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95)
別論 (395)
1. 當歸四逆湯之注釋
求真按:「下利如傾盆,厥冷甚,殆將如死者,是以桃仁承氣湯強下之。則已存之本方證突然發現也,與前述之仲景原文對照,可明此旨。」
《方輿輗》曰:「當歸四逆湯,用於下純血痢之血便耳。傷寒下血,雖為惡候,然非痢疾之下血,可以此湯愈之。」
和久田氏曰:「腹皮拘攣,似桂枝加芍藥湯及小建中湯之腹狀,且左臍旁天樞(求真按:『天樞者,臍作一寸寬,由其端左右各一寸之處也』)上下有攣痛者,似當歸建中湯、當歸芍藥散證,於右小腹腰間有結聚,手足冷,脈細無力者,當歸四逆湯證也。按此方為桂枝湯方中去生薑,代以細辛,更加當歸、通草而增大棗也。
下焦之寒氣,上在心下,正氣抑塞,不充肌表,不及四肢,血脈澀滯,無決流之勢。細辛能散中焦之冷氣,排除抑塞胃口之水氣。通草能引其水而利小便,通關節,便導其陽。餘為和血脈,滋達正氣者,桂枝湯之方意可知矣。但以當歸為主,和以芍、甘二味,能解腹中之結血攣引者也。
」
《百疢一貫》曰:「休息痢(求真按:『此謂下痢與便秘之交代性者』),有因疝來者,此時有用當歸四逆湯等者,黑便與血交下,當歸四逆湯有效。」
五更瀉(求真按:「謂晝不下利,深更有之」),有用當歸四逆、真武等者,二方無效,死證也。
譯者按:「未盡然也。五更瀉,有因於伏暑者,作伏暑治,都效。」
《餐英館治療雜話》本方條曰:「此方證,以熱手按之,則如蛙鳴,又腹中或左或右,病人自覺有冷處,或自腰至足股處,或左足全體覺冷證,是用此方之標準也。此證屬慢性,有歷五年十年不愈,時發時止者,但起居形態不衰,精神疲憊耳。」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疝家,發熱惡寒,腰腹攣痛,腰腳拘急,手足寒,小便不利者,兼用以消塊。治婦人血氣痛,腰腹拘攣者。治經水不調,腹中攣急,四肢酸痛,或一身習習如蟲行,日頭痛者。」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雖為治厥陰表寒之厥冷藥,然原係桂枝湯之變方,故用於桂枝湯證之血分閉塞者有效。是以先哲謂不僅厥陰病,亦可用於寒熱勝復而手足冷,又加吳茱萸生薑湯,為後世疝積之套劑。陰㿗(求真按:『此陰㿗,鼠蹊小腸氣也』),輕者以此方治之。」
清川玄道曰:「凍風,俗謂凍瘡。《外科正宗》云:『凍風者,肌肉寒極,氣血不行,肌死之患也。』凍風證,諸家有種種之治方,雖未必皆無效,然未聞有神方也。余壯年西游時,訪遠州見付驛古田玄道翁,翁篤信仲景(著有《傷寒論類辨》),傷寒勿論矣,即其他雜證,皆以《金匱》、《傷寒論》為規矩。見翁治凍風,用當歸四逆湯,奏速效。
白話文:
當歸四逆湯的現代白話文註釋
求真說:「腹瀉如水傾瀉,手腳冰冷,幾乎要死的人,這是用桃仁承氣湯強行攻下的結果。這時,原本就存在的當歸四逆湯的證候突然顯現出來。對照之前仲景原文的描述,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方輿輗》說:「當歸四逆湯,是使用在下純血痢的血便情況。傷寒下血雖然是嚴重的症狀,但如果不是痢疾造成的下血,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治好。」
和久田氏說:「腹部皮膚緊繃,類似桂枝加芍藥湯和小建中湯的腹部情況,而且肚臍左邊的天樞穴(求真註:天樞穴是指以肚臍為中心,左右各一寸寬的地方)上下有攣痛,這又類似當歸建中湯和當歸芍藥散的證候。如果右下腹腰部有結塊,手腳冰冷,脈搏細弱無力,那就是當歸四逆湯的證候了。這個方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生薑,改用細辛,再加入當歸、通草,並增加大棗的量。」
「這是因為下焦的寒氣往上走到心下,導致正氣被壓抑,無法充養肌膚表面和四肢,使得血脈運行不順暢,沒有流動的力量。細辛能夠散發中焦的寒氣,排除堵塞胃口的水氣。通草能夠引導體內的水分,利小便,疏通關節,並引導陽氣。其餘藥物則是用來調和血脈,滋養正氣,桂枝湯的方義由此可見。但以當歸為主藥,配合芍藥和甘草兩味藥,能夠解除腹中因血瘀造成的結塊和抽痛。」
《百疢一貫》說:「休息痢(求真註:指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有些是疝氣引起的,這時可以用當歸四逆湯等方子。如果大便出現黑血交雜的情況,當歸四逆湯是有效的。」
「五更瀉(求真註:指白天不腹瀉,只有在黎明時分才腹瀉),有些情況可以用當歸四逆湯、真武湯等方子,如果這兩個方子都沒效,就是死證了。」
譯者按:「這不一定。五更瀉,有些是因暑邪潛伏在體內所致,用治療伏暑的方法,就都有效了。」
《餐英館治療雜話》關於此方的條目說:「使用此方的標準,是用熱手按壓腹部,會像青蛙叫一樣,而且腹部,可能左側或右側,病人自己感覺有發冷的地方,或是從腰到腿部,或是整個左腳感覺冰冷。這證狀是屬於慢性的,可能持續五年十年不好,時好時壞,但日常活動能力不減,只是精神疲憊而已。」
《類聚方廣義》關於此方的條目說:「此方可以治療疝氣,如果出現發燒怕冷、腰腹抽痛、腰腿僵硬、手腳冰冷、小便不利等症狀,可以配合使用此方來消散結塊。也可以治療婦女因血氣不順導致的疼痛、腰腹抽痛。還可以治療月經不調、腹部絞痛、四肢酸痛、或全身像有蟲子在爬、頭痛等症狀。」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關於此方的條目說:「此方雖然是用來治療厥陰表寒導致的手腳冰冷,但它其實是桂枝湯的變方,所以對於有桂枝湯證,又伴隨血分閉塞的情況有效。因此前人說不僅是厥陰病,只要是寒熱交替出現手腳冰冷,都可以使用此方。再加上吳茱萸和生薑湯,就成了後世治療疝氣的常用方劑。對於輕微的陰㿗(求真註:指腹股溝處的小腸疝氣),用這個方子也能治好。」
清川玄道說:「凍風,俗稱凍瘡。《外科正宗》說:『凍風,是肌肉受到極寒侵襲,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壞死的疾病。』對於凍風的治療,各家都有不同的方法,雖然不見得都無效,但也沒有聽說過有特別有效的。我年輕時西遊,在遠州拜訪了付驛古田玄道先生,他非常信奉仲景(著有《傷寒論類辨》)。他無論是治療傷寒,還是其他雜病,都以《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為準則。我看到他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凍瘡,效果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