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9)
別論 (19)
1. 人參之醫治效用
人參以治胃衰弱痞硬,由於新陳代謝機能之減衰為主目的,與續發之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下利等之症狀為副目的而用之。反之,則必有害而無效也。故假令雖有胃衰弱之徵,然無心下痞硬者,則不宜用本藥。雖有心下痞硬,若非此機能減衰之候,亦不宜用本藥。
例如柴胡桂枝乾薑湯證,雖屢呈胃衰弱,胃內停水,然心下不痞硬,故不用本藥。大柴胡湯證雖有心下痞硬,然此痞硬係實證,且是證之總因為新陳代謝機能之亢進,故亦不用本藥也。又附子之證為此機能極度減衰,故頗類似於本藥證,但無心下痞硬,故分別之不難。由此觀之,人參者,為振起復興新陳代謝機能之衰減,但不如附子之作用猛劇,故此藥雖用於機能亢進之陽證,亦有利而無害也。此少陽之原方小柴胡湯中所以亦用本藥也。
以是可知二藥之別矣。
《本草綱目》曰
人參
【氣味】甘,微溫而無毒。
【主治】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本經》)
療胃腸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通血脈,破堅。(《別錄》)
主五勞、七傷、虛損、痿弱,止嘔吐,…消胸中之痰,治肺痿及癇疾之冷氣逆上、傷寒之食不下,凡因虛而多夢紛紜者加之。(甄權)
止煩躁,變酸水。(李殉)
消食,開胃。(大明)
治肺胃之陽氣不足,肺氣虛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止渴,生津液。(元素)
治男、婦一切之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利,久利,小便頻數,瘰癧,…中風,中氣,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之諸病。(時珍)
求真按:「云腸胃中冷,曰冷氣逆上,云陽氣不足者,即為新陳代謝機能衰減之候,治之以人參,理所當然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者,為此藥治胃性神經證之佐證也。又通血脈者,為此藥鼓舞新陳代謝機能衰減之結果。而破堅者,即謂此藥之治心下痞硬作用也。又此藥之治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者,為前機能衰減過久,因而血管弛弛,不能制止血液之滲漏,而以限制此類之出血,可知非為純粹之止血藥也。」
《藥徵》曰:「人參主治心下痞堅、痞硬、支結,兼治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悸。」
白話文:
人參主要用來治療胃功能衰弱,導致腹部脹滿、痞塞的狀況,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新陳代謝功能的衰退,同時輔助處理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反之,如果不是新陳代謝衰弱引起的胃部問題,使用人參反而可能有害而無效。因此,即使有胃虛弱的症狀,但如果沒有心下痞硬的狀況,就不適合使用人參。反之,即使有心下痞硬,如果不是因為新陳代謝機能衰退所引起,也不適合使用人參。
例如柴胡桂枝乾薑湯的症狀,雖然常常呈現胃虛弱、胃內停水的情況,但是因為沒有心下痞硬,所以不適合使用人參。而大柴胡湯的症狀,雖然有心下痞硬,但這種痞硬屬於實證,而且整體病因是新陳代謝機能的亢進,所以也不適合使用人參。另外,附子證的症狀是新陳代謝機能極度衰退,與人參證頗為相似,但是因為沒有心下痞硬,所以區分並不困難。由此可見,人參是用來振奮和恢復新陳代謝機能衰退的藥物,但效果不如附子那麼猛烈。因此,即使將人參用於機能亢進的陽證,也通常有利而無害。這也是為什麼少陽的原方小柴胡湯中會使用人參的原因。
由此可知人參和附子這兩種藥物的區別。
《本草綱目》記載:
人參:
【味道】味甘,性微溫,無毒。
【主要功效】能安定精神,穩定魂魄,止驚悸。(《本經》)
可以治療胃腸寒冷,心腹脹痛,胸脅氣逆脹滿,霍亂吐逆。…能疏通血脈,破除積聚。(《別錄》)
能治療五勞七傷、虛弱損耗、肢體痿軟,止嘔吐,…消除胸中的痰,治療肺痿以及癲癇等寒氣上逆的疾病、傷寒導致的食不下嚥,凡是因為虛弱而多夢紛紜的人都可以使用。(甄權)
可以止煩躁,改善胃酸過多的情況。(李殉)
能幫助消化,開胃。(大明)
能治療肺和胃的陽氣不足,肺氣虛弱、呼吸短促、氣少。能補中氣,緩和中氣,…止渴,產生津液。(元素)
能治療男女各種虛證引起的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瘧疾、腹瀉不止、久瀉、小便頻數、淋巴結核、…中風、中氣不足、肢體麻木、吐血、咳嗽帶血、便血、血淋、崩漏、產前產後等各種疾病。(時珍)
求真按:「記載腸胃寒冷、寒氣上逆、陽氣不足等,都屬於新陳代謝機能衰退的症狀,使用人參來治療是理所當然的。安定精神、穩定魂魄、止驚悸,這些都證明人參有治療胃部神經症的作用。而疏通血脈,是因為人參能鼓舞新陳代謝機能衰退所產生的結果。破除積聚,則是說人參能治療心下痞硬的症狀。至於人參治療吐血、咳嗽帶血、便血、血淋、崩漏等症狀,是因為機能衰退過久,導致血管鬆弛,無法阻止血液滲漏,所以人參的作用是限制這類出血,並非單純的止血藥。」
《藥徵》記載:「人參主要治療心下痞塞堅硬、痞硬、支結,同時治療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躁心悸。」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之注釋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傷寒論》)
【註】
喘家,謂本來有喘證病者。故本條之意指原有喘證人,若現桂枝湯證時,於此湯加厚朴、杏子則佳也。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傷寒論》)
【註】
太陽病,如法不汗解而誤下時,多為氣上衝,若微喘者,為表證未去之徵。然桂枝湯不能獨力治之,當加厚朴、杏子如本方,始可治之也。東洞翁下本方之定義云:「治桂枝湯證而胸滿微喘者。」至言也。所以追加「胸滿」二字者,以本方中有主治胸腹滿之厚朴,則其證當有胸腹滿。
然厚朴之用量少,故只表胸滿而無腹滿,比之桂枝去芍藥湯之胸滿,則本方證為比較的實證而恒存者也。又此胸滿與人參主治之心下痞硬有異,蓋彼為局限的痞硬,而此為普遍的膨滿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7克,甘草、厚朴、杏子各5克。
煎法用法同前。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本有喘證,則謂之喘家。喘家見桂枝湯證者,以此方發汗則愈。若喘因邪而其勢急,邪乘喘而其威盛者,非此方所得而治也。宜參考他方以施治,不宜拘拘也。」
求真按:「此說可信。」
白話文: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的解釋
原文第一段:
喘病患者如果出現桂枝湯證狀,可以使用桂枝湯再加入厚朴和杏子,效果會更好。
原文第二段:
太陽病,如果沒有發汗解表,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常常會導致氣向上衝逆,如果出現輕微喘息,這是表證還沒解除的徵兆。單純的桂枝湯無法處理這種情況,必須要加入厚朴和杏子,才能治好。日本醫家東洞翁將此方定義為「治療桂枝湯證,但同時有胸悶、輕微喘息的狀況」,說得非常精闢。他之所以加上「胸悶」這兩個字,是因為這個方子裡有治療胸腹脹滿的厚朴,所以可以推斷這種情況應該會有胸腹滿悶的症狀。
不過,因為厚朴的用量比較少,所以大多只會感到胸悶,而不會有腹脹的感覺。和桂枝去芍藥湯的胸悶相比,這個方證是比較屬於實證,而且會持續存在的。另外,這裡的胸悶和人參主治的心下痞硬不同,人參治療的是局部性的痞硬,而這裡的胸悶是一種普遍的膨脹感。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的組成
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7克,甘草、厚朴、杏子各5克。
煎煮和服用方法和之前的一樣。
《類聚方廣義》對這個方子的解釋說:「本身就有喘病的人,可以稱作喘家。喘家如果出現桂枝湯的症狀,使用這個方子發汗就能治好。但如果喘是邪氣引起的,而且來勢洶洶,邪氣更助長了喘的氣勢,那就不是這個方子能處理的。應該參考其他方子來治療,不能固守這個方子。」
求真認為:「這種說法值得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