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23)
別論 (23)
1. 附子烏頭之醫治效用
側子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別錄》)
療腳氣、冷風、濕痹、大風之筋骨攣急。(甄權)
冷酒調服,治遍身風疹,有神效。(雷斅)
漏監子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時珍)
求真按:「以上之藥物,惟有老、稚、大、小之差,附子與烏頭同效也。」
《藥徵》曰:「附子主逐水,故能治惡寒,身體四肢及骨節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兼治腹痛、失精、下利。」
求真按:「此說亦發本藥作用之一面者也。」
《證治摘要》曰:「門人稻葉節以附子之用法問余。答曰:『夫烏、附之性猛烈,用之有瞑眩而愈者,有不暝眩而愈者,有徒中毒者。烏頭桂枝湯條云:“其知者,如醉狀,得吐為中病。”又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條云:“如冒狀。”此為瞑眩而愈也。又用之其病須臾而增劇,發頭痛,眩暈,或身體不仁,或發熱,上逆,嘔吐等證者,則為中毒也,當速止附子。』復問:『瞑眩吐者與中毒吐者,何以辨之?』答曰:『瞑眩吐者,其病愈後吐也。
中毒吐者,其病增劇而吐也,是其別也。大凡用附子即愈,心氣爽快者,為藥證相應也。與療外科之結毒為動其痼毒而用之者自有徑庭。』然則附子之症狀如何?答曰:『仲景云:“無熱惡寒者”,又真武湯證曰:“腹痛下利”,附子湯證曰:“口中和”,由是考之,無熱惡寒,大便滑或溏,口中和者當以附子為準的。凡大便秘者用之不中,惟冷秘之證用附子而大便通快。
此冬節薄衣之人或婦人月經之時,一身冰冷,少腹痛者多有此證,然惟百人中之一人耳。又痛風之一證,用附子非數日不效者,若大便難,則宜兼用大黃劑,又久服附子,有患眼病者,宜速止附子,不然,則致後有失明者,慎諸。』」
求真按:「此說雖未備,然甚切當,學者宜熟讀之。」
白話文:
附子烏頭之醫治效用
側子
【氣味】味道苦辣,有毒。
【主要治療】可以治療癰腫、風濕痺痛、關節腫痛變形、腰部和腿部疼痛冰冷。(《別錄》記載)
還可以治療腳氣、寒風引起的痺痛、濕氣引起的痺痛、以及麻風病引起的筋骨攣縮。(甄權的說法)
用冷酒調服,可以治療全身性的風疹,效果神奇。(雷斅的說法)
漏監子
【氣味】味道苦辣,有毒。
【主要治療】可以治療嚴重的痢疾、寒性漏瘡、惡性瘡瘍、麻風病。(李時珍的說法)
求真按:「以上這些藥物,只是因為老、嫩、大小的差異,附子和烏頭的功效是相同的。」
《藥徵》說:「附子主要功能是排除體內水濕,因此能治療畏寒、身體四肢和關節疼痛,或感到沉重、麻木、冰冷,同時也能治療腹痛、遺精、腹瀉。」
求真按:「這段話也闡述了這種藥物作用的一個方面。」
《證治摘要》說:「我的學生稻葉節問我關於附子的用法。我回答說:『烏頭和附子藥性猛烈,使用後有的會出現短暫的不適感然後痊癒,有的不會出現不適感就痊癒,有的會直接中毒。像烏頭桂枝湯條文說:“如果感覺像喝醉酒一樣,並且能吐出來,就表示藥效起作用了。”又像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條文說:“如果感覺頭暈目眩。”這些都是出現短暫不適感後痊癒的例子。如果用藥後病情反而迅速加重,出現頭痛、眩暈、身體麻木、發熱、氣逆、嘔吐等症狀,那就是中毒了,應該立即停止服用附子。』他又問:『出現短暫不適感而嘔吐和中毒嘔吐,要怎麼區分?』我回答說:『短暫不適感嘔吐,是病好之後才嘔吐。中毒嘔吐,是病情加重時才嘔吐,這是兩者的區別。一般來說,使用附子後病就好轉,而且感覺心氣舒暢,表示藥物對症。而治療外科毒瘡,是利用附子的藥性去攻毒,和一般用藥有不同的原理。』那麼,附子適合治療什麼樣的症狀呢?我回答說:『張仲景說:“沒有發熱卻怕冷”,又真武湯的證候是“腹痛腹瀉”,附子湯的證候是“口中平和”,從這些來看,沒有發熱卻怕冷,大便滑瀉或稀溏,口中平和,就應該使用附子。如果大便秘結就不適合使用,只有寒性便秘才能通過使用附子而使大便通暢。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冬天衣著單薄的人,或者婦女月經期間,全身冰冷,小腹疼痛,但這種情況百人中僅有一人。對於痛風,使用附子通常要幾天才能見效,如果同時有大便困難,可以合併使用大黃。如果長期服用附子,出現眼疾,應該立即停藥,否則可能導致失明,要謹慎。』」
求真按:「這個說法雖然不夠全面,但是非常貼切,學習的人應該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