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76)
別論 (376)
1. 當歸芍藥散之注釋
婦人懷孕,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金匱要略》)
【註】
懷孕者,妊娠也。㽲痛之㽲,緩緩之義也。婦人妊娠,腹內攣痛者,雖以本方為主治,然此證未必皆以本方為主治。恐「腹中㽲痛」之上,省略「其證」之二字。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金匱要略》)
【註】
婦人腹內有諸種之急痛者,以本方為主治也。然此證未必皆以本方為主治,亦恐省略「有其證」等字。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芎藭各1克,茯苓、朮各1.3克,澤瀉2.3克,芍藥4.8克。
上為細末,一日三回分服,或增量二倍以上,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但腹痛不劇,無下痢者,不增量芍藥。
白話文:
當歸芍藥散之注釋
懷孕的婦女,肚子裡隱隱作痛,可以使用當歸芍藥散來治療。《金匱要略》
註釋:
所謂懷孕,就是指妊娠。而「㽲痛」的「㽲」,是指疼痛緩慢的意思。婦女懷孕時,如果肚子裡面出現痙攣性疼痛,雖然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但這種症狀並不一定都適用這個方子。可能是原文在「腹中㽲痛」這句話的前面,省略了「這個病症」這兩個字。
婦女肚子裡出現各種疼痛的疾病,可以用當歸芍藥散來治療。《金匱要略》
註釋:
婦女肚子裡面有各種急性疼痛,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但這種症狀並不一定都適用這個方子,可能是省略了「有這個病症」等字。
當歸芍藥散的配方
當歸、川芎各1克,茯苓、白朮各1.3克,澤瀉2.3克,芍藥4.8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一天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將藥量增加兩倍以上,用水二合五勺(古代容量單位)煎煮成一合(古代容量單位),去除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但如果腹痛不嚴重,也沒有腹瀉的情況,則芍藥的用量不需增加。
2. 當歸芍藥散之腹證
仲景不過示本方宜用於婦人之腹痛,然本方用途不如是少也。苟有腹證,不論男女老少一切之病證,皆可用之,實一日不可缺之要方也。余由經驗歸納之,本方類似芎歸膠艾湯,其主治亦相似。所異者,彼有當歸、川芎之外,因有地黃、阿膠、艾葉,故止血作用頗有力,此僅有當歸、芎藭,其作用比較的微弱也。
然反於彼而含茯苓、朮、澤瀉,故有治冒眩、心悸、心下悸、肉瞤筋惕、小便不利之特能,是以本方能奏效於腦、神經、肌肉、心、腎、子宮等疾患也,腹證亦相酷似。然此證本因水毒停蓄,故腹部稍軟弱而胃內必有停水,且他體部亦得認為停水之候,此其別也。
《三因方》曰:「當歸芍藥散,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之則通暢血脈,癰瘍不生,消痰,養胃,明目,生津。」
【註】此血暈,腦貧血也。崩中,子宮出血也。消痰,去胃內停水也。明目,治弱視也。
《元和紀用經》云:「本為六氣經緯圓,能祛風,補勞,養真陽,退邪熱,緩中,安和神志,潤澤容色,散邪熱、溫瘴、時疫。安期先生賜李少君久餌藥,後仲景增減之(求真按:『增減用量也』),為婦人懷孕腹痛之本方。」
【註】補勞,本方治肺結核疑似證也。使潤澤容色者,此方治貧血之結果也。而陳言謂退邪熱,散溫瘴、時疫,然由余之經驗,本方解熱作用不顯著,僅能治有微熱耳,此說不可妄信。
《續建殊錄》曰:「某人患腹痛,來謁先生。自手按其腹,良久,曰:『余得斯疾,醫索四方,吐下針灸,無不極盡其術,然百治無效,遷延七年矣,今請公賜診,雖死無怨。』先生診之,自臍旁至胸下,攣急㽲痛,日夜無間,乃與當歸芍藥散,三日,沉疴頓去。」
求真按:「吾國用此方,殆自南涯氏始。余用之者,亦氏治驗之賜也。」
婦人年二十三,左腳攣急百日許。一日上攻,吐而不能言語,醫作腳氣治不效。先生診之,胸腹有動,自小腹至胸下攣急,小便不利,乃作當歸芍藥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之煎劑」)與之。二帖,上攻稍弛,言語復常,腹痛依然,因與硝石丸(求真按:「是大黃芒硝之丸方也)」。食頃,二便通快,尿色如血,諸證漸除,月餘痊愈。
求真按:「自小腹至胸下攣急,是左腹直肌攣急也。尿色如血者,瘀血自泌尿器排泄之證。」
一婦人足趾疼痛,不得步行。一日,腹中攣急,上衝於心,絕倒不知人事,手足溫,脈數,兩便不通,與當歸芍藥散,小便快利,色如血,諸證頓除。
求真按:「是仲景所謂厥陰病,即腦貧血之劇者。」
《成績錄》曰:「一男子,腹痛七年,上迫胸背,請先生治,與當歸芍藥湯,服十五六帖,下黑血而愈。」
白話文:
當歸芍藥散這個方子,張仲景只說它適用於婦女腹痛,但其實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只要有符合它的腹部症狀,不論男女老少,各種疾病都可以用它,實在是每天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劑。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方子類似芎歸膠艾湯,它們的主治方向也很接近。不同的是,芎歸膠艾湯除了當歸、川芎之外,還含有地黃、阿膠、艾葉,因此止血效果很強;而當歸芍藥散只有當歸、川芎,止血作用相對較弱。
但是,當歸芍藥散卻有芎歸膠艾湯所沒有的茯苓、白朮、澤瀉,所以它特別能治療頭暈目眩、心悸、心下悸動、肌肉抽搐、小便不利等症狀。因此,當歸芍藥散對於腦部、神經、肌肉、心臟、腎臟、子宮等方面的疾病都可能有效,這些疾病的腹部症狀也與當歸芍藥散的適用症狀很相似。然而,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通常是體內水液停滯,所以患者腹部會稍微軟弱,胃裡會有停滯的水液,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水液停滯的跡象,這就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三因方》說:「當歸芍藥散,治療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以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漏不止、久痢不癒等情況。經常服用可以疏通血脈,預防癰瘍,消除痰液,滋養胃部,明亮眼睛,生津止渴。」
【註解】這裡說的「血暈」,是指腦貧血。「崩中」,是指子宮出血。「消痰」,是指去除胃內的停水。「明目」,是指治療視力減弱。
《元和紀用經》說:「當歸芍藥散能調和體內氣血的運行,祛除風邪,補益勞損,滋養真陽,驅退邪熱,緩和中焦,安定神志,潤澤容顏,散發邪熱,溫散瘴氣和時疫。安期先生把這個藥方送給李少君長期服用,後來張仲景加以調整(我認為是指調整劑量),成為治療婦女懷孕腹痛的主要方劑。」
【註解】這裡說的「補勞」,指的是當歸芍藥散可以治療類似肺結核的疾病。能使容顏潤澤,是因為此方可以治療貧血。至於說它能退邪熱、散溫瘴和時疫,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方子的解熱作用並不顯著,只能治療輕微發熱,這種說法不能輕信。
《續建殊錄》記載:「有個人腹痛,來求診於先生。先生親自按壓他的腹部,良久,說:『我得了這個病,遍訪名醫,用盡了吐法、瀉法、針灸等各種方法,都沒能治好,已經拖延七年了。現在請先生診治,即使死了也無怨言。』先生診斷後,發現他的腹部從肚臍旁到胸下,都緊縮絞痛,日夜不停。於是給他服用當歸芍藥散,三天後,久病就痊癒了。」
我認為:我國使用這個方子,大概是從南涯氏開始的。我之所以會使用這個方子,也是得益於南涯氏的治療經驗。
有個二十三歲的婦女,左腳抽筋緊縮大約一百天。有一天,病向上發作,導致嘔吐、不能說話。醫生當作腳氣病來治療,但沒有效果。先生診斷後,發現她胸腹部有跳動感,從小腹到胸下都緊縮,小便不利。於是開當歸芍藥湯(也就是這個方子的湯劑)給她服用。兩帖之後,上衝的症狀稍微緩解,可以說話了,但腹痛依舊。因此又給她服用硝石丸(也就是含有大黃芒硝的丸劑)。沒多久,大小便都通暢了,尿液像血一樣,各種症狀逐漸消除,一個多月後就痊癒了。
我認為:從小腹到胸下的緊縮,是左腹直肌的痙攣。尿液像血,是瘀血從泌尿系統排出的表現。
有個婦女腳趾疼痛,不能走路。有一天,腹中絞痛,向上衝到心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腳溫熱,脈搏跳動很快,大小便不通。給她服用當歸芍藥散後,小便順暢,顏色像血,各種症狀立刻消除。
我認為: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厥陰病,也就是腦貧血非常嚴重的情況。
《成績錄》記載:「有個男子,腹痛七年,向上壓迫胸背。請先生治療,先生給他服用當歸芍藥湯,服用十五六帖後,排出黑色瘀血,病就好了。」
有個男子,腹痛六七年,湯劑、丸散、砭針、按摩等各種方法都嘗試過,但都沒有效果。於是來求診於先生。先生診斷後,發現他腹部緊縮,不能彎腰仰頭,疼痛牽引到胸背,腹部像被針刺一樣,胸背像被啃咬一樣。於是給他服用當歸芍藥湯,同時服用消塊丸,慢慢就好了。
有個人患了腹脹病,有個醫生用大黃之類的瀉藥來攻下,腹脹依舊,而且呼吸困難,腹痛比之前更嚴重。先生診斷後,發現腹脹從胸肋開始,蔓延到心下、小腹,腹內氣體沸騰,向上衝到胸部,勢如波濤洶湧,每天下午出現潮熱,大便不通,有時咳嗽,有時頭暈,飲食和平常一樣。讓學生診斷,學生都認為應該用大黃、芒硝來攻下。先生則給他服用當歸芍藥散,並告訴他:「如果能疏散積聚的氣體,疏通瘀滯的血液,病就一定會好。」病人買了藥回去,服用了三天,拉了好幾次,排出了大約五六升的水。過了幾天,腹脹減輕了一半,但氣還是上衝,繼續服用原方,並加消塊丸,不久就痊癒了。
我認為:實證中有虛證的表現,虛證中有實證的表現。如果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就很容易錯失病因,學者們不可不勉力啊。
有個婦女,一天吃三十多次飯,每次只吃一兩口,腳以下都不能動彈,已經兩年多了。胸下緊縮,時常壓迫心下。先生給她服用當歸芍藥散,病就好了。
有個男子,頭暈不能站立,胸下疼痛,肩背僵硬,大便不通,飲食照常。先生給他服用當歸芍藥湯,各種症狀都治好了。
我認為:肩背僵硬,絕對不是葛根湯的主治範圍。
有個商人,走路時,被人不小心踩到腳,就變成跛腳了。大家都以為是腳氣病。於是請先生診斷,先生發現他沒有呼吸困難、喘息的症狀,而是腹痛向上衝,時時竄動,神情恍惚。於是給他服用當歸芍藥湯,小便通暢,顏色像皂角汁,跛腳也隨之好了。
《險證百問》說:「兩腳或一腳,突然劇烈酸痛,不能走路,這種情況大約持續兩三天,或者十幾天,用藥就會好,不用藥也會好。但是,可能會每年發作一兩次,最後變成慢性病。老師說兩腳或一腳,劇烈酸痛等等。…最近有個婦女患了這種病,不能走路,幾個月後疼痛蔓延到胸腹部,腹部絞痛,吃東西就吐,小便不利,嘴唇乾燥,呼吸急促,不省人事,從心下到小腹,手都不能靠近。醫生以為是腳氣病,用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我診斷後,發現她胸中沒有心悸的現象,呼吸困難是有緩急的,不是腳氣衝心證。於是給她服用當歸芍藥散的湯劑。服用了三帖後,疼痛消退,腹中雷鳴,小便順暢,顏色紫黑,突然就恢復了知覺,想喝水但不會嘔吐了。第二天,腹脹,大便不通,加服消塊丸,排出了黑色的瘀血,腹脹立刻消失。服用煎劑十幾天後,走路就和正常人一樣了。」
《青州醫談》說:「當歸芍藥散的腹部症狀是,肚臍旁邊有拘攣感,疼痛會從右邊移到左邊,按壓左邊會移到右邊,疼痛會延伸到心下或者背部的第七八椎骨。」
我認為:青州氏是南涯翁的弟子,所以對張仲景的學說有很多心得。雖然不一定全部正確,但他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類聚方廣義》在當歸芍藥散的條文下說:「治療妊娠、產後,下痢腹痛,小便不利,腰腿麻木無力,或眼睛紅腫疼痛。如果下痢不止,怕冷,可以加附子。如果沒有下痢,大便不通,可以加大黃。」
我認為:下痢不止,即使怕冷,也不要輕易加附子。
有個婦女月經停止三四個月。診斷後,發現她腹部緊縮,摸不到胎動,或腹部疼痛,類似血瘕,難以判斷是否懷孕。用這個方子加大黃,則大小便通暢,十天左右,腹部就鬆軟了。如果是懷孕了,胎氣會迅速增長。如果懷孕幾個月,胎兒發育遲緩,腹部拘急,也適合用這個方子。
婦女血氣疼痛,小便不利,有些情況適合用這個方子。
我認為:婦女的胃部和子宮痙攣,有些情況適合用這個方子,效果很好。
眼睛紅腫疼痛的患者,如果心下有支飲,頭暈流淚,腹部拘攣,也適合用這個方子。
我認為:這種眼睛紅腫疼痛,只是紅腫流淚而已,不是炎症很嚴重的情況。
脫肛腫痛,不斷流水的,也有奇效。
我認為:脫肛如果是胃腸肌肉鬆弛的一部分表現,也就是水排不出來的,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