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7)
別論 (27)
1. 茯苓之醫治效用
《觀證辨宜》曰:「裡水外行而疼痛者。發熱汗出,朮、苓主之。吐水者,茯苓、澤瀉主之。心下痞,…曰頭眩,曰小便不利者,水滯而氣不行也,茯苓主之。心下悸,曰頭眩,曰厥,曰癲眩,是水氣上攻之證也,茯苓主之。心下滿,曰上衝,曰頭眩,曰小便不利,有氣逆之證者,茯苓主之。咳,…水在血分而致者,茯苓主之。」
本藥之作用,雖如前諸說。然由余之實驗,本藥以利尿之頻數或減少,與胃內停水及心悸亢進,或肌肉之間代性痙攣為主目的,而仲景論及前諸說為副目的,其症狀不問為神經性與心臟或腎臟原因性,皆佳也。
白話文:
《觀證辨宜》說:「體內水液運行不暢,導致體表疼痛的,會發燒、流汗,用白朮、茯苓來治療。如果是嘔吐水的,用茯苓、澤瀉來治療。心口堵悶,…說頭暈,說小便不順暢的,是水液停滯導致氣機運行不暢,用茯苓來治療。心悸,說頭暈,說昏厥,說癲癇,是水氣往上衝的症狀,用茯苓來治療。心口脹滿,說氣往上衝,說頭暈,說小便不順暢,有氣逆的症狀,用茯苓來治療。咳嗽,…是水液在血液中引起的,用茯苓來治療。」
這個藥的作用,雖然如同前面所說的那些,但是根據我的實驗,這個藥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節排尿次數的頻繁或減少,以及改善胃裡積水、心悸亢進,或肌肉間歇性的痙攣。而張仲景所說的那些症狀,是茯苓的次要作用。這些症狀,不論是神經性、心臟性還是腎臟原因引起的,茯苓都有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