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6)

1. 苓甘五味薑辛湯之注釋

衝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苓桂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金匱要略》)

【註】

衝氣即低者,謂服苓桂五味甘草湯後上衝低降也。而反更咳云云者,雖上衝降下而反更咳嗽、胸滿之意。此所以以下申述不得不用本方之理由也,即於此證,雖宜用苓桂五味甘草湯,因無上衝,故去桂枝,以有咳嗽、胸滿,故加乾薑、細辛以治之之意也。

茯苓7克,甘草、乾薑、細辛各5.5克,五味子8.5克。

煎法用法同前。

2. 苓甘五味薑辛夏湯之注釋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以去其水。(《金匱要略》)

【註】

丹波氏曰:「按此節當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作一段看,咳滿即止,是薑辛之效著也。然藥勢燥胃,故發渴,而下焦之水亦隨而發動,此際更宜苓桂五味甘草湯者,意在言外矣。服之以下是承上節治其咳滿之句,服之咳滿即止,當發渴,而反不渴者,言心下為有支飲也。

渴反止,宜從趙氏注(趙注服湯後,咳滿即止,三變而更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反不渴者,為支飲之水蓄積於胸中故也)讀為反不渴,程氏亦然。此支飲與青龍湯證不同。所謂冒者,即前條時復冒之加重也。復納半夏,所以驅水飲,止嘔逆也。

煎法用法同前。

《續建殊錄》曰:「一男子鬱鬱不樂,咳嗽短氣,動搖則胸悸甚,上氣微嘔,不欲飲食,小便不利,盜汗出,時時搶於心下,或胸中痛,與苓甘薑味辛夏湯加人參。服藥後,諸證漸退,逾月痊愈。」

求真按:「苓甘薑味辛夏湯加人參者,為苓甘薑味辛夏湯與人參湯合方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