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7)
別論 (7)
1. 桂枝之醫治效用
《肘後百一方》曰:「治卒心痛方。」
桂末或乾薑末,並二藥,亦可獨用。以溫酒服方寸匕,須臾六七服則瘥。
心腹脹痛,短氣欲死,或治已絕之方
桂三兩,水一升二合,合煎八合,頓服之。
《本草綱目》曰
桂
【氣味】甘辛,大熱,有小毒。
【主治】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疏理不足,宣導百藥。(《別錄》)
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表虛自汗。…下部腹痛。(元素)
治寒疽,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疳。(時珍)
桂心
【氣味】苦辛,無毒。
【主治】治九種心痛,腹內冷氣痛不可忍,結氣壅痹,腳痹不仁。止下痢。…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閉,胞衣不下。(甄權)
治一切風氣。…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風痹骨節攣縮。…生肌肉,消瘀血,消痃癖、癥瘕,殺草木之毒。(大明)
風癖失音,喉痹,陽虛之失血,癰疽。內托痘疽,能引血而化汗化膿。(時珍)
牡桂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上氣,咳逆。…利關節,補中益氣。(《本經》)
心痛、脅痛、脅風。溫筋,通脈,止煩,止汗。(《別錄》)
去冷風疼痛。(甄權)
去傷風之頭痛,開腠理,解表發汗,去皮膚之風濕。(元素)
泄奔豚,散下焦之蓄血,利肺氣。(成無己)
治橫行於手臂之痛風。(震亨)
《和蘭藥鏡》曰
桂
【試效】融和溫壯神經,活潑健運精氣,收固脈管之縱緩。用於一切虛疲之證,能挽回精力,為壯神之要藥。
患者有虛憊之神經熱,腐敗熱性之熱病,尤兼胃腸諸證者有效。熱病之患者虛脫,而兼嘔吐者,用桂為泡劑,良。
有健胃及驅風之良效,故胃腸虛衰而噁心嘔吐,或下痢,或兼風氣痞滯諸證,經久而不治者。…多效。
發泄表發之蒸氣,利小便,治精力虛損之留飲、停水難以運輸之水腫。
萎黃病、處女病之虛弱諸證,或婦人由抑鬱、憂悶、困苦、窮厄等,神思之勞傷而發為虛損之諸病,加幾那、鐵屑於桂中而為散劑,多有驗。
治由子宮病,及孕婦等之虛弱所發諸病,或臨產婦人精力虛乏,而發為痙攣、衝逆、眩暈、昏瞶等,更能催生,下胞衣、死胎。
治婦人因血液不足,不能盈滿於子宮動脈,而發生之經閉(此證多為萎黃病之經閉),或自子宮動脈弛虛緩弱而失括約,發生之月經過多。
屬於諸失血虛弱證,於桂中加入鐵劑等之收斂藥為散劑,更易見效。
驅逐下利,或淋疾、白帶經久不治者,於對證之散劑、丸藥中,用桂末加入,尤良。
桂水
【試效】以氣味芳竄,爽活精氣,溫壯虛冷,而強健頭腦、神經、胃腸之衰弱,有破氣驅風,及鎮痙之殊效,用於一切虛脫諸證,為挽回精力之良藥。
白話文:
桂枝的醫療效用
《肘後百一方》提到:
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可以使用桂末或乾薑末,這兩種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用。用溫酒沖服一小湯匙的藥末,很快地連服六七次就能痊癒。
心腹脹痛,呼吸困難,快要死亡,或是治療已經氣絕的狀況:用桂枝三兩,加水一升二合,煎煮成八合,一次全部喝下。
《本草綱目》記載:
桂:
味道:甘、辛,性大熱,帶有小毒。 主要療效: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頭痛、腰痛、出汗。能止煩躁、止唾液分泌、止咳、治療鼻塞,墮胎,溫暖中焦,強健筋骨,疏通血脈,調理不足,引導各種藥物發揮藥效。能補充下焦的不足,治療深層寒冷的疾病。可以治療表虛自汗。也能治療下腹部疼痛。 還能治療寒性瘡瘍、風病導致的失聲、陰氣過盛引起的出血、瀉痢、驚風等症狀。
桂心:
味道:苦、辛,無毒。 主要療效:治療九種心痛、腹內寒氣疼痛難忍、氣結堵塞、腳部麻木不仁。能止瀉。能治療鼻息肉、活血、疏通閉經、幫助胎盤排出。 還能治療各種風病。能疏通九竅、暢通關節、增強精氣、明亮眼睛、溫暖腰膝,治療風濕引起的關節攣縮。能促進肌肉生長、消除瘀血、消除腫塊積聚,以及解草木的毒。 還能治療風病引起的失音、咽喉腫痛、陽虛引起的出血、癰瘡。內托痘瘡,能引導血液化成汗水或膿液。
牡桂:
味道:辛、溫,無毒。 主要療效:治療氣逆、咳嗽。能暢通關節,補中益氣。 還能治療心痛、脅肋疼痛、脅肋受風。能溫暖筋脈,疏通血脈,止煩躁,止汗。 還能去除寒風引起的疼痛。 能去除傷風引起的頭痛,打開毛孔,發汗解表,去除皮膚的風濕。 能宣洩奔豚病(氣從下腹上衝),散下焦的瘀血,疏通肺氣。 還能治療手臂上蔓延的痛風。
《和蘭藥鏡》指出:
桂:
實驗證實:能調和溫壯神經,活潑精氣,收縮鬆弛的血管。適用於各種虛弱疲勞的症狀,能恢復精力,是強壯神經的重要藥物。
對於患者出現虛弱的神經熱,以及腐敗發熱的熱病,特別是合併胃腸疾病的患者有效。熱病患者虛脫,同時伴有嘔吐時,用桂枝泡水服用,效果很好。
具有健胃和驅風的良好效果,因此對於胃腸虛弱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瀉,或伴有風氣阻滯等長期不癒的症狀,大多有效。
能發散體表的蒸氣,利尿,治療因精力虛損引起的體內積水、停滯難以運送的水腫。
對於面色萎黃的疾病、少女的虛弱症狀,或者婦女因抑鬱、憂愁、困苦、貧窮等導致的精神勞損而引起的各種虛損疾病,在桂枝中加入奎寧和鐵屑製成散劑,多能見效。
治療因子宮疾病和孕婦等虛弱引起的各種疾病,或者產婦臨產時精力虛弱,而出現痙攣、氣衝、眩暈、昏迷等症狀,更能催生,幫助排出胎盤和死胎。
治療婦女因血液不足,無法充滿子宮動脈而導致的閉經(這種情況多見於面色萎黃的閉經),或是由於子宮動脈鬆弛無力而引起的月經量過多。
對於各種失血虛弱的症狀,在桂枝中加入鐵劑等收斂藥製成散劑,效果更佳。
能驅除腹瀉,或治療淋病、白帶等長期不癒的疾病,在對症的散劑或丸藥中加入桂枝末,效果更好。
桂水:
實驗證實:因為氣味芳香,能使精氣爽快活躍,溫壯虛冷的體質,強健頭腦、神經、胃腸的虛弱,具有破氣驅風和鎮靜痙攣的特殊功效,適用於各種虛脫的症狀,是恢復精力的良藥。
對於子宮疾病、喘息、半身不遂、抽搐、癲癇等症狀,使用桂露加入適量的橙汁,效果良好。
能使肺管中凝結的黏液稀釋疏通,幫助咳出,開胸利肺,治療痰多喘息、呼吸急促等哮喘症狀。以下方劑效果顯著:
桂蔥救喘飲。
《和漢藥物考》記載:
桂皮(中國產):
成分:含有揮發油(桂皮油)1%至1.5%,樹脂、膠質、糖分、單寧酸等。
《藥物學》指出:「揮發油的作用」:
揮發油除了具有一般的刺激皮膚的作用外,還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並且適量內服可以健胃。對氣管有防腐作用,兼能減少分泌物,因此適用於肺壞疽、化膿性支氣管炎等。還能利尿,並且對尿液有防腐作用,其二三種物質還可應用於神經性疾病。
芳香苦味藥、純芳香藥和辛辣藥都屬於此類,皆含有揮發油,因此多少具有防腐作用,能滲入皮膚、黏膜等組織,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外用時會引起灼熱和充血感。如果長期使用這種刺激性較強的物質,則會誘發炎症,產生疼痛的水泡。因此,含有一定揮發油的中藥,既是有效的皮膚刺激藥,內服又能刺激胃腸黏膜,一部分通過反射,一部分通過充血,使其功能亢進。而且由於其香味,也容易通過口鼻的反射而起作用,因此是健胃藥,其效果比苦味藥更強,但刺激性也較大,如果大量內服,很容易引起炎症。如果經常使用,則會引起慢性胃病。
揮發油對腸道的作用,能促進其功能,加速蠕動。因此含有揮發油的藥物可以用作驅風藥。如果大量使用,則會引起腹痛、嘔吐、腹瀉,並使腹膜充血,甚至波及附近的臟器。因此這種藥物有時被用作通經藥,有時則是導致子宮出血、流產的原因。
揮發油在通常劑量下,雖不能說有吸收作用,但一部分會從肺部排出,容易咯痰,因此可以應用於支氣管疾病。還有一部分與糖碳基酸結合後從尿液中排出,產生利尿作用,但大量使用則會刺激腎臟,引起蛋白尿等。
從《肘後百一方》到《和蘭藥鏡》的內容可知,桂枝具有發汗、解熱、止汗的作用,鎮靜、鎮痙、鎮痛的作用,興奮、強心、強壯的作用,祛痰的作用,健胃、驅風的作用,疏通瘀血,通經,催產和幫助排出胎盤、死胎的作用,利尿的作用,以及矯味、矯臭的作用。在《和漢藥物考》中,桂枝的主要成分是桂皮油和揮發油,因此《藥物學》所記載的揮發油的治療作用,可以說就是桂枝的治療作用。因此,桂枝具有防腐、刺激皮膚、鎮靜、鎮痙、健胃、驅風、通經、祛痰、利尿等作用是很明確的。
可以說,這用科學的方式證明了古代學說的部分內容,也稍微闡明了張仲景大量使用桂枝的原因。
然而,在臨床上,對於皮膚鬆弛粗糙、容易自汗的體質,以及以上衝症狀為主的患者,可以考慮以以上諸說為輔助,應用桂枝。現在再參考以下內容:
《藥徵》說:「桂枝主要治療上衝症狀,同時也治療奔豚病、頭痛、發熱、怕風、出汗、身體疼痛。」
《氣血水藥徵》中桂枝的條目說:「這些都是氣上衝的症狀。在表則表現為頭痛、怕冷、疼痛;在裡則表現為心悸、氣上衝。...如果小便不暢,就使用桂枝;如果腹瀉,則不使用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