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5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51)

1. 麻黃加朮湯之注釋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朮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體內濕氣過重,會出現身體睏倦、疼痛的症狀, 可以服用麻黃加朮湯來發汗治療,但一定要慎重,不能用溫熱的方法攻伐治療。(出自《金匱要略》)

註:

  • 天行:自然界的運行
  • 本性:先天的稟賦
  • 陰陽:宇宙中的兩大對立統一力量,陰主寒濕、陽主溫熱
  • 氣: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
  • 血:營養身體的液體
  • 精:生命活動的本原
  • 神:主宰人體生理功能的靈明
  • 臟腑:人體內部器官的統稱
  • 經絡: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
  • 營衛:血氣在人體內循行不息的兩種運動方式
  • 衛氣:保衛身體的氣血
  • 營氣:營養身體的氣血
  • 邪氣:致病的因素
  • 正氣: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雜病辨要》曰:「所謂濕者,乃雨濕氣、霧露氣、卑濕氣及山嵐瘴氣之鬱蒸而為淫邪者也。蓋六淫之氣中於人軀,惟此氣濡滯,故漸侵入關節,為痛,為痹,於是有風濕、濕痹之別。關節疼痛而煩者,名曰濕痹。其病在表,宜發汗,此麻黃加朮湯之所宜也。」由此說可解本條。

白話文:

《雜病辨要》中說:「所謂濕性,是指雨水濕氣、霧露之氣、低矮潮濕之氣以及山林瘴氣的鬱熱蒸發而形成的邪氣。六淫之氣侵襲人體,只有濕氣具有濡濕黏滯的特性,所以逐漸侵入關節,引起疼痛,稱為痹。因此,有風濕、濕痹之分。關節疼痛煩悶的,叫做濕痹。此病在表,應該發汗,這時就需要使用麻黃加朮湯。」由此說明可以解釋這一條。

由余之經驗,本方證頗少,而葛根加朮、薏苡仁湯證反多也。

麻黃加朮湯方

白話文:

在我的臨牀經驗中,本方證很少見,而使用葛根加朮、薏苡仁湯的證狀則很多。

麻黃加朮湯方

組成:

  • 麻黃九兩,去節
  • 桂枝三兩
  • 白朮四兩
  • 甘草二兩,炙
  •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 生薑三兩,切
  • 大棗十二枚,擘
  • 清酒一升

製法: 將麻黃、桂枝、白朮、甘草、杏仁、生薑、大棗放入藥鍋中,加入清酒,煎煮取汁。

服用方法: 趁熱服下。

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散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

主治: 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痛,鼻塞流涕,咳嗽氣喘,胸悶腹脹,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浮緊。

麻黃、杏仁各9克,桂枝6克,甘草3克,朮21克。

煎法用法同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麻黃證之小便不利者。」

白話文:

麻黃、杏仁各 180 毫克,桂枝 120 毫克,甘草 60 毫克,白朮 420 毫克。

東洞翁藥方主治:「治療小便不利之麻黃症。」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麻黃湯證一身浮腫,小便不利者,隨證加附子。」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中記載了麻黃湯的方劑,並指出如果患者出現全身浮腫、小便不利的症狀,可以根據病情加入附子作為輔助藥物。

婦人稟性薄弱,妊娠每因水腫墜胎者,其人用越婢加朮湯及木防己湯等即有墜胎者,宜此方,又合葵子茯苓散亦良。

白話文:

婦女體質較為虛弱,懷孕時常因水腫而導致流產。這類人如果服用越婢加朮湯和木防己湯等藥物,也容易造成流產。因此,應該使用此方藥,另外配合葵子茯苓散服用也是很好的。

山行冒瘴霧,或入屈穴中,或於居室浴所,諸濕氣、熱氣鬱閼之處暈倒氣絕者,俱使連服大劑即蘇。

求真按:「本方可知於碳酸氣中毒,有吸入酸素以上之妙效。」

白話文:

在山中行走時不慎暴露於瘴氣與霧氣之中,或是進入了積存濕氣和熱氣而不流通的地方,例如洞穴或是浴室等,導致因為空氣鬱悶而昏倒甚至像氣絕一般的情況下,都應當連續服用大劑量的這帖藥方,就能夠甦醒過來。

求真按:「從這帖藥方可以看出,對於二氧化碳中毒的情況,它具有類似吸氧般的奇妙效果。」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風濕初期發表之藥也,歷節初期亦可以此方發之。此證脈雖浮緩,然以身體煩疼為目的。若最重者,宜越婢加朮湯。」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裡說到:「這個藥方是治風濕病初期、歷節風濕初期的一種發散藥。這個病證的脈象雖然浮緩,但還是要以身體煩疼作為治療目標。假如病最重時,宜用越婢加朮湯。」

2. 甘草麻黃湯之注釋

裡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水在體內,越婢湯加術,主治;甘草麻黃湯,也主治。(《金匱要略》)

【註】:旽,音「ㄕㄨㄛ(shuò)」;𥱴,音「ㄈㄟ(fēi)」;僬,音「ㄒㄧˋ(xì)」;暗疸,即黃疸。

南涯氏曰:「麻黃治表水,不治裡水;柴胡湯治裡水,不治表水。」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按『裡水』疑『皮水』之誤。《外臺》作『皮水,一身面目悉腫』。」

白話文:

南涯氏說:「麻黃可以治療表水,但不能治療裡水;柴胡湯可以治療裡水,但不能治療表水。」

根據《類聚方廣義》本方的記載,懷疑「裡水」是「皮水」的誤寫。《外臺祕要》中記載:「皮水,全身面部都會腫脹。」

據此二說觀之,則裡水即皮水之誤也明矣。而仲景云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者,二方非治同證之意也。但治皮水一點,為二方同一之義耳。本方宜隨下說而運用之。

白話文:

根據這兩種說法來看,裡水實際上就是因誤把皮水而得名,這很明顯。而仲 景所說的越婢加朮湯主治它,甘草麻黃湯也主治它,這兩方並非是治同一個證候的意思,只不過都治療皮水一點,這是兩方有共同之處。所以這個方劑應當根據下面的說法來運用。

東洞翁曰:「甘草麻黃湯治喘急息迫,或自汗,或無汗者。」

求真按:「治水病而腫脹,或喘,或自汗出,或無汗者。」

白話文:

東洞翁說:「甘草麻黃湯治療喘氣急促、呼吸困難,有的會自發性流汗,有的不會流汗。」

求真註解:「治療水腫,有喘息、自發性出汗或不流汗的現象。」

南涯氏注《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條曰:「此證…故四肢先腫而身不腫,與麻黃證異。麻黃證者,身腫而及於四肢也。」

白話文:

南涯氏在《金匱要略》的防己茯苓湯條注中說:「這種證候的病人,總是以前天、今天,四肢先腫,然後身體才腫,跟麻黃湯證候不同。麻黃湯證候的病人是全身水腫,然後才波及到四肢。」

又防己黃耆湯條曰:「凡防己所治者為虛腫,而自下起也。麻黃所治者為實腫,而自上起也。」

白話文:

防己黃耆湯條文說:「防己治療的是虛腫,並且從下部開始腫脹。麻黃治療的是實腫,並且從上部開始腫脹。」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千金方》云:『有人患氣急,積久不瘥,遂成水腫,如此者眾。諸皮中之浮水,致面目身體,自腰以上腫者,皆可以此湯發汗之。』」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裡面關於本方的條目說到:「《千金方》說:『有些人患有氣喘,積累很久都沒有治癒,最後變成水腫,這樣的人有很多。積累在皮膚下的浮水會導致面部和身體腫脹,從腰部以上腫脹的人,都可以用這個湯藥來發汗治療。』」

《金匱‧水氣病篇》云:「中皮水,其脈浮,外證浮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按此證亦宜甘草麻黃湯。

白話文:

《金匱要略.水氣病篇》說:「中皮水,其脈象浮虛,外在症狀有浮腫,按壓時凹陷不彈回,不畏懼風,腹部脹大如鼓,不口渴,應該發汗治療。」

根據此證狀,也適合使用甘草麻黃湯。

求真按:「麻黃本以無汗為目的,而諸家茲云有自汗者,乃因此自汗與桂枝證之自然自汗者不同。因汗不出,病毒無由發泄,鬱積之極,幸開一條血路,而現自汗也。如桂枝湯證其量不多,且不稀薄也。」

白話文:

求真注釋說:「麻黃本來的目的是為了讓人不流汗,但是各家現在卻說有自汗的人,那是因為這種自汗與桂枝證裡面自然流汗的症狀不同。由於汗出不來,病毒沒有辦法發散出去,鬱積到極點,於是打開一條血路,所以出現自汗。像桂枝湯證的症狀,自汗的量不多,也不會稀薄。」

甘草麻黃湯方

甘草12克,麻黃24克。

上銼細,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白話文:

甘草麻黃湯

甘草 12 克,麻黃 24 克。

上二藥搗碎研粉,加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渣,一日分三次溫服。

《方輿輗》曰:「按《金匱‧水氣病篇》中有甘草麻黃湯一方,此雖亦用於裡水,然亦屬可疑。《金鑒》云:『“裡”字當是“皮”字,豈有裡水而用麻黃之理乎。』」

白話文:

《方輿輗》中說:「查閱《金匱‧水氣病篇》中有一首甘草麻黃湯一方,此處雖然也用於治療裡水,但仍然值得懷疑。《金鑒》說:『“裡”字應該是“皮”字,治療裡水怎麼會使用麻黃呢。』」

一男子六十餘歲,患上證。余診之,即與甘草麻黃湯服之,一夜汗出,煩悶而死。後閱《濟生方》有云:「有患氣促,積久不瘥,遂成水腫者,服之有效。但此藥發表,於老人、虛人不可輕用。」余當弱冠,方脈未妥,逮讀《濟生》而大悔前非。

白話文:

一名六十多歲的男子得了某種疾病。我診治後,就給他服用甘草麻黃湯。服用後,他整晚發汗,煩悶而死。後來讀《濟生方》中說:「有人患氣促,積累很久沒有治癒,就成了水腫,服用此藥有效。但此藥發汗,老人、虛弱的人不可輕易服用。」我當時年輕,方脈使用不當,讀了《濟生方》後,非常後悔之前的錯誤。

《橘窗書影》曰:「一人患久年哮喘,感觸風寒,則必發作,不能動搖。余諭之曰:『積年沉疴,非一朝藥石所能除,但可先驅其風寒,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及小青龍湯發表之,表證解,則與麻黃甘草湯。』服二三帖,喘息忽平,行動復常,得以出事。其人大喜,每自效此法而調藥有效,經年後,外感稍觸,喘息亦大減云。

白話文:

《橘窗書影》中提到有一個人患有長年哮喘,一受到風寒,就會發作,而且無法動彈。我告訴他:「這種陳年老病,不是一時半刻的藥物就能治好的,但可以先驅散他的風寒。可以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和小青龍湯來發汗,表證解除後,再服用麻黃甘草湯。」他吃了二三帖藥,喘息突然平息,行動恢復正常,可以外出活動了。這個人非常高興,每次都用這種方法調藥,都很有效果。幾年後,偶爾受到外感,喘息也大大減少了。

余多年苦思治哮喘,得二法:觸觴風寒者主發汗,如森村氏法,為第一法。由寒冷澼飲者,與《外臺》柴胡鱉甲湯及延年半夏湯等,驅除其解飲後,以苓桂朮甘湯加沒食子(《華岡經驗方》),使散服,則喘氣大收,是第二法也。」

白話文:

我多年來費盡心思研究哮喘的治療方法,得到了兩種方法:

第一法:風寒引發的哮喘,主要採用發汗法治療,如森村氏的方法。

第二法:由寒冷飲水引起的哮喘,採用《外臺》中的柴胡鱉甲湯和延年半夏湯來驅除因飲水而產生的疾病,之後使用茯苓、桂枝、朮、甘草、沒食子(《華岡經驗方》)組成的湯藥,讓患者散服,這樣一來,喘氣就會大大減輕。

求真按:「仲景之治法,萬病俱隨證處方,故喘息之治法亦無一定。淺田氏處方之適宜處,雖不能謂為全無。然由余之經驗,誘發於感冒者,以葛根湯、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之合方證為最多。葛根湯、桂枝茯苓丸合方或葛根湯、桂枝茯苓丸、大黃牡丹皮湯合方之證次之。麻黃湯、甘草麻黃湯、小青龍湯證等則較少也。

白話文:

求真按:「仲景的治療方法,會根據每個病人的症狀來開立處方,所以對於喘息的治療方法也沒有固定的規則。淺田氏的處方雖然有適宜的症狀,但不能因此說它就是完全正確的。然而根據我的經驗,由感冒引起的喘息,葛根湯、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的合方證最多。葛根湯、桂枝茯苓丸合方或葛根湯、桂枝茯苓丸、大黃牡丹皮湯的合方證次之。而麻黃湯、甘草麻黃湯、小青龍湯等較少可見。

又不關於感冒而發作者,大概為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之合方,或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之合方,殆有百發百中之效,似覺無柴胡鱉甲湯、延年半夏湯之必要。淺田氏為學識淵博、經驗豐富之名醫也,余亦多從其所學。然從來古方後世折衷家,每有對於古方活用上往往有不徹底之短,此氏所以用如柴胡鱉甲湯、延年半夏湯之愚方乎?」

白話文:

那些不是因為傷風感冒而引起的疾病,大多可以用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這兩種藥方合併使用,或者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大黃牡丹皮湯這三種藥方合併使用,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似乎沒有使用柴胡鱉甲湯、延年半夏湯的必要。淺田先生是一位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名醫,我也曾經向他學習過很多東西。然而,後世的折衷派醫生在使用古方時,往往不徹底,這可能是淺田先生使用柴胡鱉甲湯、延年半夏湯等愚昧藥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