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21)
別論 (321)
1. 牡丹皮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牡丹根皮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除癥堅瘀血,…療癰瘡。(《本經》)
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氣,頭腰痛,風噤癩疾。(《別錄》)
散諸痛。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甄權)
通關腠之血脈,排膿,消撲損瘀血。…除風痹,治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大明)
治神志不足,無汗之骨蒸,衄血,吐血。(元素)
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之伏火,除煩熱。(時珍)
《本草備要》曰:「牡丹皮,辛苦,微寒。…瀉血中之伏火,和血,涼血,生血,破積血,通經脈,為吐衄必用之藥。治五勞,中風,瘈瘲驚癇(筋急而縮為瘈;緩而伸為瘲;伸縮不已為瘛瘲。卒然眩仆,瘛瘲抽掣,或口眼喎斜,吐涎身軟,時發時止者為癇),除煩熱,療癰瘡,退無汗之骨蒸。以單瓣花紅者入藥,肉厚者佳。」
如以上諸說,本藥之作用酷似桃仁,其所異者,彼以驅瘀血、鎮痛、緩下作用為優,此則以消炎、止血作用為優,又不如彼含阿米苛他林(Amygdalin C20H27NO11),故無毒性。
白話文:
牡丹皮的醫療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
牡丹根皮
【氣味】味道辛辣、性質寒涼,沒有毒性。
【主要治療】可以去除身體內積聚的硬塊和瘀血,還可以治療癰瘡。(《神農本草經》)
可以治療流行性的頭痛和發熱、因過度勞累引起的虛弱、頭痛、腰痛、風邪引起的口噤癩病。(《名醫別錄》)
能夠緩解各種疼痛。可以治療女性月經不順、經血淋漓不盡和腰痛。(甄權)
可以疏通身體的血液循環,排出膿液,消除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還可以去除風濕引起的麻痹,治療懷孕期間的疾病,幫助產後調理一切寒熱血氣不順的症狀。(《大明本草》)
可以治療精神不足、沒有汗的骨蒸、流鼻血、吐血。(張元素)
可以調和血液、促進血液生成、冷卻血液、治療血液中潛藏的火氣、消除煩躁發熱。(李時珍)
《本草備要》記載:「牡丹皮,味道辛苦,性質微寒。可以清除血液中潛藏的火氣,調和血液,冷卻血液,促進血液生成,破除積聚的瘀血,疏通經脈,是治療吐血和流鼻血的常用藥。可以治療五勞(五種過度勞累)、中風、瘈瘲驚癇(筋脈緊張收縮稱為瘈;鬆弛伸展稱為瘲;反覆收縮伸展稱為瘈瘲。突然眩暈跌倒,瘈瘲抽搐,或者口眼歪斜,流口水,身體軟弱,時發時止的症狀稱為癇),消除煩躁發熱,治療癰瘡,退沒有汗的骨蒸。以單瓣花紅色、肉質厚的入藥最好。」
綜合以上各種說法,牡丹皮的功效和桃仁非常相似,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桃仁更擅長於驅除瘀血、鎮痛和緩解便秘,而牡丹皮則更擅長於消炎和止血,另外,牡丹皮不像桃仁一樣含有苦杏仁苷(Amygdalin),因此沒有毒性。
2. 大黃牡丹皮湯之注釋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皮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腸癰,即闌尾炎也。下腹部腫痞,按壓之則痛,其壓痛,或自發痛,如淋狀,放散於膀胱、尿道部,非真淋病,故尿利無變化也。時時發熱,自汗出,反惡寒,其脈遲緊者,為未全化膿,故用本方瀉下之,即下瘀血而治矣。然脈洪數者,為已化膿,不可以此方下之,以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散、排膿湯等為主治之意,在言外矣。
大黃牡丹皮湯方
大黃、冬瓜子各9.5克,牡丹皮7克,桃仁6克,芒硝11克。
上細銼,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入芒硝,溶之,一日分三回溫或冷服。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求真按:「由『有膿當下』觀之,則前之膿未成者,當謂膿未全成也。」
大黃牡丹皮湯加薏苡仁方
前方中加薏苡仁9.5克。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前方證,有薏苡仁證者。
大黃牡丹皮湯去芒硝加薏苡仁方
前方中去芒硝。煎法用法準前方。
【主治】治前方證,無堅塊者。
大黃牡丹皮湯去大黃芒硝加薏苡仁方(求真:「按《千金方》名腸癰湯。」)
前方中去大黃。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大黃牡丹皮湯加薏苡仁方證之不可下者。
白話文:
大黃牡丹皮湯之注釋
腸癰,也就是現代醫學說的闌尾炎。患者下腹部會腫脹,按壓時會感到像淋病一樣的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會擴散到膀胱和尿道部位,但並不是真正的淋病,所以小便不會有異常。患者會時常發燒、自汗,又感到怕冷。如果脈象是遲而緊,代表還沒有完全化膿,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瀉下,目的是排出瘀血來治療。但是,如果脈象是洪大且快,就表示已經化膿,不能用這個方子來瀉下,應該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散、排膿湯等藥方來治療,這點在原文中沒有明說。
大黃牡丹皮湯藥方
大黃、冬瓜子各9.5克,牡丹皮7克,桃仁6克,芒硝11克。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三合水煎煮到剩下一合,濾去藥渣,加入芒硝融化,一天分三次溫服或冷服。如果有膿,應該讓膿排出;如果沒有膿,應該排出瘀血。
求真認為:「從『有膿當下』這句話來看,前面說的膿未成,應該是指膿還沒有完全形成。」
大黃牡丹皮湯加薏苡仁藥方
在原方中加入薏苡仁9.5克。煎煮和服用方法同原方。
【主治】治療原方證狀,同時有薏苡仁證狀的患者。
大黃牡丹皮湯去芒硝加薏苡仁藥方
在原方中去掉芒硝。煎煮和服用方法同原方。
【主治】治療原方證狀,但沒有堅硬腫塊的患者。
大黃牡丹皮湯去大黃芒硝加薏苡仁藥方(求真說:「根據《千金方》記載,此方名為腸癰湯。」)
在原方中去掉大黃。煎煮和服用方法同原方。
【主治】治療使用大黃牡丹皮湯加薏苡仁方,但不能瀉下的患者。
3. 大黃牡丹皮湯之腹證
仲景謂小腹腫痞。東洞翁以本方治臍下有結毒,按之則痛,及便膿血者為定義,臍下部有凝塊,或有堅塊,按之則疼痛者,即本方腹證也。然係故恩師和田先生之創見,故余從而實驗之,如前說者,比較的稀有,而對於盲腸或闌尾部之左側腹部各有一個之凝塊或堅塊,按之則疼痛者,為反多,故合此二說,以為本方之腹證。苟見此腹證時,不問為闌尾炎或其他如何之病證,均當以本方治之。
而大黃牡丹皮湯去芒硝加薏苡仁方之凝塊或堅塊之堅度,比較的稍弱,大黃牡丹皮湯去大黃芒硝加薏苡仁方,為尤弱也。
《產育保慶》曰:「牡丹皮散(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產後血暈,悶絕狼狽。若口噤者,則拗開灌之,必有效。方後曰:『欲產者,先煎下,以備緩急。』」
《方機》本方主治曰:「腹癰,按之即痛,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者。腹中有堅塊,經水不順者。腹脹滿如鼓,而生青筋,或腫而小便不利者。小腹有堅塊,小便淋瀝者。」
《建殊錄》曰:「一老人年八十餘,嘗以賣藥出入先生家。數日不來,使人問之,謝曰:『因病慍鬱,故不出。』隔數日,復問之,臍上發癰,徑九寸許,正氣乏絕,邪熱如熾。先生憫其貧困,無力服藥,使飲大黃牡丹皮湯及伯州散。數日,膿盡肉生,矍鑠能行。」
一人素剛強,臍下發癰,瘍醫治之無效,乃自用刀剜之,且灸其上,汁出而愈。然按之如硬石,亦無痛苦。之東都,經道諏訪,浴於溫泉,即大痛不可忍,於是再剜之,並灸其上數十壯,自以為初剜猶淺,其根未盡也,少焉而腸燒爛,血水進出。然能食,食則清穀出,故常以綿縈其腹。先生診之,作大黃牡丹皮湯及伯州散使飲之,數日痊愈。
求真按:「此證,即小腸腹壁。以本方及伯州散能速療之,可知中藥方內服之奇效矣。」
《成績錄》曰:「一婦人腹痛,十有三年,諸藥無效,小腹硬結,與大黃牡丹皮湯後,數日下如碗狀者,割碎視之,有牛蒡根一撮。問之,答曰:『十餘年前,食牛蒡所傷,遂發腹痛而至今,後不復食牛蒡矣。』下後腹痛乃已,食牛蒡如故。」
一婦人,患鼓脹者三年,百治不效,乃棄置而不治者數月。後聞先生有起廢排痼之術,來求診治。其腹脹大,現青筋,不能行步,使服大黃牡丹湯,旬餘,小便通快。經一月許,舊疴如失。
一婦人,患鼓脹已五年,脹勢最甚,治之無效,乃請先生。先生診之曰:「非不治證也,然已成痼疾,非久服藥,則病必不除,敢從否?」婦人諾。乃使服大黃牡丹湯,十餘日,小便通快。續服數帖,隨服隨減,進前方數十日,疾去如平日。
一婦人,腹滿八九日,飲食如故,小便自利,色如柏汁,請先生治。診之曰:「此瘀血也。」與大黃牡丹湯,十日許,下赤白穢物,益進前方,遂下如魚腸狀者數枚,腹滿漸減,經三十餘日,諸患悉退。
白話文:
大黃牡丹皮湯之腹證
張仲景認為小腹腫脹痞塞是本方證候。東洞翁則以本方治療臍下有腫毒,按壓會疼痛,並伴隨排泄膿血的病症為定義,認為臍下有腫塊或硬塊,按壓疼痛即為本方所治的腹證。然而,這是和田先生的創見,我據此進行實驗觀察,發現符合上述情況的病例比較少見,而盲腸或闌尾左側腹部出現腫塊或硬塊,按壓疼痛的病例則較多。因此,綜合兩種說法,將其作為本方治療的腹證。無論是闌尾炎或其他疾病,只要出現這種腹證,都應該使用本方治療。
去除芒硝,加入薏苡仁的大黃牡丹皮湯,對於腫塊或硬塊的堅硬程度有所減輕;而同時去除大黃和芒硝,再加薏苡仁的方劑,則效果更弱。
《產育保慶》記載:「牡丹皮散(按:即本方)可以治療產後血暈、昏厥等症狀。如果患者口緊閉,可以撬開嘴巴灌服,必定有效。方後註記:『想要生產的婦女,可以先服用此方,以備不時之需。』」
《方機》記載本方主治:「腹癰,按壓即痛,時常發熱,自汗出,又惡寒;腹中有硬塊,月經不調;腹部脹滿如鼓,出現青筋,或腫脹且小便不利;小腹有硬塊,小便淋漓不暢。」
《建殊錄》記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經常來我家買藥。幾天沒來,派人去問,他回答說:『因為生病心情鬱悶,所以沒出來。』過了幾天,再去問,發現他臍上長了癰疽,直徑約九寸,正氣衰竭,邪熱熾盛。先生憐憫他貧困,沒有能力購買藥物,便讓他服用大黃牡丹皮湯和伯州散。幾天後,膿液排盡,傷口長好,他恢復健康,能行動自如。」
還有一位體格強健的人,臍下長了癰疽,請瘍醫治療無效,便自己用刀剜掉,並在上面灸灼,膿液排出後痊癒了。然而,按壓時如同硬石一般,卻沒有疼痛感。他後來到了東都,途經諏訪,在溫泉中沐浴,突然劇痛難忍,於是再次剜除癰疽,並灸灼數十壯,認為第一次剜除不夠深,根部未除乾淨,不久腸子被燒爛,血水流出。但他還能進食,吃後則排出清穀物,因此經常以棉布纏繞腹部。先生診斷後,讓他服用大黃牡丹皮湯和伯州散,幾天後痊癒。
(按:此證,即小腸腹壁。本方和伯州散能快速治療此病,可見中藥內服的奇效。)
《成績錄》記載:「一位婦女腹痛十三年,各種藥物均無效,小腹硬結,服用大黃牡丹皮湯後,幾天後排出碗狀的糞便,剖開查看,發現裡面有一撮牛蒡根。詢問後,她回答說:『十多年前,吃牛蒡受傷,從此腹痛至今,之後再也沒有吃過牛蒡。』排出後腹痛痊癒,之後也能吃牛蒡。」
一位婦女患鼓脹三年,百治不效,數月未加治療。後來聽說先生有治療頑固疾病的妙法,前來求診。她腹部脹大,青筋畢露,無法行走,服用大黃牡丹湯後,十多天,小便暢通。大約一個月後,舊病痊癒。
一位婦女患鼓脹五年,病情嚴重,治療無效,於是求診先生。先生診斷說:「這病並非不可治療,但是已經成為頑症,必須長期服藥才能痊癒,你願意嗎?」婦女同意。於是讓她服用大黃牡丹湯,十多天後,小便暢通。繼續服用數劑,每次服用劑量遞減,持續服用數十天後,疾病痊癒。
一位婦女腹部脹滿八九天,飲食如常,小便自利,顏色像柏樹汁液,求診先生。先生診斷說:「這是瘀血。」給她服用大黃牡丹湯,十多天後,排出赤白污穢之物,繼續服用此方,又排出數枚魚腸狀之物,腹部脹滿逐漸減輕,三十多天後,所有病症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