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5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53)

1.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之注釋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

白話文:

  1.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
  • 發汗之後,不可再服用桂枝。
  1. 汗出而喘,無大熱者:

    • 若出現汗出且喘息的症狀,但沒有高熱的情形,則:
  2. 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可以服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等藥物組成的湯劑。

【註】

白話文:

  1. 汗出而喘,無大熱者:
  • 如果出汗喘氣,但沒有高燒的話,
  1. 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等藥材配成的湯藥。

麻黃本以無汗為目的,今用於汗出而喘者,乃因《氣血水藥徵》中以麻黃合杏仁則治疼痛而喘,合桂枝則治惡寒無汗,合石膏則治汗出也云。由是觀之,本方有麻黃、杏仁、石膏,無桂枝,此所以本方治汗出而喘也。然麻黃與石膏之本方及越婢湯等證之汗與桂枝湯證之自汗全然異趣,乃因伏熱而榨出,富黏稠性,臭氣強。又無大熱云者,《觀證辨疑》中以為當有大熱而無大熱者也云云。

白話文:

麻黃藥方本是用於治療無汗的,現在用於治療有汗和喘息的病人,是因為《氣血水藥徵》中說,麻黃和杏仁一起用來治療疼痛和喘息,和桂枝一起用來治療惡寒和無汗,和石膏一起用來治療出汗。由此可見,本方有麻黃、杏仁、石膏,沒有桂枝,這就是本方能治療汗出喘息的原因。然而,麻黃和石膏在本方的證候和越婢湯等證的汗,與桂枝湯證的自汗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伏熱而排出,有黏稠性,氣味很濃。又沒有大熱的說法,《觀證辨疑》中認為,應該有大熱而沒有大熱。

《傷寒雜病辨證》中以為有無大熱者,大即大表之大,非大小之大,故謂大表無顯熱,非全無熱之謂也云云。故雖有發大熱之資格,但現在於體表無大熱之謂也。

白話文:

《傷寒雜病辨證》中所講的大熱,是指大表的熱,不是大小的熱,所以所謂的大表無顯熱,並不是說完全沒有熱。因此,即使有發大熱的條件,但是現在在體表沒有大熱的表現,就可以這樣說了。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9.5克,杏仁、甘草各5克,石膏20~100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甘草麻黃湯證之咳而煩渴者。」

白話文: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材料:

  • 麻黃 9.5 克
  • 杏仁 5 克
  • 甘草 5 克
  • 石膏 20~100 克

作法: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二合五勺的水煎煮,煎成一合金屬杯。濾除藥渣,將藥液分為三份,一日溫服三回。

功效:

根據東洞翁的方劑定義,此方劑用於治療因服用「甘草麻黃湯」而出現咳嗽、口渴等症狀。

《方輿輗》本方條曰:「雖用小青龍湯以解表,然喘猶甚者,水熱結也。此時以麻杏甘石為必效之主方也。」

白話文:

《方輿輗》本方條說:「即使使用小青龍湯來解表,但是喘息仍然很嚴重,那是水熱聚結成塊的緣故,此時一定會以麻杏甘石湯為主要治療方劑。」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喘咳不止,面目浮腫,咽乾口渴,或胸痛者。兼用南呂丸、姑洗丸。」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的書中記載:「治療咳喘不止,臉部浮腫,喉嚨乾燥口渴,或胸痛的人。可以同時服用南呂丸和姑洗丸。」

哮喘,胸中如火,氣逆涎潮,大息呻吟,聲如拽鋸,鼻流清涕,心下硬塞,巨里動如奔馬者,宜此方。待痰融聲出之後,以陷胸丸、紫圓之類疏導之。

白話文:

哮喘:症狀是胸中像有火燒一樣,呼吸不順暢,痰液上湧,喘息很大,呻吟不止,聲音像鋸子拉動一樣,鼻涕清稀,心下堵塞,巨裏穴跳動如奔馳的馬。

治療方法:可以使用這個藥方。等到痰液化開,聲音恢復正常後,再用陷胸丸、紫圓之類的藥物疏通。

肺癰,發熱喘咳,脈浮數,臭痰膿血,渴欲飲水者,宜加桔梗,有時以白散攻之。

求真按:「尾臺氏為東洞翁間接之門人,亦有濫用峻下劑之癖。是以氏關於兼用方所說,不可悉信。」

白話文:

肺癰症狀包括發熱、喘咳、脈搏浮數,痰膿血有臭味,且口渴想喝水。治療時應加入桔梗,有時使用白散攻擊。

尾臺氏是東洞翁的間接弟子,也有濫用峻下劑(一種強力的瀉藥)的毛病。因此,他關於兼用方藥的說法,不可全部相信。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麻黃裡面之藥,謂汗出而喘為目的也,其熱沉淪於肉裡而熏蒸於上肺部者,以麻、石之力解之,故此方與越婢湯有「下無大熱」之句也。」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說:「這種處方屬於麻黃類藥物,是用於汗出而喘的狀況,它的熱沉積在肉裡,燻蒸到上肺部,用麻黃和石膏的力量來解除,所以這個藥方和越婢湯一樣,沒有「下無大熱」的說法。」

2.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之注釋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

譯者按:「原文無尾句,今從唐氏《金匱淺注補正本》加之。」

【註】

白話文:

如果病人全身疼痛、發燒,而且下午症状加重,這就是風濕病。這種病是汗出吹風,或長期受寒造成的。可以服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一身盡疼者,一身之關節盡痛也。日晡所者,黃昏時也。「發熱」二字在「日晡所」之上者,謂常發熱,然至日暮時更增劇之意也。此下是說明病名與病因。

白話文:

全身疼痛:是指全身的關節都疼痛。黃昏時加劇:是指傍晚時分疼痛加劇。「發熱」這兩個字在「黃昏時加劇」的上面,是說經常發燒,但到傍晚時分會更加嚴重。以下是說明病名和病因。

東洞翁本方定義云:「治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之不煩渴有水氣者。」然茫然之議論,難以為確據。又當有喘滿之證,然是亦非必有之證,故難為定則也。由余之實驗,本條明述急性、多發性關節炎之證治。苟存其證,於他病亦可活用之,無待言矣。

白話文:

東洞翁說明這個處方時說:「用來治療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但是沒有煩渴症狀,而且有水氣。」然而,這種籠統的議論難以作為確切的依據。又應該有喘滿症狀,但這也不是必須具備的症狀,所以難以作為診斷依據。根據我的實驗,本條明確說明急性、多發性關節炎的病症與治療方法。如果病症存在,也可以活用於其他疾病,這是不言而喻的。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9.5克,甘草5克,薏苡仁19克,杏仁5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麻黃杏仁薏苡湯

材料:

  • 麻黃:9.5 克
  • 甘草:5 克
  • 薏苡仁:19 克
  • 杏仁:5 克

用法:

與前一劑藥方相同,煎煮服用。

《方輿輗》本方條曰:「此湯之證,較麻黃加朮湯則濕邪膩滯稍深,故用薏苡等品歟。夫薏苡,《本經》云治濕痹,《別錄》云除筋骨中之邪氣,余曾運用於梅毒及痛痹等。」

白話文:

《方輿輗》本方條指出:「此湯的症狀,比麻黃加朮湯濕邪膩滯稍深,因此使用薏苡等藥材。薏苡,《本經》說它能治濕痹,《別錄》說它能除去筋骨中的邪氣,我曾用它治療梅毒和痛痹等疾病。」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孕婦浮腫,喘咳息迫,或身體麻痹或疼痛者。治肺癰初起,惡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腫,濁唾臭痰及胸痛者。當其精氣未脫,兼用白散,蕩滌邪穢,則可平復矣。風濕、痛風,發熱劇痛,關節腫起者,加朮、附有奇效。」

求真按:「有朮、附之證,方可加之,否則不宜加也。」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的這段內容提到了該方劑的主要用途和功效。

  1. 治療孕婦浮腫、喘咳、呼吸困難,以及身體麻痹或疼痛。

  2. 治療肺癰初期、畏寒、呼吸困難、咳嗽不止、面目浮腫、咳出混濁惡臭的痰液以及胸痛。

  3. 當患者精氣尚存時,可以使用白散來治療,可以清除體內的邪穢之氣,使病情得到平復。

  4. 風濕、痛風、發熱劇痛、關節腫脹的情況下,如果加入朮、附子等藥材,會有奇效。

內文:「若有朮、附湯證,纔可加入,否則不適合加入。」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風濕之流注而痛不解者。蓋風濕尚在皮膚,未至關節,故只發熱身疼痛,此方能強烈發汗。…又一男子,周身生疣子數百走痛者,與此方而即治。」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記載這個藥方條目說:「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風濕的流注,而使得疼痛不能緩解的疾病。主要是因為風濕還在皮膚上,沒有達到關節,所以僅僅出現發熱、身體疼痛,這個藥方可以強烈發汗。…還有一個男性,全身長出數百個疣子並且疼痛,用這個藥方立即治癒。」

求真按:「淺田氏謂本方不治關節痛,非也,不可從之。又此方之治疣,不外薏苡仁之作用,故單用之亦可有效,但其陳久硬固者效少。」

白話文:

求真按:淺田氏認為這個方劑不治關節痛,這是錯誤的,不可採信。而且這個方劑治療疣,是薏苡仁起作用的,所以單獨使用薏苡仁也可以有效,只是陳舊、硬固的疣效果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