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6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61)

1. 吳茱萸湯之注釋

乾嘔,吐涎沬,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傷寒論》)

【註】

亦載於厥陰篇,然因與前條有連絡,故列之。乾嘔吐涎沫,食穀欲嘔者,與嘔而胸滿之三證,同為水毒由內之下方,迫於肺胃所致。頭痛者,此毒更上迫,而侵及頭腦之劇證,故仲景欲示此意,不揭於太陰、少陰篇,而載於厥陰篇也。然此頭痛,《續醫斷》云:「證有主客者,即物有主客也,治其主者,而客從矣,故治法宜分主客也。主者先見,客者後出,故吐而渴者,以吐為主;滿而吐者,以滿為主也。

桂枝湯有頭痛,有乾嘔;吳茱萸湯,亦有頭痛,有乾嘔。桂枝湯以頭痛為主,乾嘔為客,故頭痛在首;吳茱萸湯,以乾嘔為主,頭痛為客,故頭痛在末。凡客者動,而主者不動,此頭痛不過是客證,乾嘔實為主證也,以之可以鑒別其類證矣。」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4克,人參、大棗各2.4克,生薑4.8克。

上細銼,以水一合五勺,去滓,頓服。

《肘後方》曰:「一方(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人食畢,即噫醋及醋心。」

求真按:「噫醋及醋心,吞酸嘈雜也。」

《聖濟總錄》曰:「人參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心痛。」

張元素曰:「吳茱萸湯之用有三:去胸中之逆氣滿塞,止心腹感寒之㽲痛,消宿酒也。」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嘔而胸滿,心下痞硬者。」

《方機》本方主治曰:「食穀欲嘔者(方意,以氣逆為主證)。吐利(吐瀉也),手足厥冷,煩躁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南呂)。嘔而胸滿者(紫圓)。腳氣上攻而嘔者(紫圓)。若因水腫而嘔者,非此湯所治也。」

《續建殊錄》曰:「一某客嘗患頭痛,痛則嘔發,劇時語言不出,但以手自擊其首,家人不知其頭痛,皆以為狂。先生診之,腹大攣,恰如引線之傀儡狀,蓋因頭痛甚,有如狂狀也,急與吳茱萸湯,二帖,藥盡疾愈。」

一人卒發乾嘔,醫與小半夏湯,七日不瘥,聲動四鄰,於是迎先生。診之心下痞硬,四肢厥冷,乃與吳茱萸湯,三帖而愈。

一人初患頭痛,次日腹痛而嘔,手足厥冷,大汗如流,正氣昏冒,時或上攻,氣急息迫,不能語言,先生與吳茱萸湯,諸證頓除,既而困倦甚,四肢擲席,乃更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數日而瘳。

《成績錄》曰:「一男子,卒然如狂,捧頭踊躍,如頭痛狀,不能言語,乾嘔,目閉,手足微冷,面無血色,周旋堂中,不得少安。先生與吳茱萸湯,五六帖,痊愈。」

一男子,乾嘔頭痛,胸中㽲痛,周身微冷,面色青白。先生與吳茱萸湯,數帖,稍緩,兼用當歸芍藥散而痊愈。

《餐英館治療雜話》曰:「《傷寒論》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之證,已見於前矣,雖與四逆湯證相同,然四逆湯證,吐利而元氣飛騰,手足厥冷,雖煩躁而元陽欲脫,故手足之厥冷,有自底下冷起之氣味,且腹軟而心下無特別阻塞也。吳茱萸湯之目的,雖云手足厥冷,然不惡冷,且自手指表尖冷起者,四逆之證,自指裡冷起,亦煩躁也。

白話文:

乾嘔,吐口水沫,頭痛,用吳茱萸湯治療。(出自《傷寒論》)

【註釋】

這條也記載在厥陰篇,但因為和前面條文有聯繫,所以列在這裡。乾嘔、吐口水沫、吃了東西想吐,和嘔吐且胸悶這三種症狀,都是體內水濕之邪往下走,被壓迫到肺和胃所導致。頭痛,是這水濕之邪更往上走,侵犯到頭腦的嚴重症狀,所以張仲景想表達這個意思,不放在太陰、少陰篇,而是放在厥陰篇。然而這種頭痛,《續醫斷》說:「疾病有主證和客證之分,就像事物有主體和客體,治療主要的問題,次要的問題就會跟著好轉,所以治療方法要分清主客。主證先出現,客證後出現,所以吐又口渴的,以吐為主;胸悶又吐的,以胸悶為主。」

桂枝湯有頭痛、乾嘔;吳茱萸湯也有頭痛、乾嘔。桂枝湯以頭痛為主,乾嘔為次,所以頭痛在最前面;吳茱萸湯以乾嘔為主,頭痛為次,所以頭痛在最後面。凡是次要的症狀會動,主要的症狀不動,這種頭痛不過是次要的症狀,乾嘔才是主要的症狀,可以藉此來分辨相似的病症。

吳茱萸湯藥方

吳茱萸4克,人參、大棗各2.4克,生薑4.8克。

以上藥材切細,用水一合五勺煎煮,去渣,一次性服用。

《肘後方》說:「有一個藥方(求真按:『就是本方』),治療人吃完飯後,就打嗝有酸味或胃裡有酸味。」

求真按:「打嗝有酸味或胃裡有酸味,就是吞酸、胃嘈雜。」

《聖濟總錄》說:「人參湯(求真按:『就是本方』)治療心痛。」

張元素說:「吳茱萸湯的用途有三種:去除胸中逆行的氣,消除心腹受寒的疼痛,消除宿醉。」

東洞翁對本方的定義是:「治療嘔吐且胸悶,心下痞硬的人。」

《方機》對本方主治的描述是:「吃了東西想吐(本方主要針對氣逆的症狀)。吐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的人。乾嘔、吐口水沫、頭痛的人(南呂)。嘔吐且胸悶的人(紫圓)。腳氣病往上攻而導致嘔吐的人(紫圓)。如果是因為水腫而導致嘔吐,就不是這個方子能治療的。」

《續建殊錄》說:「有個病人曾頭痛,痛時就會嘔吐,嚴重時說不出話,只能用手敲自己的頭,家人不知道他是頭痛,都以為他發瘋。醫生診斷後,發現他腹部腫脹、抽筋,像被線拉著的傀儡一樣,是因為頭痛嚴重,才像發瘋一樣,趕緊給他吳茱萸湯,吃了兩帖,病就好了。」

有個人突然乾嘔,醫生給他開小半夏湯,七天都沒好,聲音吵到鄰居,於是請來醫生。醫生診斷後,發現他心下痞硬、四肢冰冷,就給他吳茱萸湯,吃了三帖就好。

有個人剛開始頭痛,隔天腹痛又嘔吐,手腳冰冷,大汗淋漓,正氣虛弱,昏昏沉沉,有時會往上衝,氣喘急促,不能說話,醫生給他吳茱萸湯,各種症狀立刻消除,之後覺得很疲倦,四肢癱軟,於是又給他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幾天後就好。

《成績錄》說:「有個男子,突然像發瘋一樣,抱著頭跳來跳去,像頭痛的樣子,不能說話,乾嘔,眼睛閉著,手腳稍微冰冷,臉色蒼白,在屋裡走來走去,沒有辦法安靜下來。醫生給他吳茱萸湯,吃了五六帖,痊癒。」

有個男子,乾嘔、頭痛、胸口疼痛,全身稍微冰冷,臉色青白。醫生給他吳茱萸湯,吃了幾帖,稍微好轉,又搭配當歸芍藥散才痊癒。

《餐英館治療雜話》說:「《傷寒論》有『吐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快要死的人,用吳茱萸湯治療』的症狀,前面已經說過,雖然和四逆湯證相似,但四逆湯證,吐瀉而元氣耗散,手腳冰冷,雖然煩躁但元陽快要脫離,所以手腳的冰冷,有從身體裡面冷出來的感覺,而且腹部軟,心下沒有特別的堵塞感。吳茱萸湯的目的,雖然也說手腳冰冷,但不怕冷,而且是從手指尖冷起的,四逆湯的冰冷,是從手指裡面冷起的,也會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