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52)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52)

1. 太陰病篇

2. 太陰病之注釋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玉函》:「結,作『痞』,是也。」(《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曰:「三陰諸證,多是平素虛弱人所病,故傳變早而速也。少陰篇云:『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因二三日無裡證,故微發汗也。』可見三四日,便兼裡證矣。裡證者,即自利腹痛之類,如真武證等是也。則知少陰雖曰表病(求真按:『此少陰,指少陰之表證也』),其稍重時,則兼下利腹痛等證。

太陰者,謂少陰之邪(求真按:『少陰之邪,為少陰表邪之略也』)轉入於裡者也(求真按:『太陰病,非因少陰之邪轉入於裡,有因太陽病誤下者,又有非因誤下而自然成之者,又有自少陽變化者』)。寒邪在裡,則臟腑失職,是以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也。

吐者,有物由胃中反出。食不下者,胃脘不肯容也。…時腹自痛者,謂有時自痛也。時者何?因得寒則痛,得暖則止也。自者何?以內無燥屎也。蓋陽明之腹滿痛,由於內有燥屎,故非得寒而發,非得暖而止,所以不同也。可見『時自』二字,非苟下也。故後之論曰:『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

』其義益明,所謂若下之者,謂粗工見其腹滿,以為陽明之滿痛,而妄攻下之。殊不知此滿痛,固屬虛寒,與陽明實熱證,大有攻救之別。此必胸下結硬,因裡虛益甚,心氣為之鬱結故也。前一百三十八條曰:『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是也。』」

求真按:「此腹滿雖與陽明證相似,然與彼陽實證不同。此因陰虛,故唯腹壁膨滿攣急,若按其內部,則空虛無物,且無抵抗而不熱也。又吐而食不下,似少陽柴胡湯,然與彼因陽熱者不同,是因胃筋衰弱之結果,而停水使然。自利益甚者,不僅因腸筋痿弱而使停水,且不能保持故也。

又時腹自痛者,以水毒之侵襲為主,故得寒即自痛,得暖亦時自止也。下之必胸下痞硬者,以如是之虛滿證,誤為陽明之實滿,而瀉下之,必至心下痞硬,此即警戒誤下之辭也。」

本條是說太陰病之大綱,故以下所列諸方,皆不出此定義之範圍。然其證之劇者,或有與少陰病、或厥陰病兼發者,此陰病所以與陽病不同也(陽病有轉入、轉屬、合病等證,然無兼發者,例如太陽病轉入少陽,或與陽明合病,然無太陽病與陽明病、或少陽病兼發也)。

白話文:

太陰病的意思是,病人會感到肚子脹滿、想吐、吃不下東西,並且會不停地拉肚子,有時候肚子還會自己疼痛。如果這時候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一定會造成胸口下方出現硬結的現象。《玉函》這本書說:「結,就是指痞」,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註解】

山田正珍說:「三陰經的病症,多半是體質原本就虛弱的人才會得,所以病情的傳變比較快也比較突然。少陰篇提到:『少陰病,發病二三日,可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稍微發汗,因為二三日還沒有出現裡證,所以才稍微發汗。』可見發病三四天,就可能同時出現裡證了。所謂的裡證,就是指拉肚子、肚子痛這類症狀,像是真武湯證就是。由此可知,少陰病雖然說是表證(求真按:這裡的少陰,是指少陰的表證),但是當病情稍微嚴重時,就會同時出現拉肚子、肚子痛等症狀。

太陰病,是指少陰的邪氣(求真按:少陰的邪氣,是指少陰表證的簡稱)轉入體內深處所造成的。(求真按:太陰病,不一定是少陰的邪氣轉入體內深處所造成的,有的是因為太陽病誤用瀉下藥引起的,有的是不是因為誤用瀉下藥而自然形成的,也有的是從少陽病變化而來的。)寒邪在體內,會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所以才會出現肚子脹滿、想吐、吃不下東西、不停拉肚子、以及有時肚子會自己疼痛的症狀。

所謂的「吐」,是指胃裡的東西反流出來。所謂的「吃不下」,是指胃部難以容納食物。所謂的「有時肚子會自己疼痛」,是指肚子時好時壞的痛。為什麼說「時」呢?是因為受到寒冷刺激就會痛,而身體溫暖了就會停止疼痛。為什麼說「自」呢?是因為腸道內沒有乾燥的糞便。陽明病的肚子脹滿疼痛,是因為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所以不是受到寒冷刺激才會發作,也不是身體溫暖就會停止疼痛,因此兩者有所不同。可見「時自」這兩個字,不是隨便用的。所以後面的論述說:「肚子脹滿並且時常疼痛的,屬於太陰病。」這個意思更加明確。所謂的「如果用瀉下的藥物治療」,是指粗劣的醫生看到病人肚子脹滿,就以為是陽明病引起的脹痛,而隨意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他們不知道這種脹痛,其實是因為體內虛寒引起的,與陽明病實熱證,在治療上需要區分開來。這樣亂用瀉下藥,一定會造成胸口下方出現硬結的現象,是因為體內虛弱的情況更加嚴重,心氣因此鬱結不通。之前第一百三十八條說:「病發於陰經,反而用瀉下藥來治療,因此造成痞結。」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求真按:「這種肚子脹滿的症狀雖然與陽明證相似,但與陽明實證不同。這種脹滿是因為陰虛引起的,所以只有腹壁膨脹緊繃,如果按壓肚子內部,則會感到空虛無物,並且沒有抵抗感也不發熱。另外,想吐且吃不下東西的症狀,看似少陽柴胡湯證,但與因陽熱引起的症狀不同,這是因為胃腸肌肉衰弱,導致水分停滯所造成的。不停拉肚子的症狀,不僅是因為腸道肌肉衰弱,使水分停滯,而且也無法保持水分。

此外,有時肚子會自己疼痛,主要是因為受到水毒的侵襲,所以受到寒冷刺激就會痛,而身體溫暖了也會時常停止疼痛。用瀉下藥治療後一定會胸下痞硬,是因為將這種虛性脹滿的症狀,誤認為陽明實性的脹滿,而用瀉下藥來治療,必定會導致胸口下方出現痞硬,這就是警惕不要誤用瀉下藥的意思。」

本條主要講述的是太陰病的基本綱要,所以以下所列舉的各種藥方,都沒有超出這個定義的範圍。然而,太陰病病情嚴重時,可能會與少陰病或厥陰病同時發生,這就是陰病與陽病不同的地方(陽病有傳入、轉屬、合病等證,但是沒有同時發生的情況,例如太陽病轉入少陽,或與陽明病合併發病,但不會有太陽病與陽明病或少陽病同時發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