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41)
別論 (341)
1. 備急丸方之注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心腹卒痛者。」
求真按:「此定義極不完全,因心腹卒痛者,非僅以本方為主治故也。」
《方機》本方主治曰:「食滯腹痛者。心痛,諸卒痛者。霍亂吐下而心痛者。」
求真按:「本方主治,亦非完璧。」
《建殊錄》曰:「有恕首坐者,伯州人,游學京師,與我輩善。一日首坐謁先生曰:『頃得鄉信,貧道戒師某禪師病腫脹,二便不通,眾醫皆以為必死,將還侍湯藥,願自先生處得備急圓往,可乎?』乃作數劑與之。首坐還視,禪師呼吸僅存,即出備急圓服之,下利數十行,腫稍減,未及十日而痊愈。
於是里中有患癩疾者,見奇效,謁首坐求治。首坐謝曰:『京師有東洞先生者,良醫也。千里能瘳疾,無所不治,禪師所進者,亦彼之藥也,今再為汝請求之。』其人懇記而退,首坐復來京師,輒謁先生,詳告證候且懇其治,先生乃作七寶丸二劑贈之,服後痊愈。明年來京師,輒謁先生,則已如未病者矣。
」
一男子一日卒倒,呼吸促迫,角弓反張,不能自轉側,急作備急圓使飲之(每服重五錢),下利如傾,即復原。
《漫游雜記》曰:「一男子病疥癬,以散藥摩擦,數日而愈。後作湯藥浴,浴後中風,即發寒熱,毒氣內攻,滿身暴脹,兩便斷而不下,氣急脈數,一步不能移,請余治。余謂家人曰:『此證死不旋踵,若不用峻攻之藥,則難與爭鋒。』與備急圓五分,快利三行。明日,東洋先生作赤小豆湯,使服三大碗,又利二行。
明日,又與備急圓,利十餘行,毒氣漸減,瘡痕發膿,續與赤小豆湯,二十餘日,而痊愈。」
求真按:「東洋與赤小豆湯,不如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反鼻也。」
一商人,感暑而泄利,時醫皆以為虛火上衝,與益氣湯三十餘日,利下雖斷,而心下絞痛三日夜無間斷,四肢拘攣,口不能言,服附子理中湯數帖,不愈而欲死。請余,余曰:「是邪毒膠結而上攻也,可下之。」醫生暨旁人,皆以為不可。商人曰:「下死與不下死,一也。不如服之,可無遺憾。
」於是與備急圓二十粒,服後煩悶,食頃,絞痛不發,便不肯來。余診其腹,臍下隱然怒脹,曰:「心下雖解,藥力為疝所閉也。」乃進黃連瀉心二帖,至夜二更,便下,家人來告。余曰:「將有五六行,無他故也。」至明日共下六行,神氣輕健,可以行步矣。更與半夏瀉心加大黃湯,二十日而愈。
《續建殊錄》曰:「一男子當食時,忽咽痛,不久,手足厥冷如死狀。二醫診之,一醫為寒疾,一醫為纏喉風,曰此證宜備急圓,然未試,故辭而不治,乃迎先生。先生曰:『備急圓固的當也。』與之,一時許,大便通快,而疾如失。」
《方輿輗》曰:「備急丸,《外臺》許仁則曰:『乾霍之狀,腹滿疼痛,煩悶不可忍,手足逆冷,甚者流汗如水,二便不通,求吐不吐,求利不利,須臾不救,即有性命之虞。』按此丸本酒服之方也,今醫多以白湯送下,若用酒下之,則可助藥力而增其效。一男子傷食,社中醫生雖用備急、走馬等無寸效,技窮之餘,試飲以酒,誘服前藥而快,得快吐下而復康。余謂醫生曰:『羅謙甫云:“守常者,眾人之見;知變者,智者之事。
白話文:
東洞先生對這個方子的定義是:「治療心腹突然發生的疼痛。」
求真認為:「這個定義很不完整,因為心腹突然發生的疼痛,不只有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方機》這本書提到,這個方子的主治是:「食物積滯造成的腹痛、心痛、各種突然發生的疼痛,以及霍亂造成的嘔吐腹瀉和心痛。」
求真認為:「這個方子的主治範圍,說的也不夠全面。」
《建殊錄》記載:「有個叫恕的首座,是伯州人,到京城求學,和我們關係很好。有一天,首座拜訪先生說:『最近收到家鄉的信,得知我師父某禪師得了腫脹的病,大小便都不通,醫生都認為沒救了。我打算回去照顧他,想跟先生要一些備急丸,可以嗎?』先生就給了他幾劑藥。首座回去看師父,禪師呼吸微弱,首座立刻給他服用備急丸,拉了很多次肚子,腫脹稍微消退,不到十天就痊癒了。
於是,村裡有個癩病患者,看到備急丸的奇效,就來找首座求診。首座婉拒說:『京城有個東洞先生,是個好醫生。他醫術高明,能治好各種疾病。禪師吃的藥也是他的。我再去幫你請求。』那個人懇切地記住,就回去了。首座又回到京城,拜訪先生,詳細說明病情,請求先生治療。先生給了他兩劑七寶丸,服用後就痊癒了。隔年,這個人到京城拜訪先生,已經完全康復,像沒生過病一樣。」
有個男子突然倒地,呼吸急促,身體彎曲成弓形,無法翻身。家人趕緊給他服用備急丸(每次服用五錢),拉肚子拉得像水傾瀉,立刻就恢復正常。
《漫游雜記》記載:「有個男子得了疥癬,用藥粉擦拭,幾天就好了。後來又用藥湯洗澡,洗完澡後中風,開始發冷發熱,毒氣攻入體內,全身腫脹,大小便不通,呼吸急促,脈搏很快,一步都不能動,就請我去看診。我跟家人說:『這個病很快就會死,如果不用猛藥攻邪,很難救活。』就給他服用備急丸五分,拉了三次肚子,很快就排出了。第二天,東洋先生給他服用赤小豆湯,喝了三大碗,又拉了兩次。
隔天,又給他服用備急丸,拉了十幾次,毒氣漸漸消退,瘡疤開始化膿。接著持續服用赤小豆湯,二十多天就痊癒了。」
求真認為:「東洋先生用的赤小豆湯,不如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再加反鼻。」
有個商人,因為中暑而腹瀉,當時的醫生都認為是虛火上衝,給他服用益氣湯三十多天,腹瀉雖然止住了,但是心下卻絞痛了三日夜,沒有間斷,四肢僵硬,說不出話,又吃了幾帖附子理中湯,沒有好轉,眼看就要死了。請我去看診,我說:「這是邪毒凝結而向上攻,應該要用瀉藥。」醫生和旁邊的人都認為不可以。商人說:「橫豎都是死,不如試試看,免得遺憾。」
於是,我給他服用備急丸二十粒,服藥後覺得煩悶,過了一會兒,絞痛就沒了,但他卻不肯再來了。我診斷他的腹部,發現肚臍下面隱隱地腫脹,就說:「心下的絞痛雖然解除了,但是藥力被疝氣阻礙了。」於是就給他開了兩帖黃連瀉心湯,到了晚上二更,就開始排便,家人來告訴我。我說:「大概會拉五六次,沒有其他問題。」到第二天,總共拉了六次,精神清爽,可以走路了。接著又給他服用半夏瀉心加大黃湯,二十天就痊癒了。
《續建殊錄》記載:「有個男子在吃飯的時候,忽然覺得喉嚨痛,不久手腳冰冷,像死了一樣。兩個醫生來診斷,一個醫生認為是寒病,一個醫生認為是纏喉風。他們都說這個病應該用備急丸,但是沒有把握,所以不敢治療,於是就請來先生。先生說:『用備急丸確實是對症的。』就給他服用,過了一會兒,大便通暢,病就消失了。」
《方輿輗》記載:「備急丸,《外臺》引述許仁則的話說:『乾霍亂的症狀是,腹部脹滿疼痛,煩躁不安,手腳冰冷,嚴重時會像水一樣流汗,大小便不通,想吐吐不出來,想拉拉不出來,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這個藥丸原本是用酒服用的,現在的醫生大多用白開水送服。如果用酒送服,可以幫助藥力,增加效果。有個男子因為吃壞肚子,社裡的醫生雖然用了備急丸、走馬丸等等,都沒有效果,束手無策之下,嘗試用酒送服之前那些藥,很快就吐了出來,腹瀉也排出來了,就恢復了健康。我告訴醫生:『固守常規是普通人的見解,懂得變通才是聰明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