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39)
別論 (339)
1. 走馬湯之注釋
求真按:「余第三女亦類此案,身體瘦小,而腹部膨滿,不乳便秘,時時涕泣。因與本方,涕泣立止,便利哺乳,反覆數回,諸證全去,漸漸成長,以至於今日。」
《春林軒丸散便覽》本方條曰:「此方,取自胸膈至臍下間之毒也。用於因結毒而以手觸之,心下有凝結物或緊張者,又欲利不利,及小兒驚風之類,或有塊,或緊張者。總之腹部有塊者,無不可用之。又此藥本來主治反張,故用於積聚等證,但治自下衝上也。又此方治喘,押下自下逆上及在上者之病毒,故能治吐也。
惣之不得言,或昏冒者,皆病附於心也。此方主之。」
《青州醫談》曰:「解顱初起,如驚風,有發熱、直視、搐搦等證,有頭腫者,急與葛根加朮附,以紫圓下之則治矣。若治遲,則漸漸腫而不治矣。又小兒發熱之後,有四肢痿弱者,其證雖異,其毒與解顱同,其初起亦同,後有脊骨大起等證者,早與前方亦治矣。」
求真按:「解顱者,腦水腫也。小兒發熱之後,四肢痿弱者,小兒麻痹也。」
師曰:「…用紫丸(求真按:『紫丸與紫圓同方』)證,紙上雖難述,…大概宜用紫丸者,臍下有凝結,而有微滿之情形。錯雜之腹,則難與之,久習自能明了。」
治龜背龜胸方,紫圓每服二分,乃至五分,五日一次,或十日一次。以肩發痛為驗。用之半年或一年。所謂不食癇者,以紫圓後,用消癖湯則痊愈。
求真按:「此不食癇,若因食毒停滯而然者,則與紫圓後隨證治之,不可預定消癖湯也。」
《方伎雜志》曰:「紫圓之效驗、服法,詳見《千金方》。宋之楊士瀛、王碩,清之陳復正輩善用之,余載其事於《橘黃醫談》。世醫有甚懼而不用者,又有不知方而多懼嫌者,當是迷信西洋之妄說,謂巴豆糜爛腸胃之所致,其無識不堪一笑,若用熟時,然後可知其用之廣矣。」
小兒風邪,或乳食停滯,而發大熱,脈數急而眠惴惴,有忽然發驚風者,雖有表證,宜早以紫圓下之,熱去,胸腹和穩矣。僅係風邪,則用葛根加石膏湯。若係咳嗽,則用麻黃湯。渴者,大青龍湯。前證嘔吐者,麻杏甘石加半夏湯。如前證而有任何一切停滯者,則宜兼用紫圓也。
腸胃為受容飲食消化之器,故雖能熟化轉輸,然不能不生澱濁瘀液,是亦自然之勢也。夫感痢疾等證者,因此毒有留滯故也。若無留滯,則氣血宣通,毛蒸理泄時,決無此患。能預於疫痢流行時,使服紫圓六七分至一錢,取峻瀉八九行,蕩滌其腹中,翌日糜粥將養一日時,則神氣爽快,可免痢疾之厄。試用之,可知余言之不謬。
求真按:「諸病關係於自家中毒證者,雖如此說,然以紫圓一方應之,非也,宜隨證預防之。」
《橘窗書影》曰:「某女,發疹一日,沒而無跡,心下痞硬,直視喘鳴,脈洪數,須臾悶絕如死,父母相擁而泣。余診之,脈未絕,因與紫圓,忽吐瀉如傾,喘滿若失,尋與麻杏甘石湯而安。」
白話文:
求真先生說:「我的第三個女兒也類似這個案例,身體瘦小,但腹部卻脹滿,不喝奶且便秘,常常哭泣。我給她服用這個藥方後,哭泣立刻停止,排便順暢也能喝奶了,這樣反覆幾次,所有症狀都消失,然後才慢慢長大到今天。」
《春林軒丸散便覽》這本書關於此方的記載說:「這個藥方,是針對從胸部橫膈膜到肚臍下方的毒素。適用於因為毒素積聚,用手按壓時,心下部位有凝結物或感覺緊繃的人,還有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情況,以及小兒驚風之類的疾病,無論是有硬塊還是緊繃。總之,腹部有硬塊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藥方。另外,這個藥方本來是治療反張的,所以用於治療積聚等症狀,但它是治療從下方往上衝的病症。這個藥方也能治療氣喘,可以把從下往上逆行以及在上的病毒壓下去,所以也能治療嘔吐。
總之,不能說話,或是昏迷的狀況,都是疾病影響到心臟。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這些情況。」
《青州醫談》這本書說:「解顱這種病剛開始發生時,像驚風一樣,會有發燒、眼睛直視、抽搐等症狀,有些人頭部還會腫大,這時候要趕快用葛根加上白朮、附子,再用紫圓這種藥丸來治療。如果治療太慢,就會漸漸腫大而無法治癒了。另外,小兒發燒後,出現四肢軟弱無力的情況,雖然症狀不同,但毒素和解顱病是相同的,剛開始的症狀也一樣,之後會有脊椎骨明顯突起等症狀的人,也要趕快用前面的藥方來治療。」
求真先生說:「解顱就是腦水腫。小兒發燒後,四肢軟弱無力,就是小兒麻痺。」
老師說:「…使用紫丸(求真先生註解:『紫丸和紫圓是同一個藥方』)的時機,雖然在紙上很難描述清楚,…大概適合使用紫丸的情況是,肚臍下方有凝結,而且有點脹滿的感覺。如果腹部的情況很複雜,就很難使用這個藥方,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明白。」
治療龜背、龜胸的藥方,是紫圓每次服用二分到五分,五天一次,或十天一次。以肩膀感到疼痛為驗證。要使用半年或一年。所謂不食癇,使用紫圓後,再用消癖湯就會痊癒。
求真先生說:「這個不食癇,如果是因為食物毒素停滯而造成的,就要在使用紫圓後,根據具體情況治療,不能事先就決定要用消癖湯。」
《方伎雜志》這本書說:「紫圓的療效、服用方法,詳細記載在《千金方》裡。宋朝的楊士瀛、王碩,清朝的陳復正等人都很擅長使用這個藥方,我把他們的事蹟記載在《橘黃醫談》裡。現在的醫生有些人很害怕而不使用,有些人則不知道藥方而害怕,這大概是被西方醫學的錯誤說法迷惑了,認為巴豆會腐爛腸胃,這是沒見識的說法,不值得一笑。如果用熟巴豆,就知道它的用途有多廣泛了。」
小兒因為風邪,或是乳食停滯,而發高燒,脈搏快速急促,睡覺不安穩,有時會忽然發生驚風,即使有表證,也應該早點用紫圓來瀉下,退燒後,胸腹就會平和穩定。如果只是風邪,就用葛根加石膏湯。如果是咳嗽,就用麻黃湯。口渴,就用大青龍湯。如果前面提到的症狀還伴隨嘔吐,就用麻杏甘石湯加半夏湯。如果前面提到的症狀有任何停滯的情況,就應該同時使用紫圓。
腸胃是容納食物消化的地方,所以雖然能消化食物,但還是會產生渾濁的瘀積液,這也是自然的現象。會患上痢疾等疾病,就是因為這些毒素有殘留。如果沒有殘留,氣血運行暢通,毛孔能正常排汗,就不會患上這些疾病。能在痢疾流行時,讓大家服用六七分到一錢的紫圓,促使腹瀉八九次,清除腹中的毒素,隔天再吃清淡的粥調養一天,就能神清氣爽,避免痢疾的危害。試著用看看,就知道我說的不是假話。
求真先生說:「各種疾病都跟自身中毒有關,雖然是這樣說,但只用紫圓這個藥方來應對是不對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預防。」
《橘窗書影》這本書說:「有一個女子,出疹子一天,疹子消失後卻沒有留下痕跡,心下部位痞硬,眼睛直視,呼吸急促,脈搏洪大且急促,不久就悶絕像死了一樣,父母抱著她痛哭。我診斷後,發現脈搏還沒斷,於是就給她服用紫圓,她突然吐瀉如傾,呼吸急促的狀況也消失了,接著再用麻杏甘石湯,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