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56)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56)

1. 人參湯理中丸之注釋

人參、甘草、朮、乾薑各9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又為細末,以蜂蜜為丸,一日分三回服。(但丸方不如煎劑之劑捷。)

《千金方》曰:「四順理中圓(求真按:『此即本方也』),已產訖,宜服此方。新產藏虛,所以養藏氣也。」

求真按:「若有本方證則可與之,不然即不可用,後世家往往有此語病,不可不慎。」

《傷寒六書》曰:「誤下太陰,而結胸項強,因大陷胸丸一法者,頻與理中丸。」

求真按:「誤下太陰病,無結胸之理,亦無用大陷胸丸之語,恐似是而非。」

《三因方》曰:「病者因飲食過度而傷胃,或胃虛不能消化,致翻嘔吐逆,而物與氣上衝,蹙胃口而使決裂,吐出所傷,其色鮮紅,心腹絞痛,白汗自流,名曰傷胃吐血。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者,因其效最能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也。方證之廣,如《局方》,但吐血不出證,學者當自知之,或煮乾薑甘草湯飲之亦妙。」

求真按:「吐血若是本方證則可處之,不然者,不可用。甘草乾薑湯不外於本方之原方,故有類似之效,不難察之。」

《醫方選要》曰:「理中湯,治五臟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氣刺痛。」

《衛生寶鑒‧補遺》曰:「仲景之理中湯,治傷寒陰證,寒毒下利,臍下寒,腹脹滿,大便或黃、或白、或青黑、或有清穀,及寒蛔上膈而吐蛔者,此因胃寒,非實寒也(求真按:『此非實寒者,是暗示本方能治陰虛證之輕證,而不能治重證也』)。」

《婦人良方》曰:「人參理中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產後陽氣虛弱,小腹作痛,或脾胃虛弱,而少思飲,或去後(求真按:『後,大便也』)無度,或嘔吐腹痛,或飲食難化,胸膈不利者。」

《直指附遺》曰:「理中湯,治柔痙之厥冷自汗。」

《聖濟總錄》曰:「白朮丸(求真按:『此即本方之丸方』),治小兒躽啼,脾胃傷風冷,心下虛痞,腹中疼痛,胸脅逆滿也。又理中湯,治風入腹,心腹㽲痛,痰逆噁心,或時嘔吐,膈塞不通。」

《赤水玄珠》曰:「理中湯,治小兒吐瀉後,脾胃虛弱,四肢漸冷,或面有浮氣,四肢虛腫,眼合不開。」

《小青囊》曰:「理中湯,治噁心乾嘔,欲吐不吐,心下映漾,如人畏船者。又治小兒慢驚,脾胃虛寒泄瀉,及受寒而腰痛等症。」

《外科正宗‧咽喉門》曰:「理中湯,治中氣不足,虛火上攻,咽間乾燥作痛,妨礙吐嚥,及脾胃不健,食少作嘔,肚腹陰疼等症。」

《瘍醫大全》曰:「理中湯,治癰疽潰瘍,臟腑中寒,四肢強直者。」

《痘疹金鏡錄》曰:「理中湯,治痘因裡虛寒而泄瀉,方後曰:『手足厥冷,泄瀉甚者,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人參湯理中丸的註釋

人參、甘草、白朮、乾薑各用9克。

將以上藥材稍微切碎,加水約45毫升煎煮至約15毫升,去除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藥丸,一天分三次服用。(但藥丸的效果不如湯劑快速。)

《千金方》說:「四順理中丸(也就是這個方子),產婦生產完後適合服用這個方子。因為產後身體虛弱,所以用來滋養體內之氣。」

我認為:「如果確實有這個方子所能治療的症狀,就可以使用,否則就不能用。後世醫家常常有這樣的錯誤觀念,必須謹慎。」

《傷寒六書》說:「如果誤用了下瀉藥導致太陰病,出現胸部結塊、脖子僵硬等症狀,可以用大陷胸丸的療法來處理,同時可以頻繁服用理中丸。」

我認為:「誤用下瀉藥導致太陰病,不會有胸部結塊的道理,也不該使用大陷胸丸,恐怕是似是而非的說法。」

《三因方》說:「病人因為飲食過量而損傷胃部,或者胃虛弱無法消化,導致噁心嘔吐,食物和氣體上衝,使得胃部收縮破裂,吐出鮮紅的血,同時伴隨心腹絞痛、全身冷汗。這種情況稱為傷胃吐血。理中湯能止住傷胃吐血,是因為它最能調理中焦(胃部),調和陰陽,安定血脈。這個方子能治療的範圍很廣,就像《局方》所記載的那樣,但《局方》沒有提到吐血的症狀,學習的人應該自己了解。也可以用乾薑甘草湯來代替,效果也不錯。」

我認為:「如果吐血屬於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的症狀,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否則就不能用。甘草乾薑湯其實就是理中湯的原方,所以有類似的療效,不難理解。」

《醫方選要》說:「理中湯,治療五臟因寒氣引起的疾病,包括口噤失聲、四肢僵硬,同時也能治療胃部停滯痰液、冷氣刺痛等症狀。」

《衛生寶鑒‧補遺》說:「張仲景的理中湯,治療傷寒陰證,包括寒毒引起的腹瀉、臍下發冷、腹部脹滿、大便顏色異常(黃色、白色、青黑色不等)或排出未消化的食物,以及因寒氣引起的蛔蟲上逆而吐蛔蟲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胃部虛寒,並非實寒。(我認為:這裡的『非實寒』暗示這個方子能治療陰虛證的輕症,而不能治療重症。)」

《婦人良方》說:「人參理中湯(也就是這個方子),治療產後陽氣虛弱、小腹疼痛,或者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或者排便次數過多,或者噁心嘔吐、腹痛,或者食物難以消化、胸悶等症狀。」

《直指附遺》說:「理中湯,治療因身體虛弱而導致的抽搐、手腳冰冷、自汗等症狀。」

《聖濟總錄》說:「白朮丸(也就是理中丸),治療小兒因脾胃受寒而哭鬧不止,心下虛痞、腹痛、胸脅脹滿等症狀。另外,理中湯也治療風邪入腹、心腹疼痛、痰涎逆流、噁心想吐、胸悶不暢等症狀。」

《赤水玄珠》說:「理中湯,治療小兒腹瀉嘔吐後,脾胃虛弱、四肢漸漸冰冷,或者面部浮腫、四肢虛腫、眼睛睜不開等症狀。」

《小青囊》說:「理中湯,治療噁心乾嘔、想吐又吐不出來、心下不適,就像暈船一樣。又可以治療小兒慢驚風,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以及因受寒引起的腰痛等症狀。」

《外科正宗‧咽喉門》說:「理中湯,治療中氣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的咽喉乾燥疼痛、吞嚥困難,以及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隱痛等症狀。」

《瘍醫大全》說:「理中湯,治療癰疽潰爛、臟腑虛寒、四肢僵硬等症狀。」

《痘疹金鏡錄》說:「理中湯,治療因體內虛寒而導致的腹瀉。方子後面寫道:『手腳冰冷、腹瀉嚴重者,加入附子,稱為附子理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