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3)

1.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注釋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主之。(《傷寒論》)

【註】

和久田氏曰:「劫者,因威脅而出物也。夫表邪之輕證,其初不用湯藥,以燒針於肌,威脅出汗,為當時醫者之術,以此病名為傷寒,固非輕證。然醫以火迫於肌,劫而出汗,因亡陽也。亡者,言不自衛其處也。出汗以劫,因而陽氣不能衛於表,衝氣劇而為胸腹之動氣,則必發驚狂之證也。

起臥不安者,亦起亦臥而不能安,乃詳驚狂之狀之辭也。此證以亡陽而致衝逆,下之而致胸滿,內外雖如異途,然其歸趣一也。加龍骨牡蠣之意以鎮動氣,且加蜀漆去痰逐水也,亦由衝逆而逐逼痰氣於心胸也。」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火邪,故湯火傷之煩悶疼痛者及灸瘡發熱者有效。以牡蠣一味,麻油調塗湯火傷,則火毒忽去,其效可推想而知矣。」

《方輿輗》本方條曰:「不寐之人,徹夜雖一目亦不得瞑,及於五六夜時,必發狂,可懼也。亟宜服此方,蜀漆去心腹之邪積也。」

東洞翁於本方定義曰:「治桂枝去芍藥湯證而胸腹動劇者。」

求真按:「淺田氏由火邪之側面說明本方,有持氏自驚狂之方面說明本方,東洞翁由腹證上說明本方,則本方宜用東洞翁說為主,二氏之言為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生薑、大棗、蜀漆各5.5克,甘草3.5克,牡蠣9克,龍骨7克。

上銼細,以水四合,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注釋

原本是傷寒,脈象浮在表面,醫生卻用火攻的方式強迫發汗,導致陽氣耗損,一定會出現驚慌、精神錯亂,坐立不安的情形,這時就適合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註釋:

和久田先生說:「劫」的意思是指用強迫的方式逼迫身體排出東西。原本表證邪氣比較輕微的病症,一開始不需要用藥,當時的醫生卻用燒針的方式刺激皮膚,強迫發汗,這就是當時的醫療手段。這種病叫做傷寒,本來就不是輕微的病。醫生用火攻方式刺激皮膚,強迫發汗,導致陽氣耗損。「亡」的意思是指身體無法自行保護自己。強迫發汗,使得陽氣無法保護體表,氣血衝逆,導致胸腹部的氣機擾動,就會產生驚慌錯亂的症狀。

「起臥不安」是指又想起來又想躺下,卻都覺得不舒服,這是在詳細描述驚慌錯亂的狀況。這種病是因為陽氣耗損導致氣血衝逆,如果用攻下的方式治療,反而會讓胸部脹滿,雖然內在和外在的病理看起來不同,但最終的病因是一樣的。加入龍骨和牡蠣的目的是為了鎮靜擾動的氣機,加入蜀漆則是為了去除痰濕。這也是因為氣血衝逆,導致痰濕積聚在心胸部位。

因為火邪導致的病症,可以採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來治療。

註釋: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對這個方子的解釋是:「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火邪,所以對於被燙傷導致的煩悶疼痛,以及灸瘡發熱等情況有效。如果將牡蠣磨成粉,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燙傷處,可以迅速去除火毒,效果可以想像。」

《方輿輗》對這個方子的解釋是:「失眠的人,即使整夜都無法閉上眼睛,到了五六天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精神錯亂,這是很可怕的。應該趕快服用這個方子,蜀漆可以去除心腹的邪氣。」

東洞先生對這個方子的定義是:「治療使用桂枝去芍藥湯證,但胸腹部氣機擾動劇烈的情況。」

我的看法是:「淺田先生從火邪的角度說明這個方子的作用,有持先生從驚慌錯亂的角度說明,東洞先生則從腹部的狀況來說明。所以這個方子的使用,應該以東洞先生的說法為主,其他兩位先生的說法為輔。」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的處方:

桂枝、生薑、大棗、蜀漆各5.5克,甘草3.5克,牡蠣9克,龍骨7克。

將藥材切碎,用水4合(約480毫升)煎煮成1合(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

2.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之注釋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傷寒論》)

【註】

和久田氏曰:「按此證可作三逆二因觀。火逆一,下之一,燒針一,三逆也。下之,一因,燒針,二因也。『煩躁』二字承上之二因。火逆例曰:『脈浮宜以汗解,而以火灸之,則邪無從出,因火而盛也,病自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為火逆是也。』火逆猶宜和表而救之,反下之而發為煩躁,燒針亦非發汗之正法,因是亦發為煩躁,故成二因,並成一煩躁證。以桂枝、甘草和表緩急,以龍骨、牡蠣鎮驚狂之動氣,煩躁自治之意也。

東洞翁對本方之定義,雖曰:「治胸腹有動而急迫者。」然不若治桂枝甘草湯證而胸腹有動者之為當也。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14.5克,甘草、龍骨、牡蠣各7克。

上藥銼細,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白話文:

如果因為用火攻來治療,反而使病情加重,又因為用燒針的方式治療而導致煩躁不安,這時就應該使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和久田醫師認為,這個病症可以從三個「逆」和兩個「因」來看。「火逆」是一種,「下之」是一種,「燒針」是一種,這是三個「逆」。因為用了「下之」的療法是一種原因,因為用了「燒針」的療法是另一種原因,這是兩個「因」。「煩躁」這兩個字是承接前面所說的這兩個原因而來的。所謂「火逆」的情況是指:脈象浮的時候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卻反而用火攻來治療,這樣邪氣就沒有辦法從體內排出,反而會因為火熱而更加旺盛。這種情況下,病人的腰部以下一定會感到沉重和麻木,這就是所謂的「火逆」。遇到「火逆」的情況,本來應該用溫和的方式來解表,反而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因此產生了煩躁;燒針也不是正確的發汗方法,也會因此導致煩躁,所以產生了兩個原因,共同造成了煩躁的症狀。這個方子用桂枝、甘草來調和體表、緩解急迫的症狀,用龍骨、牡蠣來鎮定因為驚恐而躁動的氣,這就是治療煩躁的主要目的。

東洞醫師對這個方子的定義是:「治療胸腹部有躁動、急迫的症狀」。但我覺得,不如把它看作是治療出現桂枝甘草湯證,並且同時出現胸腹躁動的狀況更為恰當。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的組成

桂枝14.5克,甘草、龍骨、牡蠣各7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合的水煎煮成一合。去除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