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5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50)

1. 先輩之論說治驗

以上三方,可施於疝家偏墜證。」

求真按:「偏墜者,陰囊小腸氣也。」

一婦人,苦梅毒十餘年,諸藥皆無效。請余治,診之,脈沉數,顏色憔悴,四肢拘急,肩腕腹背結毒,膿汁常出,臭氣射鼻,因先作烏頭湯及伯州散使服之。四十餘日,更作化毒丸(求真按:「此方,薰陸、大黃、雄黃、亂髮霜、生生乳而成之丸方也」)服之,凡八日,諸患減半。後二十日,再作化毒丸服之如前。

至八日,止服,用紫圓隔日攻之。病減十之八九,毒猶未盡,周身微腫,因換越婢加朮附湯,時以梅肉散攻之。五十日許,毒盡除。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日:「腳氣,痿弱不能起立,麻痹殊甚,諸烏附劑無效者,宜此方。」

治痛風,百節疼痛,腫起,及偏枯,癱瘓,結毒,骨節酸疼,或隆起者,俱宜兼用七寶承氣丸、十乾承氣丸。腹滿便秘,或有塊者,兼用夾鐘圓或大承氣湯。有經水之變者,桃核承氣湯。偏枯證,心氣不定,或健忘,心下痞者,瀉心湯。

治痘瘡,起脹灌膿,其勢不振,灰白內陷,下利身冷,寒戰咬牙,掉頭不止者。

癰疽,累日膿不潰,堅硬疼痛,不可忍者,或已潰後,毒氣凝結,腐蝕不復,新肉難生者,或附骨疽、痿瘡,瘀膿不盡者,或久年梅毒,沉滯不動者,皆主之,隨宜兼用七寶、十乾、梅肉等。又有宜用薰藥者。

《方伎雜志》曰:「破傷風,多由足發疪,如切疪、打撲、足傷等小疪,過五日、七日乃至十五日、二十日,自己亦已忘卻矣,此時有發為風者,醫每誤診之,甚者有角弓反張,兩便不利,手足拘急,人事不省等證。此證輕者,宜用大劑葛根加附子湯;重證宜用烏頭湯與大承氣湯;拘攣而牙關緊閉者,宜與紫圓六七分或一錢。若不敏捷治療,死亡即不旋踵。

又有心下痞塞,時時鬱冒者,宜用瀉心湯。」

一人乞診曰:「九月間,腰腳痛不能步行,托藩醫治,以為疝病,療三十日許,無效。又請他醫,是氣血水家也。其醫云因氣血之滯,所謂乾腳氣是也,服藥三十餘日,更無效。又視一醫,問曰:『有無損傷乎?』答曰:『是矣。從前學習弓馬槍劍柔術等時,腰足時覺疼痛,或由宿疾之發動乎?』於是服其藥。

親族以為損傷之病,宜用鏝以治其外,如是則內外併治,氣血容易循環,即疾病亦可速效矣,然經五十日,亦無效云。」余診之,伏枕已久,故全身大肉已脫,腰股仍甚痛,余用烏頭湯兼七寶承氣丸,服五六日,痛稍輕。用丸藥十日,便少通,轉用芍藥甘草附子大黃湯六帖,二十日許,能扶杖行走於房內云。

至十二月中旬,大概已愈。至廿四五,離床如案,可謂幸矣。」

一婦人乞診,病人云:「三四年前,右脛發附骨痘,一瘍科治之而愈。去年臘月往遠方,感受風寒,腰臀兩腳疼痛,惡寒甚,不知如何?仰臥時兩腳雖可稍伸,然不能動,恐不因附骨疽所致,此是正月二日事也。」熟診之,是附骨疽殘毒發動所致,用葛根加朮、附、反鼻霜治之。

白話文:

以上這三種藥方,可以用於治療疝氣病人中,睪丸或陰囊一側下墜腫脹的症狀。

(求真按:「偏墜」指的是陰囊小腸氣。)

有一位婦人,深受梅毒之苦十多年,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她來請我醫治,我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沉而快,臉色憔悴,四肢僵硬,肩部、手腕、腹部、背部都長有毒瘡,膿汁不斷流出,臭味撲鼻。我先讓她服用烏頭湯和伯州散。吃了四十多天後,我再讓她服用化毒丸(求真按:這個藥方是用薰陸、大黃、雄黃、亂髮霜、生乳製成的藥丸)。服用了八天,各種病症減輕了一半。之後,我又讓她再服用二十天化毒丸,方法與之前相同。

吃了八天後,停止服用化毒丸,改用紫圓,隔一天服用一次。病況減輕了八九成,但毒素還沒完全清除,全身微微腫脹。於是我改用越婢加朮附湯,同時不時搭配梅肉散。大約過了五十天,毒素完全清除。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的本方條文提到:「腳氣病,出現痿弱無力,無法站立,麻木非常嚴重,用各種含烏頭、附子的藥劑都無效的,就應該用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痛風,全身關節疼痛、腫脹,以及半身不遂、癱瘓、毒素積聚、骨節酸痛,或關節隆起的病症。同時可以搭配七寶承氣丸、十乾承氣丸一起服用。如果出現腹脹、便秘,或腹部有腫塊,可以搭配夾鐘圓或大承氣湯。如果有月經失調,則可以用桃核承氣湯。如果半身不遂,同時出現心神不定、健忘、心下痞塞的症狀,則可以用瀉心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痘瘡,痘瘡起疹、腫脹、化膿,但氣勢衰弱,痘疹呈現灰白色,凹陷,並伴隨腹瀉、身體冰冷、發冷、咬牙、頭部不停搖晃的症狀。

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癰疽,膿液多天不破,堅硬疼痛難忍,或是膿液破了之後,毒氣凝結,腐肉難以癒合,新肉難以生長,或是附骨疽、痿瘡,淤積的膿液無法排盡,又或是多年梅毒,病情沉滯不去的,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並根據病情適當搭配七寶、十乾、梅肉等藥物。有些情況適合用薰藥治療。

《方伎雜志》中說:「破傷風,多數是因為腳部小傷口引起的,像是被割傷、撞傷、腳部受傷等。這些小傷口可能經過五天、七天,甚至十五天、二十天,患者自己都忘記了。此時可能會發作破傷風,但醫生常常誤診。嚴重者會有角弓反張、大小便不暢、手腳僵硬、失去意識等症狀。如果病情輕微,可以用大劑量的葛根加附子湯;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烏頭湯和大承氣湯;如果出現肌肉痙攣、牙關緊閉,可以用紫圓六七分或一錢。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快就會死亡。

此外,如果出現心下痞塞、時常感到頭暈的情況,則可以用瀉心湯。」

有一個人來求診說:「九月間,我的腰腿疼痛,無法行走。我找了藩醫治療,他認為是疝氣,治療了三十多天,沒有效果。我又請了另一位醫生,他說是氣血水方面的問題。這位醫生說是氣血瘀滯,屬於所謂的『乾腳氣』,我吃了三十多天的藥,還是沒有效果。我又找了第三位醫生,他問我:『有沒有受過傷?』我回答說:『是的,之前我學習弓箭、騎馬、槍劍、柔術等時候,腰腿偶爾會疼痛,或許是舊疾復發吧?』於是我又服了他的藥。

我的親戚認為是受傷的病,應該用推拿來治療外在,這樣內外一起治療,氣血容易循環,疾病也容易好。然而,經過五十天,還是沒有效果。」我診斷後發現,他因為臥床太久,全身肌肉都已經萎縮,腰部和大腿仍然很痛。我用烏頭湯搭配七寶承氣丸,吃了五六天,疼痛稍微減輕。服用丸藥十天,大便稍微通暢,之後改用芍藥甘草附子大黃湯六帖,大約過了二十天,他可以在房間裡扶著拐杖行走了。

到了十二月中旬,病情大概已經痊癒。到了二十四五號,他已經可以像平常一樣下床活動了,可說是相當幸運了。

有一位婦人來求診,病人說:「三四年前,我的右小腿長了附骨痘,一位外科醫生幫我治好了。去年臘月去了遠方,感受了風寒,腰部、臀部和雙腳疼痛,非常怕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仰躺的時候,雙腳雖然可以稍微伸直,但卻不能動,我擔心不是附骨疽引起的。這是在正月二號發生的事情。」我仔細診斷後,發現是附骨疽的殘毒發作引起的,我用葛根加朮、附子、反鼻霜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