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85)
別論 (385)
1. 真武湯之注釋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以內有水氣為目的,而與其他附劑不同。此因水飲,心下悸,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或覺麻痹不仁,手足牽引,或水腫,小便不利,其腫虛濡而無力,或腹以下有腫,而臂、肩、胸、背羸瘦,其脈細,或浮虛而大,心下痞悶,而飲食無味者。或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用之有效。
方名宜從《外臺》,及《千金翼》,作玄武也。」
《橘窗書影》曰:「一人旅行後,嬰瘟疫,醫療之,數十日不解。微熱,水氣,脈沉微,四肢微冷,精神恍惚,但欲寐。余診曰:『病在少陰。』因與真武湯加人參,二三日,精氣大復,微熱已解,而食大進,調理數旬而愈。余每逢此等證,不論熱之有無,與真武加人參,每每奏效。
或難曰:『異於仲師之旨也。』余曰:『唯認其為少陰病,與真武湯、附子湯等之正方耳,況發熱一證,真武湯中具載耶!』」
一婦人年垂七十,自春至夏,頭眩不止,甚則嘔逆欲絕,脈沉微,兩足微腫,醫二三療之,不愈。余與真武湯兼用妙香散,數日,目眩大減,起居得安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目的是為了處理體內有水氣的情況,和其他使用附子的方劑不同。這個方子適用於因為體內有水飲而引起的心悸、身體肌肉跳動、顫抖到好像要倒在地上、或是感覺麻木不仁、手腳抽動、或是水腫、小便不順暢,水腫部位摸起來虛軟無力,或是只有腹部以下水腫,但手臂、肩膀、胸部、背部卻很瘦弱,脈象細微,或是浮虛而大,心下覺得悶脹,吃東西沒有味道。或是四肢感到沉重、疼痛、腹瀉,使用這個方子會有效果。
這個方子的名稱應該依照《外臺秘要》和《千金翼方》的記載,寫作「玄武湯」。
《橘窗書影》中提到,有一個人旅行回來後,感染了瘟疫,經過治療幾十天都沒有好轉。他有輕微發熱、體內有水氣、脈象沉微、四肢輕微冰冷、精神恍惚,只想睡覺。我診斷後認為:「這是少陰病。」於是給他服用真武湯並加入人參,兩三天後,他的精氣大為恢復,輕微發熱也退了,食慾也大增,經過數十天的調理就痊癒了。我每次遇到這類病症,不論有沒有發熱,都會使用真武湯加人參,常常都能見效。
有人質疑說:「這和張仲景的用意不同啊。」我說:「只要確認是少陰病,就可以使用真武湯、附子湯等正方,況且發熱這個症狀,真武湯的記載中本來就有啊!」
有一位七十歲左右的婦人,從春天到夏天,頭暈個不停,嚴重時還會想吐到快要昏厥,脈象沉微,兩隻腳輕微水腫,看了兩三個醫生都沒治好。我給她服用真武湯並搭配妙香散,幾天後,頭暈大為減輕,生活起居也恢復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