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19)
別論 (319)
1. 桂枝茯芩丸之腹證
因本方中有芍藥,當然有腹直肌攣急之症,然其攣急與由水穀二毒之攣急異,是由於血毒之故,所以僅有左腹直肌攣急耳,而右側全不攣急也。假令有之,亦必比左側弱度為常。又有桃仁、牡丹皮,故得徵知有癥,即血塞在臍直下部,然不如大黃牡丹皮湯之小腹腫痞,及抵當湯之小腹硬滿等之高度,而呈比較的軟弱凝塊,按之微痛為止。又以有桂枝、茯苓,則可能有如苓桂朮甘湯證之上衝、眩暈、心下悸等證。
然與彼必伴水毒,沿右腹直肌上衝,而致胃內停水者異,必憑左腹直肌上衝,且無胃內停水也,故病者若訴上衝、心悸、心下悸等證,橫經其左腹直肌而按之,認為攣急疼痛,且在臍下部觸知軟弱凝塊,亦診得壓痛者,不問男女老少,以之為本方之腹證。
《婦人良方》曰:「奪命丹(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婦人小產,下血過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若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此方係異人傳授,至妙也。方後又曰:『胎糜爛於腹中,至甚危者,立可取出。』」
《濟陰綱目》曰:「催生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之煎劑也』),候產婦腹痛,見胞漿已下,水煎熱服。又奪命丸(求真按:『此亦本方也』),治胞衣不下,並治胎死。」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經水有變,或胎動,拘攣上衝,心下悸者。」
求真按:「本方當治男女有瘀血而腹拘攣,上衝,心下悸者,為定義。」
《方機》本方主治曰:「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婦人衝逆、頭眩,或心下悸,或肉筋惕者。經水不利,面部或足腫者。病有血證之變,手足煩熱,小便不利者。」
《續建殊錄》曰:「一婦人身體羸瘦,腹中攣急,經水少而不絕,上逆目眩,飲食如故,大便秘結,唇口乾燥,乃與桂枝茯苓湯兼用蟅蟲丸,經日,諸證愈。」
《方輿輗》本方條曰:「《金匱》此條似有衍文脫簡,姑從斷章取義言。經斷定為妊娠,未及三個月,而血下胎動。夫血下胎動,恐將小產。然其胎動宜在臍下,今在臍上,是因素有癥害,累及於胎也。以桂枝茯苓丸制其癥,則血反止而胎得安矣。雖為妊娠,若有病則不可不攻。癥者,為舊血積聚之稱。痼者,凝固也。」
此方於產前則催生,在生後則治惡露停滯,心腹疼痛,或發熱憎寒者。又出死胎,下胞衣,及胎前產後諸雜證,功效不可具述。
求真按:「本方不僅產前、產後有偉效,苟見腹證,則不論男女老少,不問如何病證,未嘗無效也。經水不通,即通亦少,或前,或後,或一月兩至、兩月一至等,蓄泄失常者,用之皆有效,每加大黃,水煎可也。如積結久成癥者,非此方所主也。」
白話文:
桂枝茯苓丸這個方子因為有芍藥,所以會有腹直肌攣急的症狀,但這種攣急和因為食物或毒素引起的攣急不同,它是因為血毒造成的。因此,通常只會出現左邊腹直肌的攣急,右邊則不會,即使有,也會比左邊輕微。另外,因為有桃仁和牡丹皮,可以判斷體內有瘀血,瘀血的位置大概在肚臍下方,但這種瘀血造成的腫塊不像大黃牡丹皮湯或抵當湯那樣嚴重,而是比較軟弱、摸起來有點痛的凝塊。此外,因為有桂枝和茯苓,可能會出現像苓桂朮甘湯證那樣的胸悶、頭暈、心悸等症狀。
但是,這種胸悶、頭暈、心悸跟因為水毒引起的、沿著右腹直肌上衝而導致胃內停水的狀況不同,它是沿著左腹直肌上衝,而且沒有胃內停水的現象。所以,如果病人說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檢查左腹直肌發現有攣急疼痛,而且在肚臍下方摸到軟弱的凝塊,按壓時會痛,那麼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判斷是桂枝茯苓丸的適應症。
《婦人良方》裡說的「奪命丹」(其實就是桂枝茯苓丸),可以治療婦女小產、出血過多、胎兒死在腹中,導致患者怕冷、手指、嘴唇、指甲發青、臉色發黃發黑,或是胎兒向上衝擊心臟,使人感到悶絕快要死亡、冒冷汗、喘不過氣、吃不下東西。也可用於因為吃了毒物或誤服藥物而導致的胎氣受損、出血不止。如果胎兒還沒壞死,服用可以安胎;如果已經壞死,服用可以幫助排出。這個方子是奇人傳授的,非常有效。書中還說,如果胎兒已經在腹中腐爛,情況危急,也可以用此方把胎兒取出。
《濟陰綱目》裡說的「催生湯」(就是桂枝茯苓丸的煎劑),在產婦腹痛、羊水破了的時候,可以用水煎服。另外,「奪命丸」(也是桂枝茯苓丸)可以用於治療胎盤無法排出,以及治療胎死腹中的情況。
東洞翁認為桂枝茯苓丸可以用於治療經血不正常、胎動不安、胸悶上衝、心悸等症狀。
我的看法是,桂枝茯苓丸應該用於治療男女因為有瘀血而導致腹部攣急、上衝、心悸等症狀。
《方機》認為這個方子可以用於治療產後出血不止、胎動在肚臍上方、婦女胸悶逆氣、頭暈、心悸、肌肉抽動、月經不順、面部或足部水腫、血證、手足煩熱、小便不利等症狀。
《續建殊錄》記載,有個婦人身體虛弱、腹部攣急、月經量少且淋漓不盡、頭暈目眩、食慾正常、大便秘結、嘴唇乾燥,用了桂枝茯苓湯搭配蟅蟲丸,幾天後就痊癒了。
《方輿輗》認為《金匱要略》裡關於這個方子的描述可能有些遺漏,因此只能斷章取義。書中認為,如果確定是懷孕,而且還沒滿三個月,卻出現出血和胎動不安,很可能是要小產。一般來說,胎動應該在肚臍下方,如果出現在肚臍上方,很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而影響到胎兒。用桂枝茯苓丸來消除瘀血,就可以止血安胎。即使是懷孕,如果生病了,也不能不治療。所謂的瘀血,指的是舊血積聚的現象。
這個方子在產前可以幫助生產,在產後可以治療惡露不盡、心腹疼痛、發熱怕冷等症狀,還可以幫助排出死胎、胎盤,以及治療產前產後各種雜症,功效非常多。
我認為,這個方子不僅在產前、產後有很好的效果,只要符合腹部的症狀,不論男女老少、得了什麼病,都可能有效。如果月經不來、月經量很少、月經週期不規律,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通常可以搭配大黃一起煎服。如果是瘀血積聚很久形成的硬塊,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了。
《青州醫談》認為,如果體內有積水又有瘀血,一定要有這種特殊的腹部症狀才能診斷出來。如果出現心痛等症狀,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搭配牡丹、桃仁,或者使用桂枝茯苓丸等方子。
我多次使用桂枝茯苓丸搭配大小柴胡湯來治療這種情況,效果非常快。
《生生堂治驗》記載,有個醫生藤本的妻子,之前得了瘟疫,病後恢復期一直覺得精神不好、懶得動、吃不下飯、喜歡待在暗處。她自己讀了很多醫書,試過很多相似的方子都沒有用,於是請醫生診斷。醫生診斷後發現她脈細有力、小腹急結(實際上應該是攣急),認為她身體的邪氣已經去除,現在的問題是血室還有餘熱。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變成骨蒸癆病。醫生給她開了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的方子。後來她又說,雖然之前的症狀消退了,但是又出現痢疾,腹部絞痛、裡急後重,拉出來的都是帶血的糞便。醫生診斷後認為是鷓鴣菜湯證,給她開了十三帖藥,結果拉出好幾條蛔蟲,才痊癒。
《方伎雜志》記載,有個農婦產後癱瘓了三年,又懷孕,肚子越來越大,她只能坐在馬桶上生活。醫生告訴她,這個病不是產後可以馬上治好的,腹部和腳部的問題可以先緩一緩,等生產後再說。醫生給她開了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的煎湯服用,她的大小便都變得順暢,全身都感到非常舒服,到了月底順利生產。生產後,改用桃核承氣湯,排出惡露和體內的毒素,大約二十天左右,她就可以正常走路了。病人非常高興。
《類聚方廣義》認為,孕婦跌倒導致胎兒死在腹中、出血不止、小腹疼痛,用這個方子可以幫助排出死胎。另外,對於血淋、腸風、下血等症狀也有效,通常搭配大黃煎服效果更好。