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7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73)

1. 芎歸膠艾湯之腹證

因方中有芍藥、甘草,腹診上雖認為腹直肌攣急,然與由於其他原因者不同。若因於瘀血者,則其攣急限於左側,故雖似於桂枝茯苓丸證,然不如彼有桂枝,故無上衝之候。無茯苓,故無心悸,心下悸,肉瞤筋惕證。又與彼有桃仁、牡丹皮異,而含有芎藭、當歸、艾葉,故彼治比較的實證性瘀血,而此主陰虛性瘀血也,故腹部之實狀不如彼,一般軟弱無力也,臍下雖有瘀血塊,亦軟弱微小也。雖然,因有地黃,則煩熱著,且有臍下不仁證。

有阿膠,為治脫血頗有力也。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漏下腹中痛,及吐血、下血者。按凡治吐血、下血諸血證者,男子與婦人無別。」

求真按:「余之經驗,本方主治吐血,不如主治下血也。」

《方輿輗》本方條曰:「妊娠下血一應者,任其下可也。如不止,名曰漏胞。此證恐將胞乾子死。又妊娠中有忽然下血者,不速治,必致墜胎。以上二證,雖緩急異勢,皆宜芎歸膠艾湯,且此湯不僅下血,妊娠雜證效用甚多。《千金》卷三,妊娠諸病篇引曰:『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頓仆失踞,胎動不安,傷損腰腹而痛欲死,若有所見,及胎奔上搶心短氣方。』又數墜胎者,吾師以此為保孕之藥。

求真按:「本方有效於傷胎、墜胎者,雖如二說,若無如上之腹證,不可輕用之。」

假令妊娠腹中痛,因下血而腹痛者,此證用膠艾湯。《千金方》已注明矣。

求真按:「本方治下血有腹痛,無論矣。即不下血,而有腹證時,亦能主治腹痛,不可偏執。」

明.薛立齋曰:「大產(求真按:『生理的分娩也』),如栗熟自脫。小產(求真按:『流產也』),如生採之,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半產後,所以有下血不絕證也,然大產後亦有下血不絕者。凡治血須看其色,紫色為舊瘀血,任其下可也。紅,新血也,亟宜止澀之策。

然紫者已盡,紅必繼之,紅盡則淡,勢必然也,宜斟酌治之。血如屋漏水,沉黑不紅,或時來時斷,或如水,或有塊,淋瀝不休者,虛候也,不可誤與寒涼之藥。如脈浮脫,宜用附子,此方載於《千金》卷三,名大膠艾湯。方後云:『治婦人產後,崩傷,下血過多,虛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者之神方。

』主治詳明,卻超原論。」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孕婦顛躓,胎動衝心,腹痛引腰股,或胎覺萎縮狀,或下血不止者,宜用此方。胎不殞者,即安,若胎殞者,即產。治腸痔下血,綿綿不止,身體萎黃,起則眩暈,四肢無力,少腹刺痛者。若胸中煩悸,心悸鬱結,大便燥結者,兼用瀉心湯、黃連解毒湯。血痢不止,無腹滿熱實證,唯腹中攣痛,唇舌乾燥者,此方間有效。」

求真按:「腹痛引腰股,或覺胎有萎縮狀,身體痿黃,起即眩暈,四肢無力,腹滿無熱實證者,為用本方之眼目,宜精思之。」

白話文:

芎歸膠艾湯的腹部診斷

此方因為含有芍藥和甘草,觸診腹部時雖然會感覺腹直肌有痙攣,但與其他原因造成的痙攣不同。如果是瘀血造成的,則痙攣只會出現在左側。雖然看起來與桂枝茯苓丸證有些相似,但此方沒有桂枝,所以不會有往上衝的感覺;也沒有茯苓,所以不會有心悸、心下悸動、肌肉跳動等症狀。此外,此方與桂枝茯苓丸的不同之處在於,此方含有芎藭、當歸、艾葉,而不是桃仁和牡丹皮。因此,桂枝茯苓丸主要治療比較實在的瘀血,而芎歸膠艾湯主要治療陰虛性的瘀血。所以,腹部的實際情況沒有桂枝茯苓丸那麼明顯,通常是軟弱無力的狀態。肚臍下方即使有瘀血塊,也是軟弱且微小的。不過,因為此方含有地黃,所以容易感到煩躁發熱,而且肚臍下方會有麻木感。

此方含有阿膠,對於治療失血有很好的效果。

東洞翁對此方的定義是:「用來治療漏下腹痛,以及吐血、下血等症狀。凡是治療吐血、下血等各種出血症狀,男性與女性沒有區別。」

求真認為:「根據我的經驗,此方治療吐血的效果,不如治療下血的效果。」

《方輿輗》中關於此方的描述是:「妊娠期間出現下血等情況,如果可以讓它自然流出也無妨。如果止不住,就稱為漏胞,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胎兒乾枯而死亡。另外,妊娠期間如果突然出現下血,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流產。以上兩種情況,雖然輕重緩急不同,都適合用芎歸膠艾湯治療。而且,這個湯藥不僅能治療下血,對於妊娠期間的各種雜症,效果也很好。《千金方》第三卷中,妊娠疾病篇引用說:『治療懷孕二三個月到七八個月時,孕婦突然跌倒、胎動不安、損傷腰腹而疼痛欲死、好像看到奇怪的東西、或者胎動向上衝心而氣短等情況。』此外,對於多次流產的孕婦,我的老師會把這個藥當作保胎藥。」

求真認為:「這個藥方雖然對於損傷胎兒和防止流產有效果,但如果沒有上述的腹部症狀,不可以輕易使用。」

假設妊娠期間出現腹痛,是因為下血而引起的腹痛,這種情況可以用膠艾湯。《千金方》中已經明確說明了。

求真認為:「此方治療下血引起的腹痛,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沒有下血,但有上述腹部症狀時,也可用來治療腹痛,不能固執於只有下血才能使用。」

明朝薛立齋說:「正常生產如同果實成熟自然脫落。小產(流產)如同強行採摘,破壞了果皮,切斷了根蒂。所以,流產後會有下血不止的情況。但是,正常生產後也可能有下血不止的情況。凡是治療出血,必須觀察血的顏色。紫色的是舊瘀血,可以讓它自然流出。紅色的是新鮮的血,要趕緊採取止血的措施。

然而,紫色的血排盡後,一定會接著排出紅色的血,紅色的血排盡後,血色就會變淡,這是必然的趨勢,要根據情況來斟酌治療。如果出血像屋頂漏水一樣,顏色沉黑不紅,時來時斷,或者像水一樣,或者有血塊,淋漓不斷,這是虛弱的症狀,不可以誤用寒涼的藥物。如果脈象浮散,應該用附子。這種情況記載在《千金方》第三卷中,名為大膠艾湯。方後說:『治療婦女產後,崩漏,下血過多,虛弱喘息,腹中劇痛,下血不止的神奇藥方。』主治說明很詳細,已經超出了原來的論述。」

《類聚方廣義》中關於此方的描述是:「孕婦跌倒,胎動衝心,腹痛牽引腰部和大腿,或者感覺胎兒有萎縮的現象,或者下血不止,都適合用此方。如果胎兒沒有死亡,就可以安胎。如果胎兒已經死亡,就會生產下來。此方也能治療腸痔出血,久治不愈,身體萎黃,起身就頭暈,四肢無力,少腹刺痛等症狀。如果胸中煩躁、心悸鬱結、大便乾燥,可以同時使用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如果血痢不止,沒有腹脹、發熱等實證,只有腹中痙攣疼痛,口唇乾燥,此方有時也會有效。」

求真認為:「腹痛牽引腰部和大腿,或者感覺胎兒有萎縮現象,身體萎黃,起身就頭暈,四肢無力,腹部脹滿而無發熱等實證,是用此方的關鍵,要仔細思考。」

婦女妊娠期間,常有墮胎的情況,也有的婦女每次生產都不順利,這種情況從開始到結束都適合服用此方。更能在懷孕五個月後,謹慎房事,可以避免不孕的困擾。如果有浮腫、小便不暢的情況,則應該用當歸芍藥散。

求真認為:「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上述的腹部症狀,不可以濫用此方。」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關於此方的描述是:「此方是止血的主要藥方,所以不僅僅適用於漏下、胎盤阻礙。《千金方》、《外臺》中用於治療妊娠跌倒損傷,以及打撲損傷、各種失血等症狀。而且《千金方》中的芎歸湯、《局方》中的四物湯,雖然都是從此方演變而來,但此方的妙效,在於阿膠的滋養血液,艾葉的調理月經,加上甘草的和中。因此,前輩的四物湯,可以說是僵硬不靈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