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6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66)

1. 四逆湯之注釋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云云者,疑有調胃承氣湯證,故曰不可下也。按『當吐之』之下,脫『宜瓜蒂散』四字。又按《千金方》引此條,『溫溫』,作『慍慍』,是也。《正字通》曰:『慍,心被鬱積而煩憒也。』此條之『溫溫』,蓋謂噁心憤悶狀也。

又《素問‧玉機真藏論》曰:『使人逆氣,背痛,慍慍然。』王注曰:『不舒暢也。』張注曰:『悲鬱貌也。』《至真要大論》曰:『慍慍,而復已萌也。』張注曰:『蘊積貌。』合觀之,亦可發溫溫之義矣。」

由此二說觀之,可知本條之意矣。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註】

以下諸條,本宜載於厥陰篇,本篇所以列之者,因與前記諸條有連帶關係也。其意如山田正珍云。內者,腹內也。此證脈微欲絕者,主以通脈四逆湯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大汗出,熱不去,是脫汗也。內,腹中也。《脈經》無『又』字。」

由此可知本條之意矣。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註】

成無己曰:「大汗與大下利,內外雖殊,其亡津液,損陽氣則一。陽虛陰勝,故生厥逆,與四逆湯固陽退陰也。」

求真按:「此大汗,若因大下利而亡失體液,則致血行微細之結果而厥冷也。」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傷寒論》)

【註】

仲景雖列本條於厥陰篇,反近於太陰病者也。注釋詳太陽病篇桂枝湯條。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曰:「既云難治,又處以四逆湯,《論》中斷無此例,疑非仲景之言。」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註】

以下二條,揭於霍亂病篇。本條是論其裡寒外熱之甚者,不可誤以「汗出,發熱惡寒」為表證也。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曰:「此是虛寒內盛,陽氣外脫也。『四逆』之上,脫『通脈』二字。一說云『復利』,當作『不利』,是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既吐且利云云,疑『四逆』之上,脫『通脈』二字。」

求真按:「此二說是也。脈微欲絕者,不外於水毒急迫之劇,則以增量乾薑之通脈四逆湯主治之,當然之理也。」

四逆湯方

甘草4.8克,乾薑3.6克,附子2.4克。

煎法用法同前。

《醫林集要》曰:「乾薑附子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傷寒陰證,唇青面黑,身背強痛,四肢厥冷者,以及諸虛沉寒等證。」

白話文:

四逆湯之註釋

《類聚方廣義》關於這個方劑的條文說:「少陰病,如果吃了東西就吐,這可能是有需要用調胃承氣湯的證候,所以說不能用攻下的方法。這裡『當吐之』的後面,應該漏了『宜瓜蒂散』這四個字。另外,《千金方》引用這條時,把『溫溫』寫作『慍慍』,這是對的。《正字通》解釋說:『慍,是指心中鬱悶積聚而煩躁不安的狀態。』這裡的『溫溫』,大概是指噁心、煩悶的樣子。」

《素問·玉機真藏論》說:「會使人氣機逆亂,背部疼痛,心中悶悶不樂。」王冰註解說:「是指不舒暢。」張景岳註解說:「是指悲傷憂鬱的樣子。」《至真要大論》說:「心中悶悶不樂,病邪又開始萌生。」張景岳註解說:「是指邪氣蘊積的樣子。」綜合來看,這些解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溫溫』的含義。

從這兩種說法來看,可以了解本條文的意思了。

大量出汗,發熱卻不退,體內覺得拘束、急迫,四肢疼痛,又拉肚子、四肢冰冷,而且怕冷,這是用四逆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

以下幾條原本應該放在厥陰篇,這裡之所以把它們放在這裡,是因為它們與前面講的條文有連帶關係,就像山田正珍說的那樣。這裡的「內」指的是腹部裡面。這個證候如果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就要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

《類聚方廣義》關於這個方劑的條文說:「大量出汗,發熱卻不退,這是因為汗出太多了。內,是指腹部裡面。《脈經》中沒有『又』這個字。」

從這些可以了解本條文的意思。

大量出汗,或是大量拉肚子,導致四肢冰冷,這也是用四逆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

成無己說:「大量出汗和大量拉肚子,雖然內外不同,但都是損傷了津液,損耗了陽氣,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陽虛陰盛,所以會產生四肢冰冷的現象,用四逆湯就是為了固陽氣、驅散陰寒。」

求真認為:「這裡說的大量出汗,或是因為大量拉肚子而導致體液喪失,會造成血流變慢,結果導致四肢冰冷。」

拉肚子,腹部脹滿,身體疼痛,要先溫暖體內,再處理表面的症狀。溫暖體內要用四逆湯,處理表面症狀要用桂枝湯。(出自《傷寒論》)

【註】

張仲景雖然把這條放在厥陰篇,但它其實更接近太陰病。詳細的註釋可以參考太陽病篇的桂枝湯條。

嘔吐而且脈搏虛弱,小便又變多,身上有點發熱,出現四肢冰冷的,這種情況很難治療,要用四逆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說:「既然說很難治療,又開四逆湯,在《傷寒論》中沒有這種情況,懷疑這不是張仲景說的。」

嘔吐、拉肚子、出汗、發熱怕冷、四肢拘攣,手腳冰冷,這也是用四逆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

以下兩條出自霍亂病篇。本條是說明體內寒冷、體表發熱的嚴重情況,不能誤以為「出汗、發熱怕冷」是表證。

既嘔吐又拉肚子,小便又增多,而且大量出汗,拉出來的是清稀的糞便,體內寒冷、體表發熱,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這也是用四逆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說:「這是虛寒內盛,陽氣外脫的表現。在『四逆』的前面,應該漏了『通脈』兩個字。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復利』應該寫作『不利』,這樣才對。」

《類聚方廣義》關於這個方劑的條文說:「既嘔吐又拉肚子等等,懷疑在『四逆』的前面,應該漏了『通脈』兩個字。」

求真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對。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不外乎是水毒急迫的嚴重情況,所以要用加大量乾薑的通脈四逆湯來治療,這是理所當然的。」

四逆湯的組成

甘草4.8克,乾薑3.6克,附子2.4克。

煎煮和服用方法和前面提到的一樣。

《醫林集要》說:「乾薑附子湯(求真認為:『這就是本方』),治療傷寒陰證,嘴唇發青、臉色發黑、背部僵硬疼痛、四肢冰冷,以及各種虛寒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