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總論 (4)
總論 (4)
1. 脈應及診脈法
西醫之診脈,雖偶遇微弱之脈狀時施行樟腦(Camphor)注射,以診脈定療法,非全無之。然多以之供斷病名預後之參考而已,於診脈與治法間不可分之關係,不知也,豈不生輕視之弊乎?反之,中醫診脈為僅次於診腹之重要診斷法,且負有指示治法之任務。如東洞翁之言曰:「多數之疾病,根源於腹部。
」則診腹之重要不俟辯矣。然依病證之種類,有與腹部毫無關係而專現其徵候於脈象者矣。又病雖根源於腹部而現腹證時,欲決其為虛、為實、為陰、為陽,仍必須參照脈應。例如脈浮為表病之徵,必當處以發表劑。然浮而弱時則當用桂枝湯,浮而緊時則當用麻黃湯矣。此乃不依腹證,專憑脈應以決其治法者也。
脈沉為裡病之候,則宜隨腹證而定其治法。然沉而實時則處以下劑;若沉而微、弱、細、小時則當處以人參、乾薑、附子等之溫熱劑矣。此乃對照腹證與脈應,然後斷其療法也。故桂枝證者,屬陽證而表虛也;麻黃證者,屬陽證之表實也。下劑證者,屬陽證之裡實也;人參、乾薑、附子等證者,屬陰證之裡虛也。
如是,脈應及診脈法與斷證療法極有密切關係。自古以來,名醫輩出,極力研究,然後完成此脈學。然脈原富於敏感性,即於平常無病之時,精神若稍有感動則脈立呈變動矣,況於疾病之時,更加種種影響,其變化更複雜矣。故欲求診脈之無誤,須有多年熟練之經驗,否則必不能達到以脈診病之目的也。
大凡不論何學問,總須由經驗鍛煉而成。若直覺力不發達,必不能深入研究技術。診脈亦然,不能全由書中覓得,當就臨床中研究而得之。然對於初學者,不得不示其定型,以為學習之端緒,故自《脈學輯要》中之最要者略加解說,以供參考。
【總說】
朱奉議曰:「凡初下指之先,以中指端按關位。關者,適當掌後之高骨也。乃齊下前、後二指,謂之三部之脈。前指為寸口,後指為尺部。若人臂長,乃疏下指,臂短則密下之。」
求真按:「先以中指端按高骨,即橈骨結節部也,次下食指及無名指,為寸、關、尺三部之脈。適當中指端者為關位,當食指者為寸口,當無名指者為尺部也。」
徐春甫曰:「脈有三部,曰寸,曰關,曰尺。寸法乎天,關法乎人,尺法乎地也。寸部主上,以候胸、心、肺、咽喉、頭目之疾;關部主中,以候胸膈以下至於小腹之疾,脾、胃、肝、膽皆在於中也;尺部主下,以候小腹以下至於腰,腎、膝、胻、足之疾、大腸、小腸、膀胱皆在於下也。」
求真按:「此為《十八難》三部上、中、下診候之法也。…今診病者上部之病則見於寸口,中部之病則見於關上,下部之病則見於尺中,此為最明確之事實。春甫之言,信不誣也。」
白話文:
脈應及診脈法
西醫雖然偶爾會在脈搏微弱時注射樟腦來輔助診斷和治療,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參考脈象來判斷病情和預後,並沒有真正理解脈象與治療方法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不是有點輕視脈診的弊端呢?相反,中醫的診脈法僅次於診腹,非常重要,並且肩負著指導治療的任務。正如東洞翁所說:「大多數疾病的根源在腹部。」所以診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些疾病與腹部毫無關係,其症狀只會表現在脈象上。即使疾病的根源在腹部,出現腹證時,要判斷是虛是實、是陰是陽,仍然必須參考脈象。例如,脈浮是表證的徵象,就應該使用發表劑;但如果脈浮而弱,則應使用桂枝湯;如果脈浮而緊,則應使用麻黃湯。這就是不依靠腹證,單憑脈象決定治療方法的例子。
脈沉是裡證的徵兆,則應該根據腹證來決定治療方法。但如果脈沉而實,則應使用下劑;如果脈沉而微弱、細小,則應使用人參、乾薑、附子等溫熱的藥物。這就是對照腹證和脈象,然後判斷治療方法。所以,桂枝證屬於陽證的表虛;麻黃證屬於陽證的表實;下劑證屬於陽證的裡實;人參、乾薑、附子等藥物適用的情況,屬於陰證的裡虛。
由此可見,脈象和診脈法與疾病的判斷和治療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古以來,名醫輩出,都努力研究,才完成了脈學的發展。然而,脈搏非常敏感,即使在正常情況下,精神稍微受到影響,脈象就會發生變化,更何況是在疾病狀態下,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脈象的變化就更加複雜了。因此,想要準確診脈,需要多年的熟練經驗,否則就無法達到通過脈象診斷疾病的目的。
任何學問都需要通過經驗來磨練。如果直覺能力不強,就無法深入研究技術。診脈也是如此,不能完全依靠書本知識,必須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研究學習。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必須先給他們一些規範化的知識,作為學習的入門,所以本文將《脈學輯要》中最重要的一些內容略加解釋,供大家參考。
總說
朱奉議說:「凡是開始診脈之前,先用中指的指尖按在關脈的位置。關脈的位置,就在手掌後面的高骨處。然後再放下食指和無名指,這就稱為三部脈。食指所在的部位是寸口,無名指所在的部位是尺部。」
求真按:「先用中指的指尖按在高骨上,也就是橈骨結節處,然後再放下食指和無名指,就是寸、關、尺三部脈。中指指尖所在的位置是關脈,食指所在的位置是寸口,無名指所在的位置是尺部。」
徐春甫說:「脈有三部,分別是寸、關、尺。寸代表天,關代表人,尺代表地。寸部主上,用來診斷胸、心、肺、咽喉、頭目等部位的疾病;關部主中,用來診斷胸膈以下到小腹的疾病,脾、胃、肝、膽都在中間;尺部主下,用來診斷小腹以下到腰部的疾病,腎、膝、腿、足以及大腸、小腸、膀胱都在下部。」
求真按:「這是《十八難》中關於三部脈上下中診斷方法的說法……現在診病,上部的病症會表現在寸口,中部的病症會表現在關脈,下部的病症會表現在尺脈,這是最明確的事實。春甫的說法,的確是真實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