼眶,脖子像被拉拔。』《靈樞.經脈篇》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由此二說,可知本條之意矣。

越婢加半夏湯

白話文:

根據兩種說法,可以瞭解本條款的意思。

麻黃6克,石膏20~100克,生薑3.5克,甘草2.5克,大棗5克,半夏7克。

白話文:

麻黃6克: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石膏20~100克: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生薑3.5克: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

甘草2.5克: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大棗5克: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

半夏7克:具有化痰止嘔、降逆和胃的作用。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煎法、用法與前面相同。

《醫宗必讀》曰:「社友孫芳其之女,久嗽而喘。凡順氣化痰、清金降火之劑,幾乎無不遍嘗,絕不取效。一日喘甚,煩躁,余視其目脹出,鼻則鼓扇,脈浮且大,肺脹無疑,遂投以此湯。一劑減,再劑愈。」

白話文:

《醫宗必讀》上說:「我的朋友孫芳其的女兒,長久以來一直咳嗽和喘氣。凡是順氣化痰、清金降火之劑,幾乎都遍嘗遍試,卻一點效果都沒有。有一天喘得很嚴重,煩躁不安,我看她的眼睛凸出,鼻子扇動,脈象浮大,肺部脹滿無疑,於是我用這種藥方。一劑藥後症狀減輕,再一劑藥就痊癒了。」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越婢湯證之嘔逆者。」

為則按:「當有煩渴嘔逆之證。」

求真按:「半夏不獨治嘔逆,此定義未妥。」

白話文:

譯文:

東洞翁《本草》上說:「治越婢湯證中出現嘔逆的。」

爲則說:「應當有煩渴嘔逆的證狀。」

求真說:「半夏不只治嘔逆,這個定義不妥當。」

《方輿輗》本方條曰:「哮喘經日不治,痰氣益盛時,則有目脹出或鼻鼓扇之見證。若脈浮大,是陽熱之候,所謂肺脹之證也,以越婢加半夏湯二三劑,可取效。」

白話文:

《方輿輗》本方條上說:「哮喘病持續整天不醫治,痰氣越來越盛的時候,就會出現眼睛凸出或鼻子扇動的症狀。如果脈搏浮而有力,是陽熱的徵兆,也就是所謂的肺脹症狀,用越婢加半夏湯二三劑,就能見到效果。」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肺脹。其證咳而上氣,有喘而氣急甚,似支飲。然支飲之喘,初起胸痛或手足厥冷,而氣急不得側臥;肺脹之上氣,熱勢強而卒發,有目如脫狀,然非難以側臥。半夏與石膏為伍時,有破飲鎮墜之效,與小青龍湯加石膏、厚朴麻黃湯等同功。又心下有水氣,或脅下痛引缺盆者,宜小青龍湯加石膏也。」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裡提到,此藥方可以治療肺脹。其症狀是咳嗽和氣往上升,非常喘氣和氣急,很像支飲。但是支飲的喘,一開始會胸痛或手腳冰涼,氣急到無法側臥;肺脹的氣往上升,熱勢比較強而突然發作,眼睛似乎快要脫窗了,但是並不影響側臥。半夏和石膏一起使用時,有破除飲水、穩固元氣的效果,和「小青龍湯」加石膏、麻黃湯等具有相同的療效。另外,如果心下有水氣,或脅下疼痛牽連到後頸的人,也適合使用「小青龍湯」加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